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她在北京的7個夜晚(2):老外眼中的中國單車

美騎編輯按:本文作者為蘿拉·溫伯裡(Laura Winberry), 於2017年夏季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千森杯”國際自盟公路越野職業一級賽, 並在博客上記錄了這次經歷, 原文標題為《7 NIGHTS IN BEIJING》, 共7部分, 以下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她在北京的7個夜晚(1):醒不來的夢

最近有一個人指著我的車跟我說他肯定可以拉爆我這輛破車, 我覺得他可能瞧不起鋼架吧。 實不相瞞, 這輛車陪我走過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和美國, 現在來到了中國。 無論是歐洲的碎石路, 哈特福德的雪地, 還是城市的道路, 這輛車都能帶我完美通過。

對我來說, 自行車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給生活創造了很多故事。 不管是在城市中穿梭, 是跨過橋樑, 還是穿越錯綜的叢林, 這些自行車都可以輕鬆應付。 雖然它們只是自組的Huffy, 生銹的Bianchi, 超輕的Trek, 薄荷綠的Rock Lobster和金色的Speedvagen, 但是我們所有的故事都要感謝它們。

北京, 或者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都充滿了大量的自行車, 有電動的也有非電動的。 其中有些已經上了年頭, 或者至少說是經常風吹日曬, 車身管材和連接處都佈滿了厚厚的鐵銹, 很多人走過都不會看一眼。 在一個有著將近15億人口的國家裡, 自行車不過人山人海中的一葉扁舟。

這些自行車是完全從實用性出發的, 或新, 或舊, 或笨重, 或小巧, 每一輛自行車背後都承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仿佛被人們推進歷史的長河中。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些自行車的顏色, 簡直比他們身上的劃痕還多(美騎編輯注:她說的應該是各式各樣的共用單車), 薄荷綠、石榴紅、鴿子灰等各種顏色猶如宣偉(Sherwin-Williams, 全球第三大塗料供應商)的色板一樣豐富。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這些自行車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是誰在騎他們,也不知道他們騎車是為了效率還是出於歡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騎車。我相信他們肯定有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理由,但我並不是想得出什麼結論,我只想描繪一個國家,或者說至少是一個國家的大部分。騎車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聲明。換個角度說,騎車不過是存在這個世界和在其中移動的一種方式,從A點到B點,再到J點,在兩個輪子一遍又一遍地轉動中留下記憶。

未完待續……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這些自行車背後的故事,不知道是誰在騎他們,也不知道他們騎車是為了效率還是出於歡樂,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騎車。我相信他們肯定有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理由,但我並不是想得出什麼結論,我只想描繪一個國家,或者說至少是一個國家的大部分。騎車是一種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種聲明。換個角度說,騎車不過是存在這個世界和在其中移動的一種方式,從A點到B點,再到J點,在兩個輪子一遍又一遍地轉動中留下記憶。

未完待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