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北京市人大代表張曉豔:關於推進醫養結合的發言

1月29日上午,北京市人大代表張曉豔在發言中談到:市長的工作報告, 總結過去五年的工作, 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天藍了水清了, 醫藥改革穩步推進等等很有成效。 對2018年的工作, 進行了八大方面的部署, 充分突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我感到很振奮!非常贊同這個報告! 尤其是在提高養老服務能力方面, 提到要推進醫養結合。 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 作為“北京榜樣”, 十分關注養老!作為一名醫生,

對醫療有深刻的體驗, 生命健康無小事, 生命垂危的老人對生命也有著強烈的渴望!我非常關注醫養結合。

隨著首都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 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人, 曾經為回應國家獨生子女政策做出過貢獻, 也在步入老齡化當中。 人口老齡化, 家庭養老的能力十分有限, 怎樣應對社會老齡化的到來, 已成為必須要著重解決的重要民生問題。 市政府和市人大高度重視養老問題, 2015年5月1日《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以來, 市政府和市人大非常重視條例的推動, 朝陽區在條例的落實上推動很大, 建立了不少養老照料中心。 有的養老照料中心還開展了醫養結合的有益探索。

老年人對醫療的需求較大,

落實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解決老年人的普通照料、保潔、就餐等等, 這些都不是很難, 難的是解決老年人的醫療需求問題!

隨著北京市醫改的推進, 分級診療已取得初步成效。 北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軟硬體建設也在逐步的完善中。 朝陽區衛生事業發展較快, 建立了很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為社區老年人就醫提供了便利。 行動方便的老年人有健康問題可以到社區, 但是行動不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醫療保障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落實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必須要解決居家醫療的問題!醫療如何進家到戶, 是醫養結合的關鍵!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與統籌

居家養老服務條例, 各相關部門都在積極參與推動,

但是民政、人社部、衛計委、財政等不同業務部門在制定政策上, 缺乏統籌協調, 沒有整合起來, 投入的人力物力不少, 但是未發揮最大化效應。 推動醫養結合, 需要這些部門的配合與聯動, 形成合力, 打出組合拳!

2.加強法制保障, 為居家養老提供全方位醫療服務

醫療進戶到家或家庭醫生服務需要制法律層面的支撐來保障實效。 成立課題組加快研究具有法律效應的“居家醫療醫護患三方知情同意書”, 明確提供醫療或護理所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以及應有的權利, 需求居家醫療患者需要遵守的規則與條款, 好比醫院的術前知情同意書。

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及時、周到、溫馨的醫療衛生服務, 包括院前急救、慢病管理、遠端診療、健康教育等,

讓急病緩下來、讓大病變小病、讓小病變無病、讓無病防有病, 讓老年人減少病痛之苦, 不僅身心變愉悅, 同時可降低發病率及住院率, 降低醫保費用。 老有所料、病有所醫, 真正實現老有所養, 實現健康北京!

3.完善激勵機制

出臺傾斜政策, 提高社區醫務人員薪酬待遇, 調動基層醫護的從業積極性, 留住基層人才。 除了五險一金, 為規陪醫生提供適當補助, 並對安家、子女入託與教育等給予適當支持, 引進基層人才。

4.完善居家醫療監測系統

完善與普及APP軟體系統, 通過配備老年人終端, 解決老人急病救援、慢病監測的需求, 社區醫療機構即時跟蹤, 及早發現、及時診斷與治療, 就像滴滴打車、醫院護士站檢測住院病房病人一樣, 有呼叫隨時查看與解決,節約高效實施居家醫療健康管理與醫療照護。產生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5.建立完善專業護理培訓體系

基層醫療專業護理人才匱乏,市場發育不健全。除了留住與吸引基層專業護理人才,還要加強緊密醫聯體護理培訓,同時促進社會資本的利用,培育機構成長培訓專業護理人員,滿足居家養老醫療需求。

6.加強全科醫師培訓,提高診療水準

除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還要定期提供多種管道,例如:通過醫聯體、定期聯合查房、會診、遠端醫療等,為基層醫護水準提高提供通道。

有呼叫隨時查看與解決,節約高效實施居家醫療健康管理與醫療照護。產生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5.建立完善專業護理培訓體系

基層醫療專業護理人才匱乏,市場發育不健全。除了留住與吸引基層專業護理人才,還要加強緊密醫聯體護理培訓,同時促進社會資本的利用,培育機構成長培訓專業護理人員,滿足居家養老醫療需求。

6.加強全科醫師培訓,提高診療水準

除了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還要定期提供多種管道,例如:通過醫聯體、定期聯合查房、會診、遠端醫療等,為基層醫護水準提高提供通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