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造就党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升國民素質和人力資源品質, 加快教育現代化, 建設教育強國,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現就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持興國必先強師,

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

1.戰略意義。 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 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 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 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党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師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 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各地區各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採取有力措施認真貫徹落實, 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廣大教師牢記使命、不忘初衷, 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改革創新、服務社會, 作出了重要貢獻。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之中, 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正在孕育,

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人民對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的嚮往更加迫切。 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 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 有的地方對教育和教師工作重視不夠, 在教育事業發展中重硬體輕軟體、重外延輕內涵的現象還比較突出, 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支持力度亟須加大;師範教育體系有所削弱, 對師範院校支持不夠;有的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 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準需要提升, 專業化水準需要提高;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
地位待遇有待提高;教師城鄉結構、學科結構分佈不盡合理, 准入、招聘、交流、退出等機制還不夠完善, 管理體制機制亟須理順。 時代越是向前, 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 教育和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和全域高度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把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

2.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堅持和加強党的全面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 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 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 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3.基本原則

——確保方向。 堅持党管幹部、党管人才, 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 堅持嚴格管理監督與激勵關懷相結合, 充分發揮黨委(黨組)的領導和把關作用, 確保党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 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

——強化保障。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 把教師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援戰略領域,

優先謀劃教師工作, 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 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

——突出師德。 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擺在首要位置,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 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 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深化改革。 抓住關鍵環節, 優化頂層設計, 推動實踐探索, 破解發展瓶頸, 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 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 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

——分類施策。 立足我國國情, 借鑒國際經驗, 根據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特點和發展實際, 考慮區域、城鄉、校際差異, 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重視專業發展,培養一批教師;加大資源供給,補充一批教師;創新體制機制,啟動一批教師;優化隊伍結構,調配一批教師。

4.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準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師主動適應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羡慕的職業。

二、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5.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愛黨護党為黨,敬業修德,奉獻社會,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示範標杆。重視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配齊建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輝煌成就,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瞭解党情、國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7.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範,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開展教師宣傳國家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弘揚楷模,形成強大正能量。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等的監察監督,強化師德考評,體現獎優罰劣,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

三、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8.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建立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準非師範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研究制定師範院校建設標準和師範類專業辦學標準,重點建設一批師範教育基地,整體提升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辦學水準。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適時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準。切實提高生源品質,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採取到崗退費或公費培養、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改革招生制度,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品質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確保教師培養品質。

9.支持高水準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整合優勢學科的學術力量,凝聚高水準的教學團隊。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厚基礎、寬口徑、多樣化的教師教育課程。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學科知識扎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

10.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品質。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畫,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少於半年。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轉變培訓方式,推動資訊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品質培訓,使教師靜心鑽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準。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展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依託現有資源,結合各地實際,逐步推進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與改革,實現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繼續實施教師國培計畫。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

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質學校。實施校長國培計畫,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11.全面提高幼稚園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準幼稚園教師。創新幼稚園教師培養模式,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優化幼稚園教師培養課程體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學開設兒童發展、保育活動、教育活動類課程,強化實踐性課程,培養學前教育師範生綜合能力。

建立幼稚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幼稚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加大幼稚園園長、鄉村幼稚園教師、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教師的培訓力度。創新幼稚園教師培訓模式,依託高等學校和優質幼稚園,重點採取集中培訓與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幼稚園教師。鼓勵師範院校與幼稚園協同建立幼稚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12.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引領帶動各地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職業技術師範院校建設,支援高水準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切實推進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

13.全面提高高等學校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重視各級各類學校輔導員專業發展。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機制,有序推動國內外教師雙向交流。支持孔子學院教師、援外教師成長發展。

服務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好千人計畫、萬人計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等重大人才專案,著力打造創新團隊,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彙聚培養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

四、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

15.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

逐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畫實施規模,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鼓勵地方政府和相關院校因地制宜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地區教師補充需要。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16.完善中小學教師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政策,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嚴格教師准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根據教育行業特點,分區域規劃,分類別指導,結合實際,逐步將幼稚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幼稚園教師招聘辦法,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17.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實現職稱與教師聘用銜接。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

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完善相關政策,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加強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督促提高素質能力,完善優勝劣汰機制。

18.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特點,有條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人員配備規範。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完善教師招聘辦法。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適應產業發展和參與全球產業競爭需求,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能水準和專業教學能力。

19.深化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適應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需要,優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鼓勵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學校學習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配合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服務管理等制度。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推動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條件不具備、尚不能獨立組織評審的高等學校,可採取聯合評審的方式。推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強聘期考核,准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堅持正確導向,規範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五、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羡慕的職業

20.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21.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地區,根據實際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

22.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畫,關心鄉村教師生活。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拿出務實舉措,幫助鄉村青年教師解決困難,關心鄉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鞏固鄉村青年教師隊伍。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加快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步伐。為鄉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23.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並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24.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25.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大力宣傳教師中的“時代楷模”和“最美教師”。開展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重點獎勵貢獻突出的教學一線教師。做好特級教師評選,發揮引領作用。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並落實相關優待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體現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推行中國特色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高等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六、切實加強党的領導,全力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26.強化組織保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要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准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發展抓公平、改革抓機制、整體抓品質、安全抓責任、保證抓黨建,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分工,確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於擔當,親力親為、抓實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相關部門要制定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的具體措施。研究修訂教師法。統籌現有資源,壯大全國教師工作力量,培育一批專業機構,專門研究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為重大決策提供支撐。

27.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確保黨和國家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援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加大師範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管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重視專業發展,培養一批教師;加大資源供給,補充一批教師;創新體制機制,啟動一批教師;優化隊伍結構,調配一批教師。

4.目標任務。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準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師主動適應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羡慕的職業。

二、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5.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党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各項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愛黨護党為黨,敬業修德,奉獻社會,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示範標杆。重視做好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工作。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配齊建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務工作隊伍,完善選拔、培養、激勵機制,形成一支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工作力量。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進一步增強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6.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輝煌成就,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教育。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開闢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載體,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瞭解党情、國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党的知識份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7.弘揚高尚師德。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範,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開展教師宣傳國家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弘揚楷模,形成強大正能量。注重加強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等的監察監督,強化師德考評,體現獎優罰劣,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

三、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8.加大對師範院校支持力度。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畫,建立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準非師範院校參與的中國特色師範教育體系,推進地方政府、高等學校、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研究制定師範院校建設標準和師範類專業辦學標準,重點建設一批師範教育基地,整體提升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辦學水準。鼓勵各地結合實際,適時提高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準。切實提高生源品質,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的,採取到崗退費或公費培養、定向培養等方式,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公費教育政策,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改革招生制度,鼓勵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品質高院校的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或採取入校後二次選拔方式,選拔有志於從教的優秀學生進入師範專業。加強教師教育學科建設。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向師範院校傾斜。強化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支持。師範院校評估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堅持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確保教師培養品質。

9.支持高水準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創造條件,推動一批有基礎的高水準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專業,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整合優勢學科的學術力量,凝聚高水準的教學團隊。發揮專業優勢,開設厚基礎、寬口徑、多樣化的教師教育課程。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學科知識扎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複合型教師。

10.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品質。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畫,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以實踐為導向優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強化“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訓練,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少於半年。加強緊缺薄弱學科教師、特殊教育教師和民族地區雙語教師培養。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促進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發展。轉變培訓方式,推動資訊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實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研修。改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組織高品質培訓,使教師靜心鑽研教學,切實提升教學水準。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立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的“立交橋”。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展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依託現有資源,結合各地實際,逐步推進縣級教師發展機構建設與改革,實現培訓、教研、電教、科研部門有機整合。繼續實施教師國培計畫。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

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面向全體中小學校長,加大培訓力度,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打造高品質學校。實施校長國培計畫,重點開展鄉村中小學骨幹校長培訓和名校長研修。支持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11.全面提高幼稚園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辦好一批幼兒師範專科學校和若干所幼兒師範學院,支持師範院校設立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幼兒為本、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高水準幼稚園教師。創新幼稚園教師培養模式,前移培養起點,大力培養初中畢業起點的五年制專科層次幼稚園教師。優化幼稚園教師培養課程體系,突出保教融合,科學開設兒童發展、保育活動、教育活動類課程,強化實踐性課程,培養學前教育師範生綜合能力。

建立幼稚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切實提升幼稚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加大幼稚園園長、鄉村幼稚園教師、普惠性民辦幼稚園教師的培訓力度。創新幼稚園教師培訓模式,依託高等學校和優質幼稚園,重點採取集中培訓與跟崗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訓幼稚園教師。鼓勵師範院校與幼稚園協同建立幼稚園教師培養培訓基地。

12.全面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雙師型的教師隊伍。繼續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畫,引領帶動各地建立一支技藝精湛、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職業技術師範院校建設,支援高水準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高等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機制。切實推進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能力。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

13.全面提高高等學校教師品質,建設一支高素質創新型的教師隊伍。著力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搭建校級教師發展平臺,組織研修活動,開展教學研究與指導,推進教學改革與創新。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傳幫帶機制。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為高等學校培養人才培育生力軍。重視各級各類學校輔導員專業發展。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和人文交流機制,有序推動國內外教師雙向交流。支持孔子學院教師、援外教師成長發展。

服務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好千人計畫、萬人計畫、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等重大人才專案,著力打造創新團隊,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加強高端智庫建設,依託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等,彙聚培養一大批哲學社會科學名家名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

四、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

15.優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深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實行學區(鄉鎮)內走教制度,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給予相應補貼。

逐步擴大農村教師特崗計畫實施規模,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優秀特崗教師攻讀教育碩士。鼓勵地方政府和相關院校因地制宜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優先滿足老少邊窮地區教師補充需要。實施銀齡講學計畫,鼓勵支持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16.完善中小學教師准入和招聘制度。完善教師資格考試政策,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嚴格教師准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根據教育行業特點,分區域規劃,分類別指導,結合實際,逐步將幼稚園教師學歷提升至專科,小學教師學歷提升至師範專業專科和非師範專業本科,初中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有條件的地方將普通高中教師學歷提升至研究生。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幼稚園教師招聘辦法,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激發辦學治校活力。

17.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級教師崗位比例,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完善符合中小學特點的崗位管理制度,實現職稱與教師聘用銜接。將中小學教師到鄉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1年以上的經歷作為申報高級教師職稱和特級教師的必要條件。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

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堅持德才兼備、全面考核,突出教育教學實績,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加強聘後管理,激發教師的工作活力。完善相關政策,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等評價教師。實行定期註冊制度,建立完善教師退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活力。加強中小學校長考核評價,督促提高素質能力,完善優勝劣汰機制。

18.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特點,有條件的地方研究制定中等職業學校人員配備規範。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資格標準,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完善教師招聘辦法。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適應產業發展和參與全球產業競爭需求,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雙師型教師考核評價要充分體現技能水準和專業教學能力。

19.深化高等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實行高等學校人員總量管理。嚴把高等學校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嚴格教師職業准入,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教育實習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適應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需要,優化高等學校教師結構,鼓勵高等學校加大聘用具有其他學校學習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教師的力度。配合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改革,健全外籍教師資格認證、服務管理等制度。幫助高等學校青年教師解決住房等困難。

推動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將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等學校,由高等學校自主組織職稱評審、自主評價、按崗聘任。條件不具備、尚不能獨立組織評審的高等學校,可採取聯合評審的方式。推行高等學校教師職務聘任制改革,加強聘期考核,准聘與長聘相結合,做到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深入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堅持正確導向,規範高層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動。

五、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羡慕的職業

20.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中小學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中小學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21.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準,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準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準。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實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的地區,根據實際實施相應的校長收入分配辦法。

22.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畫,關心鄉村教師生活。認真落實艱苦邊遠地區津貼等政策,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補助,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努力惠及更多鄉村教師。加強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讓鄉村教師住有所居。拿出務實舉措,幫助鄉村青年教師解決困難,關心鄉村青年教師工作生活,鞏固鄉村青年教師隊伍。在培訓、職稱評聘、表彰獎勵等方面向鄉村青年教師傾斜,優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加快鄉村青年教師成長步伐。為鄉村教師配備相應設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23.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並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24.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體現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擴大高等學校收入分配自主權,高等學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高等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完善適應高等學校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對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25.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加大教師表彰力度。大力宣傳教師中的“時代楷模”和“最美教師”。開展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表彰,重點獎勵貢獻突出的教學一線教師。做好特級教師評選,發揮引領作用。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師表彰獎勵活動,並落實相關優待政策。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良好社會風尚。

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體現以人為本,突出教師主體地位,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推行中國特色大學章程,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教師在高等學校辦學治校中的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六、切實加強党的領導,全力確保政策舉措落地見效

26.強化組織保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充分信任、緊緊依靠廣大教師。要切實加強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准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堅持發展抓公平、改革抓機制、整體抓品質、安全抓責任、保證抓黨建,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細化分工,確定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和責任人。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要切實做到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於擔當,親力親為、抓實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常委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相關部門要制定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的具體措施。研究修訂教師法。統籌現有資源,壯大全國教師工作力量,培育一批專業機構,專門研究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為重大決策提供支撐。

27.強化經費保障。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確保黨和國家關於教師隊伍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優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援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加大師範教育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管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