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年特困戶享受哪些待遇?每月補貼多少錢?申請條件有哪些?

特困戶是指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 人均年收入處於特困線以下的家庭, 甚至難以生存的情況下。 那麼2018年特困戶享受哪些待遇?每月補貼多少錢?申請條件有哪些呢?具體整理如下:

特困戶的條件是:

貧困是物質生活困難和生產手段匱乏的整體性狀況, 一般由生活水準來衡量。 當某個人、家庭乃至群體的生活水準比所在地區的平均生活水準低時, 即為處於貧困狀態。 量化的測定標準即是貧困線, 具體的指標各國相異。 中國以年人均最高收入為線, 它隨物價的變動而調整。 中國民政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將人年均收入200元定為中國的貧困線。 由於物價的上漲, 新的貧困線已被調整為300元。

一、家庭主要勞動力致殘達到1-2級;

二、長期患病或因殘造成家庭生活特別困難的。

三、人均收入1000元以下。

特困戶是指人均年收入處於特困線以下的家庭。

中國以年人均最高收入為線, 它隨物價的變動而調整。 中國民政部20世紀80年代中期曾將人年均收入200元定為中國的貧困線。 由於物價的上漲, 新的貧困線已被調整為300元。

特困戶享受什麼待遇?每月補貼多少錢?

鄉村危房改造補貼

鄉村危房改造是為改善鄉村貧窮家庭的寓居環境, 針對鄉村的五保戶、低保戶、貧窮殘疾家庭、其他貧窮戶只需屬於鄉村危房改造範圍的都可以享用到鄉村危房改造補貼, 補貼金額跟家庭艱難水準掛鉤:0.2萬-2萬元不等。

鄉村低保

鄉村低保是國度給於鄉村貧窮家庭的最低生活保證, 2017年開端各地都出臺了相關政策進步了鄉村低保金額, 而且完成了分類施保準繩上依照申請人家庭年人均純收入與保證規範的差額發放,

同時還將會根絕違規領取低保、低頤養懶漢等問題。

農民看病

今年開端鄉村醫保與城市醫保並軌了, 農民看病將享用到城市居民的待遇, 關於鄉村貧窮家庭的醫療問題也給於更多的保證, 局部地域曾經免費為鄉村貧窮家庭購置了大病補充保險, 以及實行大病救助等政策, 貧窮家庭的農民看病也可以先看病及時報銷, 最後在支付本人需求支付的費用。

一般來說每個地方的政策不一樣, 補助的標準也就不一樣。

河南南陽:目前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58734人、農村低保對象379108人、農村特困供養對象75071人(集中供養7478人, 分散供養67593人), 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水準不低於250元、142元, 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不低於5000元, 分散供養標準不低於3400元。

漢中市:實施醫療救助、臨時救助8111人次, 發放救助資金1796.72萬元;向6342戶1.38萬餘名城鄉低保對象發放低保金5537.08萬元, 為2208名五保供養對象足額發放生活補助資金1805.13萬元;及時撥付老復員軍人定補金、參戰涉核人員和帶病回鄉人員、傷殘軍人和部分烈士子女生活補助資金3132.06萬元。

開展對基層老黨員、抗戰老戰士、老勞模、老村幹部、困難高齡老人以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慰問和送溫暖活動。 為全縣4.19萬名70歲以上老人發放高齡補貼3232.78萬元, 發放城鎮“三無”人員生活補助金和孤兒生活費120萬元。

重慶:重慶的補助標準是一月200家庭失業, 假如有殘疾情況可能高點。

申請條件

特困家庭:共分二類。

第一類是家庭成員中有在職人員的, 其領證條件為:

(1)、職工本人或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直系親屬)患大病重症, 個人年自負醫療費(申報前12個月)4000元以上, 且家庭年總收入(申報前12個月)除去個人自負醫療費後, 人均年收入在市區“低保線”110%以下的;

(2)、鰥寡孤獨和供養子女的單親職工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就業有困難等特殊家庭;且人均收入(申報前12個月)在市區‘低保線”110%至“低保線”的。 第二類是家庭成員及在職人員的(屬下崗失業、退休退職人員),

其領證條件為:

(1)、本人或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直系親屬)患大病重症,個人年自負醫療費(申報前12個月)400O元以上,且家庭年總收入(申報前12個月)除去個人自負醫療費後,人均年收入在市區‘低保線”110%以下的;

(2)鰥寡孤獨和供養子女的單親等特殊家庭,人均收入(申報前12個月)在市區“低保線”110%至“低保線”的。

第二類是家庭成員及在職人員的(屬下崗失業、退休退職人員),

其領證條件為:

(1)、本人或家庭其他成員(供養直系親屬)患大病重症,個人年自負醫療費(申報前12個月)400O元以上,且家庭年總收入(申報前12個月)除去個人自負醫療費後,人均年收入在市區‘低保線”110%以下的;

(2)鰥寡孤獨和供養子女的單親等特殊家庭,人均收入(申報前12個月)在市區“低保線”110%至“低保線”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