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上海徐匯:搶跑進入“智慧時代

新華社上海2月1日電上海市徐匯區與上海交通大學近日啟動合作建設人工智慧研究院, 將與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國際頂尖高校共建AI國際研究中心, 為人才戰略再辟新徑。

智慧時代大幕開啟, 智慧治理成為決勝未來關鍵。 上海徐匯區正把握產業稟賦、主動創造場景, 打造技術落地的全球“試驗場”, 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

智慧引擎助力產業稟賦

此輪人工智慧“大暴發”, 全世界見證了技術走出“實驗室”的歷史時刻。 但AI絕不是無源之水, 它對資料“燃料”聚集、資訊技術基礎有著強烈渴求。

發展要步入“快車道”, 考驗的其實是當地原始的產業積累。

這方面, 徐匯是有良好基因的。 據介紹, 徐匯資訊技術總產出超過800億元、生命健康產業超過490億元,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到7.95%, 工作或居住在區內的“兩院”院士111名, 是上海科創高端人才居住的首選之地。 區內漕河涇開發區大量高新技術企業積累多年, 演算法和積體電路人才豐富, 在這裡集聚AI, 天生不會“缺鈣”。

2017年10月, 站在上海徐匯的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大廈樓頂, 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谷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說, 她將在徐匯建立斯坦福聯合研究中心, 依託醫工交叉合作基礎, 探索智慧醫院。

這裡應用場景豐富, 智慧城市基礎完善、醫療教育資源豐盛,

落地有“血管”;這裡離國際賽場最近, 國際企業總部雲集, 一流大學人才集聚, 發展有對標;這裡, 更是到了產業發展向技術要效率最急迫的時候。

“上海做了很多為AI未來‘打基礎’的事情。 大院大所高度集聚, 三甲醫院林立, 是徐匯特殊的‘智慧稟賦’, 可以形成回饋閉環。 ”上海醫藥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甘榮興說, 這是一個沒有圍牆的地方, 政府真正開放場景、為應用買單, 讓企業做成創新系統鏈。

智慧治理政府帶頭應用AI

讓智慧技術創新“黏合”產業升級, 最關鍵在於應用場景。

“我們要跑著進入‘智慧時代’, 政府帶頭應用AI。 ”上海市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說, 過去十年互聯網改造了線上;未來十年, 人工智慧+互聯網將真正改造實體經濟。

將在區內盡可能創造應用場景, 讓創新企業在徐匯找到發展新機遇。

傳統產業仍然依賴“經驗流”在運轉, 而未來, 基於“資料流程”和“大腦中樞”, 產業升級有了抓手。 這意味著, 徐匯的AI發展, 並不聚焦在某一個行業或商業場景, 而是通過流程再造, 徹底創新城市治理, 形成“城市大腦”。

資料無條件、按序向社會開放, 是政府部門的決心。 目前, 上海正聚焦教育、交通、環境、醫療、商業等重點政務資料領域, 研究開放資料重點領域負面清單制度;在保障資料安全前提下, 建立資料共用交換監管制度。

依託徐匯區協同創新和楓林聯盟平臺, 將區域內三甲醫院資料“一網打盡”。 位於上海徐匯的依圖公司, 正利用疾病佇列研究、診斷、治療大資料和AI影像分析技術,

提高早期肺癌檢出率。

“以醫療為例, 如果重複檢查、重複就醫, 那是對公共資源的浪費, 人工智慧為解決這些頑疾提供了新的可能。 我們正努力聚集國際頂尖人才、創新項目和獨角獸企業, 真正改造流程, 從源頭讓城市智慧化、集約化。 ”上海市徐匯區科委主任陳勇說。

“文化先導”轉向“科創主導”

前不久, 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 把全球研發總部設在徐匯。 在這份價值60億元的“投資意向”中, 商湯將積極引進國際高端人才, 助力上海AI專業人才體系建設。

“不久, 或許能在徐匯西岸看到刷臉支付的無人商店、全亞洲最大的無人停車場”。 商湯科技首席執行官徐立說, 將結合徐匯濱江智慧城市建設要求, 針對智慧安全水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大型活動安全管控等應用場景,

打造人臉大資料實戰應用平臺, 讓AI為各行業賦能。

上海市徐匯區區委書記鮑炳章表示, 將進一步聚焦以人工智慧為主的資訊、生命健康兩大產業, 繼續為上海創新戰略實施提供強有力支撐。

據介紹, 徐匯將重點推進西岸智慧穀、西岸傳媒港、西岸金融城建設, 把這裡打造成國家人工智慧高地的新地標, 與浦東張江科學城和國家科學中心東西呼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