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寨子城(眉山)

寨子城位於四川省眉山城西北方向, 原屬東坡區(原眉山縣)正山口鄉太平村, 2005年4月30日, 正山口鄉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秦家鎮, 寨子城所在地變為現在的秦家鎮宋坪村三組。 這裡距市區約28公里, 與成都市蒲江縣交界。

清咸豐年間建寨, 現為四川省省級森林公園, 目前, 整個森林公園有森林面積3萬畝以上, 有水庫10多處。 而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仍然是寨子城遺址和武廟建築群, 其中, 寨子城遺址占地約750畝, 武廟建築群占地約35畝, 2001年, 寨子城及武廟被眉山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記載, 寨子城整個城寨南北長2公里, 東西最寬處300米, 面積約30公頃。 俗語說:“太平寨, 穿城三裡三, 圍城九裡三”。 依山邊緣築有長4800米、寬1.5至2.5米、高2.7米、厚3.6米的城牆。 城牆全部採用寨子山所產的堅硬黃條石砌成。

城內建築佈局井然, 有東西南北街首、丁字口和十字口, 有衙門大堂、演武廳、花園、茶館及鹽井。 據說, 寨子城修了7年零10個月, 每天有1700多民工在山上勞動。 寨子修成後, 大家以其險峻、易守難攻取名為太平寨。

寨子城原建有東南西北四道寨門, 現在城內僅存城門三座。 南門為正寨門, 又稱下寨門;西門為福德門;東面為水東門。 據文物工作者考察, 北面原也有城門, 不過垮塌較早, 且面臨深澗, 平時人跡罕至, 故不得知其名。

武廟與三清殿、太一殿是一座聯排建築,

可謂是一廟三殿。 武廟左邊是武廟, 又稱關帝廟。 武廟的建立, 是從唐肅宗(西元756年至763年)設武學祀太公開始的, 以後就延續下來。 到了清代初年, 以祀關公替代了太公, 在雍正、乾隆、咸豐、光緒年間又為關公加封諡號, 更加提高了關公的地位和榮譽, 進入民國, 嶽飛也進入了武廟和關公合祀。

正中的三清殿,居中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兩邊是道教十二金仙塑像。道教十二金仙是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的十二弟子:廣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黃龍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普賢菩薩)、慈航道人(觀音菩薩)、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鬥姥殿下面,是城隍廟,正中供城隍爺,兩側各有四個衙役伺立。“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隨著歷史上的一座熱鬧城寨的逐漸消失,1996年,寨子城被批准為四川省省級森林公園,目前,整個森林公園有森林面積3萬畝以上,有水庫10多處。而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仍然是寨子城遺址和武廟建築群,其中,寨子城遺址占地約750畝,武廟建築群占地約35畝, 2001年,寨子城及武廟被眉山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中的三清殿,居中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左右兩邊是道教十二金仙塑像。道教十二金仙是昆侖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的十二弟子:廣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太乙真人、黃龍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文殊菩薩)、普賢真人(普賢菩薩)、慈航道人(觀音菩薩)、靈寶大法師、懼留孫、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鬥姥殿下面,是城隍廟,正中供城隍爺,兩側各有四個衙役伺立。“城”原指挖土築的高牆,“隍”原指沒有水的護城壕。古人造城是為了保護城內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牆、城樓、城門以及壕城、護城河。他們認為與人們的生活、生產安全密切相關的事物,都有神在,於是城和隍被神化為城市的保護神。

隨著歷史上的一座熱鬧城寨的逐漸消失,1996年,寨子城被批准為四川省省級森林公園,目前,整個森林公園有森林面積3萬畝以上,有水庫10多處。而森林公園的核心景區仍然是寨子城遺址和武廟建築群,其中,寨子城遺址占地約750畝,武廟建築群占地約35畝, 2001年,寨子城及武廟被眉山市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