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粉香豆腐賣得忙

“鄉村年味”系列報導之二

粉香豆腐賣得忙

□記者 陳義巨集

武山縣鴛鴦鎮老橋南岸的“紅一方面軍長征強渡渭河紀念碑”, 是鴛鴦鎮標誌性建築, 經過紀念碑前行數十步, 是一個丁字路口, 這裡是老街最熱鬧的地方。 包粉香的豆腐攤就支在這裡, 28年以來, 無論逢集還是“背集”, 她都在這裡賣豆腐。

“好多生人一看到‘粉香豆腐’的招牌, 都要好奇地問, 我的豆腐除了黃豆還加了啥粉, 其實啥粉都沒加, 就是老輩留下來的鹽水豆腐。 叫粉香豆腐是因為我的名字叫粉香, 要說我的豆腐有啥不一樣, 恐怕就是我們用的水比較特別。

△60斤一個的豆腐, 往常一天賣四五個, 臘月逢集的日子要賣八九個。 豆腐作坊中, 包粉香和兒子、兒媳更忙了。

包粉香告訴記者, 有一年她路過街南頭的山腳下, 無意中發現一眼泉水, 當時口渴, 用手心掬了一嘗, 發現有一種很特別的甘甜味。

當時她就想, 如果用這泉水做豆腐, 也許會更好。 第二天, 她做豆腐時就用了這眼泉水, 做出來的豆腐果然有股清香味。 但她當時並沒有聲張, 過了幾天, 陸續有左鄰右舍問她豆腐裡放了什麼, 味道和以前不一樣了。 包粉香就問鄰居怎麼不一樣, 比以前好還是不好?鄰居都說好吃了, 她這才放心, 也知道是泉水的功勞。 自那以後, 她就開始用這眼泉水做豆腐, 一直堅持到現在。

陪同記者採訪的鴛鴦村黨支部副書記任隨心告訴記者, 在武山縣來說, 鴛鴦鎮是個大鎮, 來這裡趕集的除了鴛鴦鎮的十幾個村, 還有樺林、高樓等鄰近鄉鎮的村民, 像趙坪、南溝、謝坡、陳家門這些村裡的人都來鴛鴦鎮趕集, 人多, 包粉香的豆腐生意自然就好。

任隨心說:“不說別人, 就拿我們家來說, 這麼多年一直吃她做的豆腐, 其他地方買的還真有些吃不習慣。 ”

包粉香的家在鴛鴦村, 豆腐攤離家門口也就幾十米, 得知記者要去她家採訪, 包粉香一邊收拾攤子一邊告訴記者, 鴛鴦鎮是農曆二、五、八逢集, 今天臘月初十不逢集, 可她的豆腐也差不多賣完了。

在包粉香家門口, 一個年輕人正往家中提塑膠桶裝著的水, 包粉香說:“這是我兒子周小虎, 水就是從街南面的那眼泉中拉來的。 ”隨後她又說, 前幾年兒子到處打工, 北京、天津、內蒙古都去過, 可錢也沒掙下, 折騰了幾年, 還是覺得不如在家裡幫她賣豆腐。

△漂亮的院落, 花了好十幾萬, 都是賣豆腐所得。

包粉香領記者看了豆腐加工房, 看了黃豆儲藏室, 也看了她們家新蓋的房子後說:“我們一家六口人, 我和老伴, 兒子和兒媳婦, 還有兩個孫子。 除了照顧孫子, 家裡人現在都圍著豆腐轉, 早些年給兒子娶媳婦花了一大筆錢, 是賣豆腐掙的。 前兩年蓋房子又花了不少錢, 還是賣豆腐掙的。

要說現在能有這麼好的生活, 都是靠豆腐, 要不然, 我們的日子就過不到人前頭去了。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