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課標玩“新概念” 學科核心素養如何落地顯療效?

時隔15年,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出臺。 新課標出臺後, 會給教育教學帶來哪些影響?要背誦的詩歌增多是否學生負擔會變重?課程間分層級, 選修課會成雞肋?選擇增多, 是否會造成學生整體“偏科”?

1月31日, 由共青團中央網路影視中心指導, 未來網、作業幫聯合主辦的“新時代 新課標 新征程‘學習十九大·少年賦新知主題論壇’”上, 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王凱一一解答了新課標實施改革過程中的疑問。

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王凱接受未來網記者專訪。 (未來網 丁君朋 攝)

 新課標新概念繁多 核心素養是否成空談?

新課標的最大亮點, 莫過於新增學科核心素養和學業品質要求兩項。 然而無論是學科核心素養、學業品質、立德樹人, 理解起來都較為抽象、評判的主觀性較大, 對於一線教師而言, 如何將這些新概念準確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成為難題。

“改革之後, 老師面臨很多新的名詞 , 比如‘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 ‘教育目標’等, 老師會對很多名詞和其中的關係之間感到混亂迷茫。 ”王凱表示, 儘管如此, 這些在改革中會慢慢清晰。

他以“教育目標”舉例, “未來老師的課堂可能會面臨雙目標, 一是學科核心素養, 關注本學科的基本學科特徵。 第二就是學生核心素養, 比如學生身上的擔當、創新等品質的培養, 這可能不是某一個學科能達到的, 而是跨學科的。 ”

對比新標準, 他指出, 以前的標準裡面只有內容標準——規定老師教什麼, 學生學什麼, 而沒有規定老師應該教到什麼難度。 當學生的核心素養、學業發展水準介入以後, 未來在課標裡面會有評測的水準,

對某些難度就會有一個清晰的邏輯。

“但情感、價值、態度的評測始終是一個世界評價難題。 不過我們也在思考資訊的採集是不是比對一個孩子做出評價更重要。 ”王凱表示, 希望未來的評測是資料保存、資料收集, 對學生核心素質做出描述而不是功利性地對資料做出價值判斷。

課程分層級 選修課是否成雞肋?

除了提出學科核心素養等新概念, 據瞭解, 即將在秋季執行的新課標, 還將課程類別調整為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必修課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 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 選修選考;選修課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

學生自主選擇修習, 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 為學生就業和高考自主招生錄取提供參考。

一般而言, 學生和學校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取決於課程是否參加考試, 考試的分值大小占比。 正因為這種功利化的選擇, 導致了諸多選修課程成為可有可無之課, 課時少, 甚至在臨近考試時還會被佔用。

對此, 王凱表示, 大可不必對一些名稱的改變帶來品質的改變有所憂慮, 因為三類課程的功能和物件以及出口都是不一樣的。

“第一類就是必修, 必修就是我們需要完成的會考或者合格考, 這是基礎層、門檻層。 第二是選擇性必修課, 其內涵跟我們以前的選修一基本是類似的, 選擇性必修和必修加在一起是我們的高考指向, 因此這個重視程度不會下降。

”他指出。

而選修課程, 出口有兩個, 第一是把一些學校的校本課程激發出來, 適應學校的特色, 另一個則是為大學自主招生提供開放口。

雖然非考試類課程課時如何保證的問題很現實, 很多區域、學校不參加高考的課程淪為‘課時銀行’ 隨時可以提取, 但王凱樂觀地估計隨著自主招生的推進, 觀念的改變, 監督管理的提升, 選修課品質問題正在改善。

浙、滬新高考物理學科“遇冷” 選擇性必修課真能促進個性發展?

在選修課問題之外, 不少人也對選擇性必修課的開設也提出頗多質疑。 有學生表示, 雖然選擇性必修課的基本功能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滿足升學考試需求, 但往往在實際中, 後者在學生選擇過程中發揮了更大或者產生著決定性的影響。

比如,浙、滬兩地新高考物理學科“遇冷”,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有考生表示自己對物理有興趣,但是因為其他學科,比如歷史相對簡單,得分容易,而放棄了選擇物理。浙、滬兩地的高考情況折射出選擇性必修課的尷尬,本意是為了促進個性化發展,卻走向了整體性的“偏科”,紮堆容易的學科。

對此,王凱表示,“新課標裡的目標是促進每一個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尤其是個性發展,如果沒有選擇,那麼個性也談不起來。但是幾年的改革中,我們也發現把選擇權給孩子和孩子能夠很好去選擇是兩碼事。”

對此,王凱指出各地也正在積極籌畫良策。“比如,浙江和上海增加了必修課 教高中的生涯規劃指導,通過學業的認知規劃、環境以及自我的認知,學生選擇能力提升,選擇意識覺醒,開始對選擇行為負責。”

另外,大學的招生也與高考聯動。“現在很多大學的專業錄取,不只是對分數有要求對高中選擇的課程也有考慮。有些大學專業,如果你沒選擇物理,那麼你看好的大學專業錄取之門就給你關閉了。”王凱強調。

比如,浙、滬兩地新高考物理學科“遇冷”,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萬考生,但是選考物理的只有8萬人。有考生表示自己對物理有興趣,但是因為其他學科,比如歷史相對簡單,得分容易,而放棄了選擇物理。浙、滬兩地的高考情況折射出選擇性必修課的尷尬,本意是為了促進個性化發展,卻走向了整體性的“偏科”,紮堆容易的學科。

對此,王凱表示,“新課標裡的目標是促進每一個孩子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尤其是個性發展,如果沒有選擇,那麼個性也談不起來。但是幾年的改革中,我們也發現把選擇權給孩子和孩子能夠很好去選擇是兩碼事。”

對此,王凱指出各地也正在積極籌畫良策。“比如,浙江和上海增加了必修課 教高中的生涯規劃指導,通過學業的認知規劃、環境以及自我的認知,學生選擇能力提升,選擇意識覺醒,開始對選擇行為負責。”

另外,大學的招生也與高考聯動。“現在很多大學的專業錄取,不只是對分數有要求對高中選擇的課程也有考慮。有些大學專業,如果你沒選擇物理,那麼你看好的大學專業錄取之門就給你關閉了。”王凱強調。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