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暴力永遠不是受害者的錯 專家呼籲要讓每個人都有尊嚴地生活

未來網(www.k618.cn中央新聞網站)北京2月1日電“預防暴力行為最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改變, 創造這種改變離不開來自社會各界的努力。 ”近日, 消除基於性別的暴力——法律政策宣導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聯合國婦女署國別主任湯竹麗女士表示, 除了意識上的改變之外, 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會議聚焦校園性別暴力與家庭暴力兩個議題, 旨在探討目前國內性別暴力的現狀與研究成果, 交流已有的實踐經驗與應對策略, 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推動立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社會科學處處長施瑞思在歡迎致辭中強調,

“性別暴力和虐待阻礙個人發展和自我實現, 是對自尊和自我價值的破壞。 我們要讓人們在零恐懼的環境中有尊嚴地生活, 並且能夠實現個人的潛能”。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太區域中心政策專家司馬傑(Edmund Settle)和同語的主任徐玢也進行了致辭。

司馬傑指出:“要感謝社群組織推動我們的運動發展, 還有在座很多學者和專家們, 因為你們的工作收集了很多寶貴的資訊來説明我們進行宣導。 ”

徐玢表示, “過去10年在全球和中國性和性別少數的權利都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也有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推動這個群體的發展, 所以今天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里程碑。 ”

預防是解決校園性別暴力問題的最根本策略

在校園性別暴力的主題會議中,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中國專案官員楊震首先介紹了對性和性別少數權利和包容的立法宣導, 來自聯合國婦女署的青年專案官員李碩介紹了“解決校園性別暴力”全球指導綱要, 就相關全球經驗和策略框架做了論述。 最後, 北京師範大學的劉文利教授分析總結了校園欺淩的國內現狀並在相關政策梳理的基礎上提出建議。

圖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專案官員李紅豔。 主辦方供圖

最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專案官員李紅豔對當天的會議內容總結梳理道:“校園暴力是一個社會問題, 從性質而言是一個權利受損的問題, 而性別暴力說到底就是對權利尊重的缺失、對社會性別平等以及性別多元的意識缺失所導致。 因此, 預防和解決校園性別暴力的政策、策略和方案必然不能繞過社會性別平等和性別多元。 ”

李紅豔進一步強調:“預防是解決校園性別暴力問題的最根本策略。 預防工作要注重一個模式——全校參與的模式;一個關係——和諧的學生和師生關係;以及一個角度——積極正面而非單純懲戒的角度。

性別暴力是社會公害而非個人私事

“家暴立法法律出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長期推動反家暴立法的人大代表、中華女子學院的孫曉梅教授表示, 《反家庭暴力法》出臺後也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家庭暴力的概念沒有涉及到性暴力和財產概念、未規定消極的暴力;同時反家庭暴力法未能維護性少數群體的權益。 ”

“性別暴力是不可容忍的, 是社會公害而非個人私事。 ”社會性別專家郭瑞香老師指出, 性別暴力是對脆弱人群, 特別是婦女人權的踐踏, 必須予以制止。 反對性別暴力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各機構部門都應行動起來制止暴力。

施暴者沒有任何理由實施性別暴力並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暴力永遠不是受害者的錯。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每一個女性、每一個個體都能夠有尊嚴有價值地生活, 讓家庭暴力不在我們的生活中再一次地出現。

據瞭解, 本次研討會由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婦女署和同語主辦。 來自聯合國機構、各國使領館、政府機關、學術及科研機構、公益組織和廣泛社群的上百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