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今的喧囂,社會的發達,那你知道三十年前的春運是什麼樣子嗎?

回家過年, 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也最戳人心窩的話題, 而隨著年末的臨近, 又是一場暖心的春運大戲上演。 隨著時代的發展, 相較以往, 春運已經有了大變化, 而從前的春運, 也不是我們如今在網路上見到的那樣。

春運, 之所以被稱為春運, 是在中國農曆春節前後出現的一種大規模的交通運輸現象, 不僅載人回家, 還載年貨, 都跟生活息息相關。 有外出打工過年返鄉開始就有春運了, 但是這個詞語實在1980年才被普及的。

早在1980年時, 人們還是只能在露天的廣場候車, 沒有暖氣沒有空調, 正值一年最寒冷的時候, 在北方還要頂著皚皚白雪, 在風中等待回家的列車。 那時還只有火車和客車, 但班次很少, 廣場上黑壓壓的人群, 都繞著客車跑, 生怕自己擠不上去。

現在已經高鐵動車滿場跑, 幾天幾夜的車程都縮短為幾個小時, 車票的價格大家都可欣然接受, 舒舒服服地在車上待幾個小時就可以回到故鄉, 這比之前的日夜顛簸幸福太多。 候車廳也逐漸發展為室內, 不僅遮風擋雨, 還有各種商業供人們選擇, 更加生活化。

穿梭在各大時裝品牌的蛇皮袋, 可是當時春運的熱門單品, 潮流就是一個復古輪回, 他們那時就趕時髦了。 候車廣場可以看到許多乘客都拖著 一個大大的蛇皮袋, 裡面滿滿當當裝著過年的心意, 給孩子的, 給父母的, 給親戚朋友的。 但是行李實在是沉, 沉甸甸的心意只能背在肩上。 如今, 拉杆箱已經代替了蛇皮袋的地位, 人手一個箱子, 只要推著就可以前進, 不費力, 時代的發展, 人們在力氣上的負擔減輕了很多。

每年的春運,都有一些令人動容的畫面。

2003年1月,杭州春運。在車窗玻璃上哈一口氣,寫下了“回家”二字。這位江西吉水的小兄弟,想把那份好的心情告訴大家。

2010年1月30日,一位背負著超大行李的母親懷抱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

2011年1月18日,在寧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別回甘肅老家過年的父母,父母在車窗上寫下了“保重”兩個字。

2017年1月13日,在粵桂交界的廣西梧州市藤縣路段,姐姐小郭“綁”在父親腰間,隨家人騎摩托車長途跋涉,從廣東江門市乘“鐵騎”趕回廣西平南縣老家過年,單程跋涉400多公里。

最後,小編祝遠在外鄉的遊子都能夠歡歡喜喜、平平安安回家過年!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作者隸屬易策資本研究院,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載。

每年的春運,都有一些令人動容的畫面。

2003年1月,杭州春運。在車窗玻璃上哈一口氣,寫下了“回家”二字。這位江西吉水的小兄弟,想把那份好的心情告訴大家。

2010年1月30日,一位背負著超大行李的母親懷抱孩子在南昌火車站匆忙趕車。

2011年1月18日,在寧波工作的白先生送別回甘肅老家過年的父母,父母在車窗上寫下了“保重”兩個字。

2017年1月13日,在粵桂交界的廣西梧州市藤縣路段,姐姐小郭“綁”在父親腰間,隨家人騎摩托車長途跋涉,從廣東江門市乘“鐵騎”趕回廣西平南縣老家過年,單程跋涉400多公里。

最後,小編祝遠在外鄉的遊子都能夠歡歡喜喜、平平安安回家過年!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觀點,作者隸屬易策資本研究院,未經本人允許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