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老教師的經驗:學生一定要養成的12個習慣

同上一節課, 同讀一本書, 為什麼學生的學習效果會千差萬別?

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習慣”二字。 教育歸根結底就是培養習慣。 好學生普遍擁有下面12個學習習慣。

1

記憶習慣

一分鐘記憶, 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 這裡還含有注意的習慣。

一分鐘寫多少字, 讀多少字, 記多少字, 時間明確的時候, 注意力一定好。 學生的智力, 注意力是最關鍵的。 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 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學習習慣。

2

演講習慣

孩子會整理、表達自己的思想, 演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能力。

3

讀的習慣

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 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 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 上學這個年齡段孩子可塑性大, 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都會放到最大, 孩子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 許多教育盡在不言中, 一旦形成習慣, 學生會終生受益。

4

寫的習慣

寫日記, 有話則長,

無話則短, 通過日記可以看出學生的水準, 一分鐘、三五十個字, 堅持住、寫下去, 這就是決心。

5

定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立, 不預則廢。 後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 讓人家推著走, 而優秀的學生長處就在於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 所以, 我要培養孩子定計劃的習慣。

6

預習習慣

預習可以讓孩子自己學進去, 感受學習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增長能力的快樂。 所以請各位家長一定要培養孩子預習的習慣。

7

適應老師的習慣

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 長短不齊、在所難免。 一方面努力採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準, 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

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 從現在適應老師,

長大了適應社會。 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不同層次的老師, 學生用不同的方式, 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 與老師共同進步。

8

大事做不來, 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 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 後進學生別盲目攀比。 大的目標夠不到, 趕快定小的目標。 難題做不了, 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 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 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 所以要學會永不言敗。

9

自己留作業的習慣

老師留的作業不一定同時適應所有的學生, 如果都要求去做, 就是反教育。 市教委規定對學生實行量化作業, 它的落實, 一靠檢查, 二靠老師良心。 在這之外,

好學生大多會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 做一些額外的補充練習。

10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每次考試之後, 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 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就不要了, 這次30分, 下次40分, 這就是偉大的成績。 找到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 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

11

出考試題的習慣

學生應該覺得考試不神秘。 高中學生應該會出高考試題, 初中學生會出中考試題。

12

篩選資料、總結的習慣

學生要會根據自己實際, 選擇學習資料。

十二個習慣, 不要求齊頭並進,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有自己的特點來練習。 當孩子成了學習、教育的主人的時候, 學習就會讓ta感到快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