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康勇:中美貿易摩擦將加大 但仍樂觀

【僑報記者鐘穎北京報導整理】1月31日, 在全球化智庫(CCG)舉辦的特朗普國情咨文演講討論會上, 畢馬威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康勇指出,

特朗普把經濟成就攬功給自己有些誇大成分。 雖然去年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資料看起來很大, 但貿易順差並不是利益順差, 隨著中美雙方在對方國投資的增加, 中美在貿易利益和產業協作上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特朗普演講中把很多經濟上的改善歸功於自己。 但實際上像美國的失業率下降從2010年10月就已經開始, 到現在已經將近8年持續下降, 這也是美國歷史上長時間的經濟復蘇週期。 美國經濟復蘇和世界經濟復蘇是相關的, 根據IMF資料, 2010年以來, 全世界120個國家的2017年經濟增長速度都比2016年要快, 這是七年來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

2018年, 美國經濟增長可能會達到2.7%、2.8%的水準, 長期經濟增長率可能是3%, 這對特朗普而言還是向好的。

經濟持續復蘇, 美國的失業率處於2000年以來最低的水準, 失業率降低又對消費帶來利好, 美國是以消費為主的國家, 因此整個經濟的復蘇應該是可持續的。

最近美國股市漲了很多, 特朗普也把它歸功於自己。 美國經濟增長是一方面原因, 但也不是所有的原因, 這跟國際上的貨幣政策有諸多關係。 因此, 特朗普把這些經濟成就歸功於自己有些誇大之嫌。

此外, 國情咨文並沒有提到全球價值鏈和全球貿易的討論, 雖然中國和美國的貿易順差將近2800億美元, 資料看起來大, 但是貿易順差並不是利益順差。 比如, 一台iPhoneX手機售價可達999美元, 但大部分利潤都被美國蘋果公司和其他高端設備製造商所拿走。 所以中美貿易順差更多只是數字上的表現,

從國際利益上以及國際價值上來看並非差別很大。

從中美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長期趨勢來看, 過去中美貿易更多是在原材料或低端產品上, 現在中國提出製造業升級, 提倡工業2025等, 這跟美國肯定會有貿易摩擦, 這種摩擦甚至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呈上升趨勢。 中美貿易摩擦態勢可以預見, 但中美之間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利益互補。 2017年, 美國在中國累計投資已經超過800億美元, 中國在美國投資也達到了600億美元, 可見雙方在貿易利益和產業協作上還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個人對中美貿易仍然抱樂觀態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