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服用安眠藥,10項注意別忽視

失眠, 是當今困擾眾多人群的健康問題。 要說起病因, 身體因素、工作壓力、電子產品等均在列。 一般來說, 失眠並不僅僅指的是睡不著, 而是入睡困難、中途易醒、睡眠多夢、醒來疲倦。 能保證一日8小時睡眠的人並不多, 於是在有限的休息時間中, 不少人為了獲得更高的睡眠品質, 開始投靠藥物。

那麼, 存在睡眠問題的人們若真要服用安眠藥、褪黑素, 應注意哪些事項呢?請看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失眠專科、神志病科主任醫師 許紅的詳細解答。

由於絕大多數安眠藥物都有成癮性, 屬於國家管制的二類精神藥品, 所以必須憑醫生處方限量使用。 一般來說, 連續服用某種安眠藥最好不要時間過長, 用藥需十分謹慎。 所謂謹慎, 包括下面10項注意事項, 患者一定不能忽視。

1.醒來先坐會:

安眠藥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嗜睡、肌無力。 由於老人體內的解藥酶活性逐漸降低,

比起年輕人, 更易受到安眠藥影響, 所以, 常服安眠藥的老人, 平時就要養成起床後先坐一會兒, 再下床活動的習慣, 以免跌倒。

2.服藥期間少喝水:

服用安眠藥, 晚上要適度減少飲水, 以減少起夜次數。 此外, 很多人到深夜睡不著, 才想起來吃安眠藥。 但如果熬到3點鐘以後還睡 不著, 最好就不要吃了。 此時吃安眠藥, 容易睡過頭, 影響次日作息;且藥物的持續作用會很強, 更容易出現困倦、乏力、頭暈等症狀。 而且, 淩晨3點也是人體血壓較低的時段, 尤其對於老人而言, 如果貿然起床吃安眠藥, 引起跌倒, 發生骨折等的風險會較大。

3.避免藥駕:

常規應用安眠藥, 尤其是作用時間較長的鎮靜催眠藥, 用後常有延續效應, 出現頭暈、困倦、精神不振、思睡等。

因此, 服藥的患者, 不可駕駛車輛和操縱機器, 以免發生事故。

4.合併用藥先諮詢:

其他中樞抑制藥物, 如抗組織胺藥、鎮痛藥等, 與安眠藥物合用時, 能增強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因此, 在合併用藥前最好先諮詢睡眠專科醫師或藥師的建議。

5.兒童、老人慎用:

兒童使用安眠藥是很不適當的, 除了偶爾用於治療兒童夜驚和夢遊症, 其他情況則一般不用;對於伴有嚴重基礎疾病的老年失眠者, 則應慎重使用, 否則用藥之後可能會出現意識模糊。

6.密切關注肝腎功能:

肝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肝功能嚴重障礙者禁用, 尤其是巴比妥類藥。

7.哺乳期婦女及孕婦忌用:

尤其是妊娠開始3個月及分娩前3個月。

8.飲酒後慎服:

飲酒應酬,

許多人都避免不了。 但喝了酒, 安眠藥就最好不要服用了。 一般 來說, 安眠藥常是通過抑制大腦 神經中樞的興奮來助眠, 酒精會 減慢安眠藥的代謝速度, 讓其有 效成分在血液中迅速升高, 從而 讓神經過度抑制, 嚴重時甚至出 現休克等危險情況。

9.停藥必須循序漸進:

有些患者擔心服安眠藥上癮, 因此症狀有所減輕就擅自停藥, 這可能出現“反跳症狀”, 即停藥後睡眠品質更差以及焦慮、頭痛、多汗等戒斷反應。 並且, 隨意停藥後反復用藥, 反而可能引起藥物依賴。

因此, 患者應該嚴格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方式停藥。 比如有一些病情較輕的失眠患者, 吃一顆藥就能維持兩三天, 可以遵醫囑選擇隔日停藥法, 即每週選擇1天不吃藥,

隨著病情的穩定增加到每週的2~3天停藥, 循序漸進, 直到完全停藥。 但要強調的是, 選擇何種方法一定要聽醫生的建議, 千萬不要自己嘗試。

10.不要擅自加大劑量:

美國梅奧診所官網日前發佈關於濫用藥物危害的提示, 其中除了麻醉鎮痛類處方藥, 臨床上常用的安眠藥阿普唑侖、地西泮(安定)、唑吡坦等也是較為常見的易濫用藥物。 文章提示, 安眠藥吃過頭, 反而可能影響睡眠。

研究人員發現, 在臨床上, 一些患者服用安眠藥發現效果不好, 或者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 就擅自加量, 結果導致頭暈、判斷力差、走路不穩等症狀, 還可能加重失眠, 嚴重的會導致記憶障礙、低血壓及呼吸減慢, 甚至引起昏迷。 因此, 如果服用安眠藥後睡眠品質沒有很大改善, 很可能並非藥物劑量不夠,最好諮詢醫生後再調整劑量或換藥,不能擅自加量。

很可能並非藥物劑量不夠,最好諮詢醫生後再調整劑量或換藥,不能擅自加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