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語堂:那些婚姻能夠長久走下去的夫妻,都是這樣做的!

最近看了許多把婚姻從紙婚走到金婚的那些模範夫妻的故事, 發現他們夠走到金婚的秘訣是:允許婚姻裡有落差的的存在。 這種落差不管是來自于伴侶, 還是來自於婚姻。

生活中有很多夫妻結婚之後把婚姻生活越過感覺落差越大, 過著過著感覺這不是我想要的, 接受不了這種落差的存在, 向外尋求自己理想中所想要的。

誰的婚姻日子全部是一帆風順?誰的婚姻沒有大起大落?誰在結婚之後過了一段日子沒有那種落差?

放眼看去每對夫妻都會有, 哪怕是這麼一對聞名中外的模範夫妻。

一個是出生于牧師家庭的窮書生, 一個是富貴人家的大小姐;一個是追求自由戀愛的大才子, 一個是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女子;一個是結婚之前談過兩次戀愛的癡情男兒, 一個是感情如白紙般的女子。 他們就是林語堂和廖翠風夫婦。

如果說我們一般人結婚之後, 夫妻之間可能會有差異, 但是有像林語堂夫婦這麼多差異的又有多少?

他們兩個從一結合開始不管是成長環境, 還是感情經歷, 還是人生經歷都有著巨大的差異, 但他們卻把這種存在巨大差異的婚姻最終過成了金婚。

林語堂與妻子

那麼他們過成金婚的秘訣是什麼?

首先林語堂認為:把婚姻當飯吃, 把愛情當點心吃, 允許婚前婚後愛情的這種落差感, 誓死把婚姻日子過好。

為了表示了他們夫妻永遠相愛、白頭偕老的決心, 林語堂與廖翠鳳結婚後, 他征得廖翠鳳的同意, 將結婚證書燒掉, 他說“結婚證書只有離婚才用得上, ”有了這個決心, 他們在婚姻裡客觀的看待伴侶身上的優缺點, 客觀的看待這種落差感。

其實我們現實中有些夫妻婚後卻恰恰相反, 只在婚姻裡追求愛情, 不允許有差異的存在, 然後落差感出現之後不解決而想著逃跑。

婚姻並不是以善變的愛情為基礎的, 而是愛情在婚姻中滋長, 男女互補所造成的幸福, 是可以與日俱增的。

其次他們允許婚前婚後伴侶帶來這種落差感, 允許之後他們客觀的看待伴侶身上問題的存在。

林語堂是名滿天下的才子, 而廖翠風結婚之後成為了一個粗茶布衣的家庭主婦, 但林語堂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才高八斗而去嫌棄自己的妻子是家庭主婦, 廖翠鳳從來沒有因為丈夫貧窮, 從來沒有因為丈夫只讀書其它什麼都不會而去嫌棄他, 兩個人客觀的看待自己身上的差異,

讓兩個人身上的優缺點互相彌補。

她為他換著花樣做飯, 為他生女, 為他維護人際關係, 為他精打細算, 支撐著他或成功或失敗的創業或發明, 家宅之內, 林語堂從不必憂心。 工作之事, 廖翠風也從不插手。

林語堂年輕時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大才子, 中年後是享譽中外的大文豪, 但回到家裡, 他就是會和妻子一起摘菜做飯, 一起逗孩子笑一個普通男人, 他能在身份的這種落差中切換自如。

林語堂為了給廖翠風省錢治病, 他靠著一盒麥片撐了一個星期, 直到朋友寄來錢。

廖翠風為了省錢讓林語堂上學, 在錢莊長大的她, 竟撿起了舊靴子穿。

他們在享受伴侶給予的美好的同時, 會去接受伴侶給他的這種落差感。

林語堂與廖翠鳳50年金婚紀念日, 談及白頭偕老的秘訣, 他們不約而同說了倆字“給”與“受”。

如果接受了伴侶給與你美好的東西那麼你要去接受她身上不好的東西, 接受她與你的差距, 因為人與人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差異。

他們相互之間, 儘量多地給予對方, 而不計較接受對方的多少。 如果他們夫妻爭吵了, 總有一方會先閉口不言, 這是他們解決矛盾的妙招。

在民國那個年代, 文化大師們的原配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廖翠鳳在聽到誰娶了年輕小妻子之後, 就會暗自傷感, 憂心忡忡, 林語堂看出了妻子的心思, 便拍拍她肩膀說:“你放心吧, 我才不要那些小姑娘, 我只要你。 ”

廖翠鳳反問他:“為什麼?”

他聳聳肩膀, 坐到床上, 抽了兩口煙:“因為只有你允許我在床上抽煙。 這就是完美婚姻的典範。”

林語堂先生說過,他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言笑晏晏的妻子,幾個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愛孩子。還要一小塊田地,可以讓小孩搬磚弄瓦,澆花種菜,喂幾隻家禽。

然後,他用一生的愛,和平實的浪漫,把理想變成了現實。

林語堂晚年與妻子居於香港

婚姻中很多的男女因為對於伴侶的要求太高,不能客觀的看待夫妻之間存在的差異,然後總想著把差異消滅掉,消滅不掉的時候各種痛苦,各種矛盾而起,把婚姻生活過成了一地雞毛。

著名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曾經在他的書裡寫到他的父親和母親,他的父親沉默寡言,是個很理性的人,他的母親很愛說話,卻非常感性,感情非常豐富;他的父親是學工程的,而他的母親身上有藝術家的氣質。兩個人因為各方面的差異經常有摩擦,但是他們卻很相愛,因為他們能很好的面對自己身上的差異。

其實好的婚姻就是客觀的看待,去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

最後我把林語堂先生這幾句經典語錄送給困頓在婚姻裡的男女們:

“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馭它。”

“一點癡性,人人都有,或癡于一個女人,或癡於太空學,或癡於釣魚。癡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癡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癡,而後有成。”

這就是完美婚姻的典範。”

林語堂先生說過,他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言笑晏晏的妻子,幾個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愛孩子。還要一小塊田地,可以讓小孩搬磚弄瓦,澆花種菜,喂幾隻家禽。

然後,他用一生的愛,和平實的浪漫,把理想變成了現實。

林語堂晚年與妻子居於香港

婚姻中很多的男女因為對於伴侶的要求太高,不能客觀的看待夫妻之間存在的差異,然後總想著把差異消滅掉,消滅不掉的時候各種痛苦,各種矛盾而起,把婚姻生活過成了一地雞毛。

著名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曾經在他的書裡寫到他的父親和母親,他的父親沉默寡言,是個很理性的人,他的母親很愛說話,卻非常感性,感情非常豐富;他的父親是學工程的,而他的母親身上有藝術家的氣質。兩個人因為各方面的差異經常有摩擦,但是他們卻很相愛,因為他們能很好的面對自己身上的差異。

其實好的婚姻就是客觀的看待,去允許這種差異的存在。

最後我把林語堂先生這幾句經典語錄送給困頓在婚姻裡的男女們:

“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馭它。”

“一點癡性,人人都有,或癡于一個女人,或癡於太空學,或癡於釣魚。癡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癡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癡,而後有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