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茅笛:邁向生態文明時代 研究與教育須先行——綠會兩會提案建議

摘要:“建設生態文明, 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 我在多地調研中發現, 許多基層幹部和生態文明規劃認識不夠到位, 多停留在單一的綠化和環保層面, 沒有把生態文明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安排, 缺失科學規劃情況下許多專案事倍功半。 與此同時專門的研究規劃機構缺乏, 全國的大專院校竟沒有一個生態文明專業, 也沒有生態文明這一課程的設置。 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學科建設和在各級黨校、大學、中學、小學開設生態文明課程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應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當務之急。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 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內容, 並將“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 此次十九大又再次對建設生態文明這一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千年大計進行了精心的部署。 十九大報告更是進一步明確了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 全國各地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專案的實施和啟動, 然而我們在多地的調研中發現, 許多地區生態文明認識不夠到位, 多停留在單一的綠化和環保層面, 沒有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定個完整的體系來安排, 並缺少科學的規劃設計。

在缺失了監測、診斷、評估、規劃的情況下出現了一些盲目的工程項目, 整體效果未能有效現顯出來。 與此同時專門的研究機構缺乏, 同時全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有待提高。

一、建設生態文明應加強生態文明意識的全民提高

生態文明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 它由社會人文系統、經濟系統、自然系統、生態系統構成, 包涵了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 而影響自然生態變化的主因是社會系統的人文因素, 它是整個生態系統中促使生態平衡、生態迴圈、綠色發展的核心。

生態文明應兼顧經濟發展和自然生態相協調, 平衡人類社會所需和自然生態的關係, 即人類社會和自然生態之間進行的物質、能量、資訊的交換,

不僅應該適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 還應該適應自然生態的需要。 社會的需求不應超過自然生態的供應能力和再生能力, 社會的排放不應超過自然生態的吸收能力和迴圈同化能力。

對於生態文明理念的理解是當前需要著重加強的, 我走過很多地區, 感受到我們基層幹部對於生態文明保護僅僅停留在綠化、環保上, 對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缺乏深層次的理解。 生態文明建設更多的是要強調“文明”, 文明就是人類的生產, 生活, 是我們的各種行為對環境的影響。 今後在發展中要強調更多的是人對自然環境的責任, 我們現在在開發中更多是向大自然的索取, 而忽視了對自然的責任, 導致生態惡化。 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必須要以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為原則, 給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復空間。 今日世界的生態倫理需要人們共同維護和遵守, 需要生態意識提高的文化自覺。 當前, 加強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的教育工作需要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二、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 在黨校和大學、中學開設“生態文明”課程, 提倡生態環境責任

在地球生態系統中, 處於生物鏈頂端的人才是唯一能夠威脅甚至毀滅自己生存環境的生物, 也是唯一能支配地球生態系統的生物, 人們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時候, 忘記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責任, 割斷了社會經濟增長和生態環境需要平衡的關係。

今日世界的生態倫理需要人們共同維護和遵守,

需要生態意識提高的人們文化自覺。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 學科建設, 全民教育應進一步加強。

建議建立生態文明學術研究體系, 加強理論研究, 與實踐同步開展, 互為指導、補充;加強生態文明學科建設, 積極實施全民教育, 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和自覺性, 編寫生態文明叢書, 在中學、大學開設“生態文明”課程。

茅笛:字永生, 生態經濟學人。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理事, 中國金融文化研訓院專家組研究員,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一帶一路工作委員會生態文明建設顧問。 從事區域經濟規劃及研究, 長期關注自然生態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關係。 作品有《文明的覺醒一一邁向生態文明時代》等。

提案建議人:茅笛

2018年1月26日

整理/linlin 審/綠宣 編/Angel

提案建議人:茅笛

2018年1月26日

整理/linlin 審/綠宣 編/Ange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