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提升服務品質 推進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

莫道桑榆晚, 為霞尚滿天。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本世紀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之一。 如何應對好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如何為古城140萬老年人做好服務, 讓老人樂享幸福晚年?西安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 以改革創新為動力, 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 以破解“養老難”為突破口, 不斷推進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

近日, 我市出臺《破解“養老難”提升服務品質推進養老服務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 以四個突出發力補短板, 突顯六大方面看亮點, 再次為我市養老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追趕超越的新動力。 今日, 記者為您詳細解讀《實施方案》, 聚焦我市破解“養老難”亮出的真招實招。

六大方面看亮點

(一)資金支持再加力!補貼標準提高了!

4.制定醫養結合補助政策。 對開展醫養結合的示範性機構實行以獎代補, 養老機構和衛生醫療機構, 每年選擇10個, 每個補助50萬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每年選擇10個, 每個補助20萬元。

5.完善社區居家養老和農村幸福院補助政策。 補助資金重點用於培育為老服務的社會組織和專業化機構, 突出高齡獨居老人的日常照料服務、失能老人的康復護理與醫療等上門服務、普通老人的醫療保健服務。 對於新設立的日間照料中心, 經驗收符合條件的, 給予適當補助。

(二)改革創新再發力!社會力量參與熱情提高了!

在強化改革創新方面, 市民政局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 著力使市場在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上有新突破。

市各級民政部門積極引入各類專業化、社會化的養老服務組織, 為社區老年人開展日間托老、醫療康復、文體娛樂等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養老服務專案。 對具備規模、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服務機構給予適當的資金補助。 據統計, 目前全市已有130余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由社會組織運營。 到2021年底, 力爭全市社會力量運營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達到70%以上, 養老服務市場化率進一步提高。

創新養老機構發展運營模式。 推進民辦養老機構成為發展的主體, 建立以護養型為重點、助養型為輔助、居養型為補充的養老機構發展模式。 鼓勵養老機構向社區化、小型化、連鎖化發展。 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

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可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積極穩妥地推行公建民營。 鼓勵養老機構升級為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向居家老年人延伸送餐、康復等服務, 推行“家院互融”。

創新推動“智慧養老”服務發展。 以需求為導向, 全面升級“智慧養老”服務。 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 利用大資料、智慧雲、物聯網等技術, 構建具備資訊發佈、老年人個人需求受理回饋、養老服務設施查詢、運營商平臺監管等多種功能的“西安市智慧養老服務平臺”, 重點推進老年人健康管理、緊急救援、精神慰藉、服務預約、物品代購等服務, 開發更加多元、精准的私人訂制服務, 打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虛擬養老院”。

(三) 政策突破再給力!投融資力度加大了!

安排財政性專項資金用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將中省市有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政策落實到養老服務業。積極利用財政貼息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信貸支援。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要支援養老服務企業發展。市和區縣要確保本級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養老服務業發展所占比例不低於50%。

統籌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有新突破。在城市社區,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等小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使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社區。在農村,發揮區域性敬老院的作用,在保證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前提下,支持供養機構改善設施條件並向社會開放。充分利用農家大院、閒置校舍等,通過改擴建的途徑建設農村幸福院。

(四)全方位形成合力!醫養結合效果凸顯了!

大力支持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1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應設置衛生所(衛生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醫療機構要積極支援和發展養老服務,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應當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或託管、興辦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鼓勵發展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為長期臥床、患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老年康復醫院和老年護理院可按規定申請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探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申辦人擬舉辦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民政、衛計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後,按照首接責任制原則,及時根據各自職責辦理審批,不得將彼此審批事項互為審批前置條件,不得互相推諉。民政、衛計部門應當根據申辦人的需要和條件,在設立條件、提交材料、建設標準、服務規範等方面,為醫養結合機構申辦人提供諮詢和指導,提高辦事效率。

創新社區醫養結合。全面建立老年人社區健康電子檔案。推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診視、健康檢查和保健諮詢等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並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有效整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資源,推進醫養服務社區化。

(五) 養老機構添魅力!服務品質提升了!

加強養老院管理,開展服務品質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從2017年起,全市開展為期4年的養老院服務品質大檢查、大整治活動。重點加快養老院服務品質標準化建設和認證工作,提升養老院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準,加強養老院安全管理,提高養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加強養老院服務品質監督。

加強養老機構許可管理。結合正在開展的行政效能革命相關要求,將所有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許可權下放到區縣民政局。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先照後證”的簡化程式執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後,到所在區縣民政部門申請設立許可。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的要求和程式辦理。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範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

繼續加強養老機構建設。鼓勵民間資本整合和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社會資源用於養老服務,舉辦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機構;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

(六)市場培育添助力!養老產業新發展!

全面放開養老市場。鼓勵相關行業拓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服務、資訊服務等相關服務專案。支援企業開發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產品,引導商業機構設立老年用品專區。適時舉辦老齡產業博覽會,結合實際和特色優勢,推進老年健康養生養老、旅遊綜合體等專案的規劃、招商、建設,鼓勵扶持以健康養生養老為主的特色街區、特色小鎮建設。

著力培育養老服務業發展主體。積極推動老年產業發展。連續舉辦六屆“中國(西安)老齡產業博覽會”和四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暨孝文化論壇”,展示老齡產業發展成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志願者服務組織給予獎勵。通過簡政放權等方式,著力培育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按照“公建民營”思路,全市有6家公辦養老機構交由社會力量運營。印發《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實施意見》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實施意見》,率先在全省推行兩項保險制度,直接受益養老機構140家,直接或間接受益老年人約27萬人。

四個突出補短板

(一)突出保基本,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制度

重點為轄區城鎮“三無”、農村“五保”、低保物件中的失能、失智及70歲以上計生特扶老人提供養護服務。辦好公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養老服務機構,對城市“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對象實行政府供養,充分發揮政府在養老服務中“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

(二)突出規劃引領,統籌規劃發展城市養老服務設施

(三)突出強化基礎,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四)突出補齊短板,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

安排財政性專項資金用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將中省市有關促進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政策落實到養老服務業。積極利用財政貼息等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信貸支援。扶持中小企業發展資金要支援養老服務企業發展。市和區縣要確保本級留存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於養老服務業發展所占比例不低於50%。

統籌城鄉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有新突破。在城市社區,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居家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中心等小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使養老服務設施覆蓋所有社區。在農村,發揮區域性敬老院的作用,在保證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的前提下,支持供養機構改善設施條件並向社會開放。充分利用農家大院、閒置校舍等,通過改擴建的途徑建設農村幸福院。

(四)全方位形成合力!醫養結合效果凸顯了!

大力支持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100張床位以上的養老機構應設置衛生所(衛生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醫療機構要積極支援和發展養老服務,有條件的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應當開設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復護理。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或託管、興辦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鼓勵發展老年康復醫院,老年護理院,為長期臥床、患慢性病、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其他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服務。養老機構內的醫療機構、老年康復醫院和老年護理院可按規定申請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探索推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申辦人擬舉辦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民政、衛計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請後,按照首接責任制原則,及時根據各自職責辦理審批,不得將彼此審批事項互為審批前置條件,不得互相推諉。民政、衛計部門應當根據申辦人的需要和條件,在設立條件、提交材料、建設標準、服務規範等方面,為醫養結合機構申辦人提供諮詢和指導,提高辦事效率。

創新社區醫養結合。全面建立老年人社區健康電子檔案。推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全科醫生簽約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診視、健康檢查和保健諮詢等服務。鼓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居家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並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有效整合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資源,推進醫養服務社區化。

(五) 養老機構添魅力!服務品質提升了!

加強養老院管理,開展服務品質標準化建設專項行動。從2017年起,全市開展為期4年的養老院服務品質大檢查、大整治活動。重點加快養老院服務品質標準化建設和認證工作,提升養老院醫療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水準,加強養老院安全管理,提高養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素質能力,開展“敬老文明號”創建活動,加強養老院服務品質監督。

加強養老機構許可管理。結合正在開展的行政效能革命相關要求,將所有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許可權下放到區縣民政局。設立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先照後證”的簡化程式執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後,到所在區縣民政部門申請設立許可。設立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按照《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辦法》的要求和程式辦理。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在其登記管理機關管轄範圍內設立多個不具備法人資格的服務網點。

繼續加強養老機構建設。鼓勵民間資本整合和改造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社會資源用於養老服務,舉辦規模化、連鎖化養老機構;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

(六)市場培育添助力!養老產業新發展!

全面放開養老市場。鼓勵相關行業拓展適合老年人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休閒旅遊、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服務、資訊服務等相關服務專案。支援企業開發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產品,引導商業機構設立老年用品專區。適時舉辦老齡產業博覽會,結合實際和特色優勢,推進老年健康養生養老、旅遊綜合體等專案的規劃、招商、建設,鼓勵扶持以健康養生養老為主的特色街區、特色小鎮建設。

著力培育養老服務業發展主體。積極推動老年產業發展。連續舉辦六屆“中國(西安)老齡產業博覽會”和四屆“中國國際老齡產業暨孝文化論壇”,展示老齡產業發展成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志願者服務組織給予獎勵。通過簡政放權等方式,著力培育發展民辦養老機構。按照“公建民營”思路,全市有6家公辦養老機構交由社會力量運營。印發《養老機構綜合責任保險實施意見》和《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實施意見》,率先在全省推行兩項保險制度,直接受益養老機構140家,直接或間接受益老年人約27萬人。

四個突出補短板

(一)突出保基本,進一步健全基本養老服務保障制度

重點為轄區城鎮“三無”、農村“五保”、低保物件中的失能、失智及70歲以上計生特扶老人提供養護服務。辦好公辦社會福利院、敬老院等保障性養老服務機構,對城市“三無”老人和農村“五保”對象實行政府供養,充分發揮政府在養老服務中“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

(二)突出規劃引領,統籌規劃發展城市養老服務設施

(三)突出強化基礎,大力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四)突出補齊短板,切實加強農村養老服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