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關注」讓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掐尖”者沒有舞臺!

小李是一名基層公務員, 工作閒暇時喜歡讀讀書、寫點讀書筆記, 也偶有文章見諸報刊。 近期, 小李寫的一篇文章在一家中央媒體刊發後, 受到領導表揚。

然而, 他的身邊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不過是耍耍嘴皮子, 動動筆桿子, 有什麼了不起的!”音量雖小, 卻折射了現實中普遍存在的“掐尖”現象, 值得一說。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古往今來屢見不鮮。 在一些單位, 勤勉敬業的員工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 總有人不是“羡慕”, 而是“嫉妒恨”, 不僅嘴巴上“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而且行動上處心積慮“掐尖”。 如, 看別人被評為先進、獲得大獎, 就說“會拍領導馬屁”“走了狗屎運, 換誰誰都行”。

愛“掐尖”的人都有哪些類型呢?

第一種:“老油條”型。 這種人的主要特點是在同一個單位待的時間長, 長期混日子。 他們見不得別人做出成績, 因為那樣會讓自己的庸懶散、不作為暴露無遺。

第二種:“眼高手低”型。 這種人的特點是既想被領導重視, 卻偏偏拿不出能讓領導欣賞的業績, 與“先進”一對比相形見絀, 由此心生怨懟。

第三種:“心胸狹隘”型。 這種人就是大家熟知的“小人”, 一言以蔽之, 就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好。

“掐尖”之風不加遏制, 便會貽害無窮。 須知, 見不得、不接受別人拔尖, 往往不是出於見賢思齊之心, 而是妒賢嫉能、欲求“把人拉下馬”的心理平衡。 “就你行, 就你能”“我庸, 你也不許冒尖”“我不好, 你也別想好”……

從現實情況來看, “掐尖”者雖然成事的能力不行, 但“敗事”的能量卻很驚人, 聽憑其傳流言、進讒言, 就會導致“眾口鑠金, 積毀銷骨”, 讓想幹事、能幹事的人“被打擊”“很受傷”, 長此以往, 就會演變為“劣幣驅逐良幣”,

對幹部隊伍殺傷力很大。

構建良好的政治生態, 就要扶正祛邪、激濁揚清, 讓兢兢業業、精益求精的幹部受到保護、得到褒揚, 讓“掐尖”者沒有舞臺、無法得逞。

對表現出“掐尖”言行的人, 其所在單位的領導要旗幟鮮明、敢抓敢管, 該批評教育的就要嚴正批評、嚴肅教育,

對屢教不改、造成不良影響的可採取更有力的處理手段, 決不能在態度上曖昧不明、在行動上軟弱無力。

同時, 要堅持正確用人導向, 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把好幹部、優秀人才選出來、用起來, 促進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壓縮“掐尖”等心態不正者的生存空間和滋生土壤, 形成風清氣正、人心思進、爭優創先的幹事創業氛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