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文學家找到銀河系最古老的恒星,年齡高達135億年!

銀河系中的第一批恒星

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之後, 宇宙是如何演化的?為了理解早期宇宙的演化, 天文學家把目光轉向宇宙深處,

研究距離地球數十、上百億光年的恒星、超巨洞以及其他宇宙物體, 因為看得越遠, 就能看到越早的宇宙。 但最近由劍橋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團隊改變思路, 轉而研究我們銀河系的中心。 天文學家在這裡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古老的恒星——缺乏金屬的巨星, 它們作為宇宙的死亡記錄, 詳述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的生與死。

在這項剛剛發表于《自然》(Nature)雜誌的研究中, 天文學家分析了銀河系中心已經有數十億年甚至上百億年歷史的恒星, 其中包含的“化學指紋”表明, 宇宙的第一代恒星死於極超新星的大爆炸, 它們釋放出的能量是普通超新星的10倍。 此外, 其中一顆恒星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中心發現的最缺金屬的恒星。

最後一項發現非常重要, 因為恒星的化學成分可以告訴天文學家很多它們形成的資訊。 在大爆炸發生後不久, 宇宙中只有氫、氦和微量的鋰元素。 因此, 為了找到最古老的恒星, 天文學家在尋找那些含有大量氫元素而其他元素很少的恒星。

銀河系

通過對數百萬顆恒星進行篩選後, 天文學家找出了其中23顆疑似恒星。 對此進一步研究之後, 最終確定了9顆十分古老的恒星, 它們的金屬含量都不到太陽的千分之一。 而其中最缺乏金屬的恒星所含有的金屬還不到太陽的萬分之一, 這是銀河系中最貧金屬星的候選者之一。 該研究合著者之一Andrew Casey博士表示, 如果把太陽中所有的鐵都壓縮到一個拳頭的大小, 那麼, 這些恒星中的鐵只能壓縮到一顆鵝卵石的大小。 顯然, 它們是非常不同的恒星。

天文學家一直認為, 第一批恒星肯定是在銀心形成, 因為那裡的引力最強。 然而, 幾十年來的觀察似乎違背了這樣的假設, 銀心的大部分恒星的金屬含量都接近太陽。

根據這些觀察, 天文學家不能僅依靠這些恒星的低金屬含量來保證它們在宇宙早期就存在了。 相反, 它們可能是在銀河系密度較低的地方形成的, 而現在剛好經過了中心。

為了確認這個觀測結果, 研究團隊利用恒星運動的精確測量結果預測了它們的運動方向和過去的位置。 根據電腦的類比結果, 天文學家發現其中七顆恒星一生都待在銀河系的中心, 這就意味著它們一定是形成於宇宙早期。

極超新星

天文學家表示, 銀河系中心的恒星數不勝數, 找到那幾顆罕見的恒星真的是如同大海撈針。 但是如果我們用正確的方法, 可以高效地找出目標恒星。

該研究小組發現的恒星甚至可以追溯到銀河系形成之前, 那時宇宙也只有3億年的歷史, 這意味著這些恒星的年齡已經高達135億年。 這些恒星之所以如此罕見, 是因為它們含有一種來自更古老恒星的化學指紋, 這種指紋表明宇宙中的第一代恒星是以極超新星的形式死亡。 宇宙在早期可能與現在非常地不同, 但是為了更深入瞭解,還需繼續尋找更多的罕見恒星。

但是為了更深入瞭解,還需繼續尋找更多的罕見恒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