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我猶如一個母親:旅蛙(旅かえる)的人性上癮設計

最近跟風開始玩《旅行青蛙》, 大家說這是「佛系遊戲」, 讓人感到「輕鬆自在」, 但是我原本只是好奇下載來看看, 卻莫名地上癮, 蛙在時看他在幹嘛,

蛙不在看他什麼時候回來, 根本小惡魔哪裡佛啊~~只好來藉由這篇文章分析這個遊戲設計如何讓人上癮, 才能名正言順一直打開APP(咦)。

首先, 我認為這個遊戲會大紅的原因, 在於其強大的「帶入感」以及其帶來的病毒式擴散。

帶入感:猶如一個母親, 看孩子長大, 看孩子離家並等待歸來

一開始聽到遊戲設定--幫蛙準備旅行用品, 蛙什麼時候會出門/回家, 都不確定, 玩家能做的只有等待, 我第一個想法是, 這是什麼無聊的遊戲啊?

但看到大家都在分享蛙寄回來的照片, 還是好奇想玩玩看。 在准備用品的時候, 還沒什麼太大的感覺, 然而, 當蛙突然出門, 人去樓空的那一刻, 我看著空蕩蕩的居室, 充滿著蛙生活的痕跡,

「不知道他現在到哪裡了?」心中瞬間升起的空洞感難以言喻!

瞬間懂了當一個母親, 看著孩子長大獨立, 為孩子張羅行李, 看著他離家, 然後等他回家的感受。

然而, 當我收到蛙寄回來的明信片, , 又瞬間讓我帶入自己, 想到自己離家後的各種經歷與心得, 心脹得滿滿的時候, 好想和爸媽分享, 等到真正寫明信片時, 卻只能言不由衷, 倒不如像那只小蛙, 一句話不說, 卻用照片記錄足跡, 讓爸媽知道我平安, 且正在用我的方式體驗世界。

病毒式擴散:在社群網站上狂曬自己「小孩」冒險照

許多在心裡的話, 不好意思對爸媽說, 看到照片, 卻覺得蛙替我說出來了。

「媽!這裡好美, 我下次要帶你來!」

「媽!在一個人的旅途上, 很孤獨, 但內心很安靜,

我會勇敢, 也會好好享受, 你放心。 」

「媽!我交了新朋友, 我們交換旅行心得, 我們一起吃了你為我準備的三明治, 我們都覺得很好吃喔!」

想著想著都被自己感動了, 這強大的帶入感是怎麼回事啊!

有個朋友說得好, 這是「電子小孩」, 而且自己既是等待孩兒回家的爸媽,

也借著照片, 想起來自己做為小孩的種種心情。 這和之前很紅的電子雞, 也就是「電子寵物」, 完全是不同的心情。 一個是你照顧它, 一個是你守護、守候他。 大家會在社群網站上狂曬自己「小孩」的冒險照, 造成病毒式擴散, 也就沒這麼意外了。

但是大紅之後能不能持續紅下去呢?

就要看遊戲的設計是否讓人上癮, 且能「持續上癮」。 回歸理性模式, 這個遊戲裡有什麼讓人上癮的因素呢?

很推薦大家觀看遊戲化大師周郁凱(Yu-kai Chou)在Ted的演說《Gamification to improve our world》, 他分析「遊戲設計的元素和原則, 如何放入非遊戲的內容中, 引發人們的興趣甚至上癮」, 他探討的是「非遊戲」, 但我反而是從這個演講中, 學到遊戲讓人上癮的原因, 因此我還是採用這個構架分析。

簡短總結一下, 遊戲裡有以下八個元素會讓人上癮(如下圖)。

Yu-kai Chou: Gamification & Behavioral Design

這八個元素之間又有交互影響。 我對這八點的理解是, 這其實是人性的「果」, 而不是「因」, 也就是說, 是因為以下八個元素容易吸引人上癮沉迷, 所以遊戲採用這些元素做設計, 所以我們當然也能將這些元素, 用在任何其他地方,用來驅動人們往某些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所以有「遊戲化設計」之稱,不如說是「人性上癮設計」。

人性上癮設計探秘

無論如何,如何讓使用者對你的產品上癮,完全是個產品經理想瞭解的東西,讓我直接用旅行青蛙來理解並介紹各個元素。逆時鐘繞一圈,依序是:

1.Meaning:意義、使命感

在一般遊戲設計中,常見的就是「拯救世界」、「拯救人質」的目標,讓玩家能願意在虛擬世界中,依然拚搏廝殺。而在旅行青蛙這個遊戲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當父母的帶入感」,孜孜矻矻採收四葉草準備行李的意義,都是為了孩子存在。

2.Accomplishment:進度與成就感

常見的進度感或成就感設計,就是「破關」,或是「獎牌」,在旅行青蛙中雖然沒有等級制,但累積越多四葉草,就能買越高級的食材或用品,加上隨著蛙不停旅行以及用品的加乘作用,會寄回更多樣、更特別的旅行明信片,或是開始交到新朋友,會讓人有「進步」的感覺,想一直玩下去。

3.Ownership:所有權及擁有的感覺

當網路上大家都在炫耀著「我的蛙~」時,這種感覺就不難理解了吧!所有權的感覺能讓玩家更加願意投注心力在遊戲上,這可以藉由「讓玩家幫蛙取名」等簡單卻有效的做法,讓蛙爸媽們對自己的蛙寶貝死心踏地。

4.Scarcity:稀缺與渴望

旅行青蛙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知道什麼我的蛙時候回家,等待的過程很難熬,所以玩家會看到許多網路上的呐喊,如我的蛙怎麼還不回家啊!吸引玩家不由自主地打開手機確認,逐漸上癮。

5.Avoidance:損失趨避

6.Unpreditability:未知與好奇

這個遊戲充滿未知,如玩家不知道蛙什麼時侯離開,離開了不知道他會走到哪裡、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捎來什麼樣特別照片,蛙在家時也會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這有佛系嗎?簡直是難以捉摸讓人瘋狂的小惡魔啊~~。

7.Social Influence:社交與影響力

旅行青蛙帶來的擁有感與未知的驚喜,讓大家相競在社群網站上曬蛙各種獨特照片與好朋友,甚至有人買了許多高級物品,換得讓眾人羡慕的「飛蛾帶著青蛙飛行」照片,激發「軍備競賽」,而這就是社交影響力!

8.Empower:自我創造與賦權

最有名的遊戲自我創造與賦權案例就是樂高積木,玩家利用自己的力量,組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心理學家也發現,人們對「自己創造」的東西,偏好更高(會願意對自己折得紙飛機出更高的價錢)。

而在旅行青蛙當中,除了取名之外,蛙的行囊所裝的東西是由玩家「調度」的,根據玩家打包的不同行囊,蛙更可能抵達不同的地方,寄給玩家不同的明信片,形成了一個帶有不確定性,又能自我創造影響結果的上癮迴圈。這八個元素互相影響,形成一個吸引力的巨輪,讓人們無法控制拿起手機滑滑滑、采采草、買買東西並關注蛙的動向,看到友人炫耀的照片,還會興起課金(或外掛XD)衝動。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停不下來了吧?

再進一步想,養小孩也是這些元素交替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父母會為了孩子的一顰一笑,無怨無悔付出,甚至孩子離家了,還守在家中,為了一張明信片而笑顏逐開。

其實談戀愛也是(笑)。人類諸多上癮行為,基本上難逃脫這八個驅動因素(未必八個都有),這對產品經理設計運作機制,也是重要參考。也許接下來除了各種旅行動物app可能如雨後春筍冒出之外,也許很快就會出現「旅行傲嬌愛人」之類的遊戲也不一定。

無論如何,現在就傳個資訊、寄張照片回家吧!我們永遠是爸媽天天掛念的蛙蛙。

文章來自數位時代Evonne Tsai

用在任何其他地方,用來驅動人們往某些我們希望的方向前進。所以有「遊戲化設計」之稱,不如說是「人性上癮設計」。

人性上癮設計探秘

無論如何,如何讓使用者對你的產品上癮,完全是個產品經理想瞭解的東西,讓我直接用旅行青蛙來理解並介紹各個元素。逆時鐘繞一圈,依序是:

1.Meaning:意義、使命感

在一般遊戲設計中,常見的就是「拯救世界」、「拯救人質」的目標,讓玩家能願意在虛擬世界中,依然拚搏廝殺。而在旅行青蛙這個遊戲當中,最重要的意義就是「當父母的帶入感」,孜孜矻矻採收四葉草準備行李的意義,都是為了孩子存在。

2.Accomplishment:進度與成就感

常見的進度感或成就感設計,就是「破關」,或是「獎牌」,在旅行青蛙中雖然沒有等級制,但累積越多四葉草,就能買越高級的食材或用品,加上隨著蛙不停旅行以及用品的加乘作用,會寄回更多樣、更特別的旅行明信片,或是開始交到新朋友,會讓人有「進步」的感覺,想一直玩下去。

3.Ownership:所有權及擁有的感覺

當網路上大家都在炫耀著「我的蛙~」時,這種感覺就不難理解了吧!所有權的感覺能讓玩家更加願意投注心力在遊戲上,這可以藉由「讓玩家幫蛙取名」等簡單卻有效的做法,讓蛙爸媽們對自己的蛙寶貝死心踏地。

4.Scarcity:稀缺與渴望

旅行青蛙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不知道什麼我的蛙時候回家,等待的過程很難熬,所以玩家會看到許多網路上的呐喊,如我的蛙怎麼還不回家啊!吸引玩家不由自主地打開手機確認,逐漸上癮。

5.Avoidance:損失趨避

6.Unpreditability:未知與好奇

這個遊戲充滿未知,如玩家不知道蛙什麼時侯離開,離開了不知道他會走到哪裡、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捎來什麼樣特別照片,蛙在家時也會不知道他在做什麼,這有佛系嗎?簡直是難以捉摸讓人瘋狂的小惡魔啊~~。

7.Social Influence:社交與影響力

旅行青蛙帶來的擁有感與未知的驚喜,讓大家相競在社群網站上曬蛙各種獨特照片與好朋友,甚至有人買了許多高級物品,換得讓眾人羡慕的「飛蛾帶著青蛙飛行」照片,激發「軍備競賽」,而這就是社交影響力!

8.Empower:自我創造與賦權

最有名的遊戲自我創造與賦權案例就是樂高積木,玩家利用自己的力量,組出屬於自己的作品,心理學家也發現,人們對「自己創造」的東西,偏好更高(會願意對自己折得紙飛機出更高的價錢)。

而在旅行青蛙當中,除了取名之外,蛙的行囊所裝的東西是由玩家「調度」的,根據玩家打包的不同行囊,蛙更可能抵達不同的地方,寄給玩家不同的明信片,形成了一個帶有不確定性,又能自我創造影響結果的上癮迴圈。這八個元素互相影響,形成一個吸引力的巨輪,讓人們無法控制拿起手機滑滑滑、采采草、買買東西並關注蛙的動向,看到友人炫耀的照片,還會興起課金(或外掛XD)衝動。

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停不下來了吧?

再進一步想,養小孩也是這些元素交替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父母會為了孩子的一顰一笑,無怨無悔付出,甚至孩子離家了,還守在家中,為了一張明信片而笑顏逐開。

其實談戀愛也是(笑)。人類諸多上癮行為,基本上難逃脫這八個驅動因素(未必八個都有),這對產品經理設計運作機制,也是重要參考。也許接下來除了各種旅行動物app可能如雨後春筍冒出之外,也許很快就會出現「旅行傲嬌愛人」之類的遊戲也不一定。

無論如何,現在就傳個資訊、寄張照片回家吧!我們永遠是爸媽天天掛念的蛙蛙。

文章來自數位時代Evonne Tsai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