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專訪微付充總經理戴友平:NFC老兵不死,只會更強大

再一次與戴友平見面, 時間已經過去了近5年。 然而, 如今回想起來一切仿佛昨天。

5年後, NFC老兵再創業

2013年3月22日, NFC論壇沙龍舉辦到了第三期, 作為國內首個關注NFC產業發展的沙龍與國內第一批NFC從業者的交流, 現場依然迎來了不少的參與者。

當時國內三大運營商和銀行都在進行關於NFC支付的測試試點, 國外運營商也紛紛加入了NFC支付的陣營, NFC支付年年箭在弦上, 那時候的移動支付領域還沒有二維碼。

沙龍上, 來自深圳市邁圈資訊技術公司的副總黃堃和柯劍鋒以《NFC支付在國內公共交通領域的使用》為主題共同講解了NFC在一卡通領域的應用。

而沙龍後, 我與戴友平在現場第一次胡吹亂侃了關於NFC的一切, “NFC的殺手級應用究竟是什麼”“運營商的NFC支付到底玩不玩得起來” “NFC終端夠不夠多” “蘋果什麼時候支持NFC” ……彼時, 戴友平是邁圈的合夥人之一。

“記得那時候我說我覺得NFC的殺手級應用在交通領域,

現在我仍然保留自己的觀點。 ”如今站在我面前的這位NFC領域的老兵, 他是深圳市微付充科技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 也是一位移動支付的創業者。

再次見面, 戴友平說起話來依然是不緊不慢, 有條有理, 甚至還有點固執。 在我看來也正是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的做事風格。 在交通領域摸爬滾打十多年, 見證了移動支付和交通領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參與主持過多起國內交通領域重大項目, 結識了互聯網、通卡、公交各個領域廣闊的資源和人脈, 他原本可以安安心心地吃一口老本行, 卻毅然決然的走上了交通移動支付創業這條路。

微付充的低調誕生

“2014年, 智慧手機的普及, 讓我有了交通領域互聯網化+移動支付的思考。

”2014年這個想法開始醞釀, 2015年微付充成立。

2017年10月, Huawei Pay廣西交通一卡通上線, 支持交通部互聯互通標準, 實現了全國160多個城市的互聯互通手機乘車, 微付充正是其“幕後推手”。

2017年12月底, 微信小程式正式開放基於HCE模式的NFC能力, 支援將安卓手機模擬成交通卡、診療卡等實體智慧卡。 2018年1月15日, 微信公開課上微付充現場分享了關於微信HCE小程式的相關內容, 並協助微信發佈了小程式HCE+二維碼智慧乘車方案。

至此, 微付充正式進入大眾的視野。 而在17年之前, 微付充一直保持著自身低調和神秘的姿態, 深耕技術開發和業務拓展, 很少外宣傳自己。 戴友平表示, 一方面, 憑藉人脈資源公司有一定的業務能力,

需要在業務佈局上有一定的案例和成績;另一方面, 交通支付領域的互聯網化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 我們也需要時間去助推其發展。

“無論是針對手機廠商還是互聯網巨頭, 我們都向他們輸送了全面的交通支付互聯網化方案, 通過長期的調研和分析, 我們還建立了交通支付的發展模型, 儘量協助他們瞭解並接受這樣的思路。 ”

對於NFC行業而言, 無論是騰訊還是阿裡, 它們能夠接受並推廣NFC, 都將是NFC行業的曙光。 就比如建議並協助微信加入NFC充值功能以及開放HCE小程式接入功能, 微付充為何能有這樣的能力?同時我有了這樣的疑惑:微付充憑什麼撬動已然成型的NFC支付, 憑什麼邁進競爭激烈的交通支付領域?

4位聯合創始人的“一拍即合”

帶著這樣的疑問, 我來到微付充並見到了其創始人團隊。

李曉雲, 微付充聯合創始人兼CTO, 英國Essex大學電子工程學博士, 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物聯網專家。 主持多項國家研發專案, 2014年開始主持與騰訊O2O全面戰略合作。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小馬哥的同學。

徐旭珊, 微付充聯合創始人兼COO, 西南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 廈門大學博士後, 曾服務4家加上市公司, 歷任HRBP、CHO、COO。 全面參與IPO過程和團隊組建及企業內部運營、商務談判。

最後還有一位神秘的聯合創始人, 留歐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MBA。 曾領導創立業內著名的互聯網業務公司, 在互聯網界有著廣泛的人脈和資源, 熟悉產業鏈搭建和公司運作。

四位聯合創始人, 3個博士。 四人分別掌握了交通領域、互聯網巨頭、手機廠商和運營商以及線下商超等各領域資源, 資源覆蓋物聯網、互聯網+、移動支付等各個行業。在公司戰略和分工上,四個人分別從技術、商務、專利、市場、運營等方面來互相協調、相互推進。

微付充總人數達到60人,但戴友平表示其絕大部分都是技術和研發人員。踏進這家公司,我的第一感覺也是好像除了前臺之外,其它人都在埋頭寫程式、敲代碼。

專注與成長,堅守與改變

成立之後的微付充參與了國內眾多NFC專案的第一次,比如北京的微信NFC充值、廣西的華為NFC手機交通卡等等。

對於移動支付領域的變化和NFC支付的發展,微付充也在大力進行技術、模式的推動。

微付充除了已經簽約包括北京、深圳、河北、吉林、廣州、杭州、西安在內的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地鐵公交一卡通手機空中充值、消費、開卡業務之外,還成功協助調試上線了北京、廣西等地鐵公交二維碼雲卡系統和硬體。用時,微付充在NFC領域也積極拓展,除了上線廣西桂民卡在華為手機錢包的eSE空中開卡系統之外,還完成了鄭州綠城通HCE、廣西空中開卡系統,兩項業務的其它省市將會在2018年全面鋪開。除了地鐵公交的佈局之外,還佈局了高速公路支付、ETC空中開卡等業務。

目前,微付充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二維碼雙離線+分段收費技術、二維碼+NFC二合一公交POS機具、eSE+TSM空中開交通卡、HCE NFC空中開交通卡、手機NFC充值交通卡、手機NFC消費交通卡、交通資料獲取清分平臺等業務能力的公司。

另外,微付充團隊在專利佈局上也有著深謀遠慮:其2013年申請涵蓋Apple Pay等NFC手機Pay核心功能發明專利,2016年獲授權。2016年授權一項綁定ID號進行移動支付的專利。還在二維碼、NFC、ETC、移動支付等領域佈局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

“我們的定位就是專注於交通領域的互聯網+移動支付,打通全套技術和資源,建立運營平臺,做交通領域的移動支付連接器。”戴友平也絲毫不掩飾自己和團隊的野心,“我們不說要佔據交通支付創新的半壁江山,至少要做互聯網交通移動支付的領頭羊。”

不知為何,聽到老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完這句話,我竟然相信了。光是上面這些技術能力和專利佈局,只要是業內人看到也會心頭微微一震,而聊到這裡我心中的疑問也在不經意間一點點解開。

寫在最後

尼采曾經說過:“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變得更加強大。”這位NFC老兵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我想他早已經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NFC支付到目前為止,面臨很多挑戰,有很好的發展苗頭,微付充會全力在這個關鍵節點上發揮自己的力量。”

“當然我們不希望一家獨大,我們更希望行業內能夠有更多的參與者進來,共同推動其發展,畢竟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臨走前,他說了這樣兩句話。而面對這位我實際上僅僅見過兩面的創業者老朋友,我突然油然而生一種欽佩,無論在哪個行業不正是需要這樣的堅守者和創新者嗎?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佈,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資源覆蓋物聯網、互聯網+、移動支付等各個行業。在公司戰略和分工上,四個人分別從技術、商務、專利、市場、運營等方面來互相協調、相互推進。

微付充總人數達到60人,但戴友平表示其絕大部分都是技術和研發人員。踏進這家公司,我的第一感覺也是好像除了前臺之外,其它人都在埋頭寫程式、敲代碼。

專注與成長,堅守與改變

成立之後的微付充參與了國內眾多NFC專案的第一次,比如北京的微信NFC充值、廣西的華為NFC手機交通卡等等。

對於移動支付領域的變化和NFC支付的發展,微付充也在大力進行技術、模式的推動。

微付充除了已經簽約包括北京、深圳、河北、吉林、廣州、杭州、西安在內的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地鐵公交一卡通手機空中充值、消費、開卡業務之外,還成功協助調試上線了北京、廣西等地鐵公交二維碼雲卡系統和硬體。用時,微付充在NFC領域也積極拓展,除了上線廣西桂民卡在華為手機錢包的eSE空中開卡系統之外,還完成了鄭州綠城通HCE、廣西空中開卡系統,兩項業務的其它省市將會在2018年全面鋪開。除了地鐵公交的佈局之外,還佈局了高速公路支付、ETC空中開卡等業務。

目前,微付充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二維碼雙離線+分段收費技術、二維碼+NFC二合一公交POS機具、eSE+TSM空中開交通卡、HCE NFC空中開交通卡、手機NFC充值交通卡、手機NFC消費交通卡、交通資料獲取清分平臺等業務能力的公司。

另外,微付充團隊在專利佈局上也有著深謀遠慮:其2013年申請涵蓋Apple Pay等NFC手機Pay核心功能發明專利,2016年獲授權。2016年授權一項綁定ID號進行移動支付的專利。還在二維碼、NFC、ETC、移動支付等領域佈局申請了二十多項專利。

“我們的定位就是專注於交通領域的互聯網+移動支付,打通全套技術和資源,建立運營平臺,做交通領域的移動支付連接器。”戴友平也絲毫不掩飾自己和團隊的野心,“我們不說要佔據交通支付創新的半壁江山,至少要做互聯網交通移動支付的領頭羊。”

不知為何,聽到老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完這句話,我竟然相信了。光是上面這些技術能力和專利佈局,只要是業內人看到也會心頭微微一震,而聊到這裡我心中的疑問也在不經意間一點點解開。

寫在最後

尼采曾經說過:“那些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變得更加強大。”這位NFC老兵一步一步走到現在,我想他早已經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NFC支付到目前為止,面臨很多挑戰,有很好的發展苗頭,微付充會全力在這個關鍵節點上發揮自己的力量。”

“當然我們不希望一家獨大,我們更希望行業內能夠有更多的參與者進來,共同推動其發展,畢竟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臨走前,他說了這樣兩句話。而面對這位我實際上僅僅見過兩面的創業者老朋友,我突然油然而生一種欽佩,無論在哪個行業不正是需要這樣的堅守者和創新者嗎?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佈,不代表移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移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