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快遞件大國催生快遞櫃市場 高科技將成為競爭利器

【家電網 HEA.CN 2018年2月1日頭條】近日, 據相關資料顯示, 中國的快遞業務量已經成為世界第一, 快遞包裹分發已經進入“1天1億”的時代。 在龐大的包裹快遞量的壓力下, 如何將快遞包裹更安全更快捷地送至收件人手中, 成為快遞行業要研究的首要課題。

收件作為一次快遞業務的末端環節, 決定著快遞業務是否能夠圓滿完成。 若快遞員在等待收件時耽誤過長時間, 就有可能影響下一個快遞業務的展開。 然而調查顯示, 43%的使用者表示會擔心上門簽收個人資訊不安全, 且55%的用戶表示家裡沒人/不在家, 並不方便上門簽收。

針對現代人的生活規律, 代簽收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被現在的“快遞社會”廣泛地應用起來。

智慧櫃的“江湖”

在代簽收這種收快遞模式中, 店鋪代收和自提櫃是兩種最為主流的代簽收模式。 資料顯示, 店面代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菜鳥驛站, 且在消費者中知曉度最高;自提櫃也正在大規模入駐社區、寫字樓、學校等場景。 與菜鳥驛站獨霸店面代收的情況不同, 自提櫃品牌玩家眾多, 據瞭解, 目前提供智慧快遞櫃服務的企業主要分成三類:以中郵速遞易、豐巢為代表的物流系;以遞易智能、富友為代表的協力廠商平臺;以京東、蘇甯易購為代表的電商系。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 每個智慧快遞櫃成本在5~6萬元左右, 壽命約2~3年。 快遞櫃企業每年要雇傭維護人員進行維修和問題處理, 同時, 還要向社區物業交納2000元場地費。 在發展初期, 場地費往往被抬高幾倍, 但是為了獲得穩定的用戶資源, 不少快遞櫃企業實際上是賠本經營。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

快遞櫃行業中出現兩起並購的事件:中國郵政、三泰控股、菜鳥網路以及複星集團, 聯合重組了智慧快遞櫃品牌速遞易, 並更名“中郵速遞易”;時隔兩個月以後, 豐巢便緊接著收購了中集e棧。 自此, 智慧快遞櫃行業中的“物流系”正式形成以中郵速遞易與豐巢為首的兩軍對壘之勢。

快遞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中國龐大的快遞業務, 不少的智慧快遞櫃企業希望能夠從中獲得創業的成功。 然而, 伴隨快遞費用大多已經被商家墊付, 消費者毋需繳納快遞快遞費的現狀, 向消費者收取自提櫃的使用費已經是不現實的了。 利用新模式開啟新的創收點, 成為智慧快遞櫃企業的新出路。

中郵速遞易作為和中國郵政、菜鳥網路等有合作的智慧快遞櫃品牌,

其開始推出“小黃桶”智慧快遞投遞箱, 搶佔快遞業務的寄件端利潤。 同時利用菜鳥網路在其智慧快遞櫃上做大資料, 甚至推出寄存功能, 嘗試與O2O企業在回收、環保等方面合作, 開發更大的商業價值。

但是, 快遞櫃的發展過程中依然面臨挑戰。 作為一款依託中國快遞業生存的產品, 快遞櫃企業在面對快遞公司還處於劣勢。 一旦合作關係談崩, 快遞員甚至寧願交給樓下的保安也不願意放在快遞櫃裡。 此外, 快遞件出現投遞事故時的權責問題, 也是智慧快遞櫃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實際上, 智慧快遞櫃目前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各個品牌均在摸索著前進, 行業有待進一步整合細分——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與人群,

專門針對校園, 或面向社區, 以及不同的投遞區域等細分深耕, 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並趨於完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