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永嘉甌北的公共自行車要停運了,其他地方呢?丨興文裡·銳評

新聞報導現象, 言論體現溫度。

興文裡, 是溫州老城區的一條小巷, 就在溫州日報報業集團新聞大樓對過, 有很多故事。 取“興文裡”為專欄名,

是希望面對新聞裡的各種社會現象, 通過對“新聞裡子”的發掘發聲, 給這座古城的發展, 帶來一點啟示和助力。

總之, 我說你聽, 你說我聽, 只要在理, 多多關心。

撐得住, 撐不住, 都別硬撐!

幾天前, 永嘉縣甌北街道發佈公告稱, 甌北的公共自行車將於2月10日停止運行, 提醒持卡用戶在2月12日前辦理銷戶退押金等手續。

這是溫州第一次有地方明確了公共自行車的去留, 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將目光從甌北轉投到鹿城、甌海、龍灣、經開區等市區, 看看這些地方怎麼去處置公共自行車的“危機”。

把公共自行車看成“危機”, 並不過分, 當然, 這樣的定義, 還需要先理一理頭緒。

公共自行車曾經是政府為民所辦的一件大事實, 從2012年9月鹿城區建設運行公共自行車系統, 到2013年相繼建成投運, 截至2017年2月, 溫州市區陸續投放公共自行車23000餘輛、服務站點771個。 此舉有效解決百姓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 認可度和美譽度都極高。 有統計顯示, 2016年, 溫州市公共自行車租借量達到1973萬人次, 日均租借量約5.4萬人次。

很可惜, 公共自行車的輝煌曇花一現, 去年3月開始, 共用單車“搶灘”溫州, 摩拜、永安行、OFO、天天騎和哈羅等遍佈街頭, 無論數量還是便捷程度, 共用單車已經將公共自行車沖到沙灘上, 讓公共自行車陷入尷尬境地後, 是隨之而來的市民的“退卡潮”。

在鹿城區公共泊位管理中心服務大廳, 受理櫃檯電腦背面貼著有關退卡流程的公示

現在質疑政府當初的做法, 自然是沒有道理的。 公共自行車的選擇, 確實體現了政府為民的一片苦心。 至於後來共用單車的橫空出世, 屬於預判不足亦情有可原。

時代的發展進步, 本來就有許多不確定因素, 在改變我們原先預設的軌跡。 總之, 公共自行車是好的, 共用單車基於市場需求的出現, 也是好的, 甚至是更好的。 兩相對照, 市民選擇後者, 也算是非行政干預的“靠腳投票”, 這樣的優勝劣汰, 最終才有了甌北讓公共自行車停運的結果。

實事求是來看, 現在的共用單車正逐漸演變為侵蝕城市肌體的“蝗蟲”, 過多過濫無節制的投放, 已經對百姓正常生活帶來影響。 在這股狂潮之下, 政府傾注鉅資建立的公共自行車網路, 早就淹沒其中變得可有可無。 淪落到這一步, 現在應該不是討論公共自行車怎麼發展壯大的問題, 而是考慮怎麼悲壯謝幕的問題。

趙用 攝

市區紗帽河和解放街交叉路口。諸葛芳芳 攝

巧合的是,在共用單車投放溫州一個月後的去年4月,溫州出爐《城市公共自行車專項規劃》,這個規劃本意和原先的公共自行車布點一脈相承,按照這個規劃,到2020年,居住、辦公、商業人口崗位集聚區,市民出門步行200米就能見到公共自行車網點。2017年市區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點67個,樁位數1885個;2018年市區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點78個,樁位數2325個。現在看來,這個規劃實施的意義已然不大,公共自行車運營機構的存在,也應該更多考慮隊伍的縮減和功能的調整。遺憾的是,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相關政策調整的通知,鹿城區公共自行車的運營照常。”我不知道《專項規劃》有沒有付諸實施,但單從“運營照常”就可以看到,政府還得投入巨大成本,在維繫這個完全可以由市場來解決的百姓出行問題。試想,現在共用單車都氾濫成災了,你公共自行車還添什麼堵?不如花點精力,去監督和管理共用單車的投放,以及改變一下共用單車的亂象。至於公共自行車,學學甌北,停了吧!

撐不住抑或撐得住,苦苦支撐,就別死撐。政府應該順應市場變化,面對很多事情,懂得取捨,學會收放,凡事大包大攬,終究不是長遠之計,還有可能得不償失。

作者

一見

策劃:劉曜

編輯:鄭劉英

監製:胡恩強 鄭展鵬

徵集令

社會發展,事關你我;你我助力,共建共用。《興文裡》欄目面向社會徵集小言論文章,歡迎社會各界向我們投稿,剖析新聞背後的啟示,反映對世事百態的看法,為溫州的發展建言獻策。

投稿信箱:2834135480@qq.com

趙用 攝

市區紗帽河和解放街交叉路口。諸葛芳芳 攝

巧合的是,在共用單車投放溫州一個月後的去年4月,溫州出爐《城市公共自行車專項規劃》,這個規劃本意和原先的公共自行車布點一脈相承,按照這個規劃,到2020年,居住、辦公、商業人口崗位集聚區,市民出門步行200米就能見到公共自行車網點。2017年市區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點67個,樁位數1885個;2018年市區新增公共自行車服務點78個,樁位數2325個。現在看來,這個規劃實施的意義已然不大,公共自行車運營機構的存在,也應該更多考慮隊伍的縮減和功能的調整。遺憾的是,起碼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相關政策調整的通知,鹿城區公共自行車的運營照常。”我不知道《專項規劃》有沒有付諸實施,但單從“運營照常”就可以看到,政府還得投入巨大成本,在維繫這個完全可以由市場來解決的百姓出行問題。試想,現在共用單車都氾濫成災了,你公共自行車還添什麼堵?不如花點精力,去監督和管理共用單車的投放,以及改變一下共用單車的亂象。至於公共自行車,學學甌北,停了吧!

撐不住抑或撐得住,苦苦支撐,就別死撐。政府應該順應市場變化,面對很多事情,懂得取捨,學會收放,凡事大包大攬,終究不是長遠之計,還有可能得不償失。

作者

一見

策劃:劉曜

編輯:鄭劉英

監製:胡恩強 鄭展鵬

徵集令

社會發展,事關你我;你我助力,共建共用。《興文裡》欄目面向社會徵集小言論文章,歡迎社會各界向我們投稿,剖析新聞背後的啟示,反映對世事百態的看法,為溫州的發展建言獻策。

投稿信箱:2834135480@qq.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