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今天從“科技的角度”聊聊《旅行青蛙》為什麼這麼火熱

是的, 標題出賣了一切。

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旅行青蛙》!

今天研究所也要蹭一波熱點!

當然不變的是我們以“科技的視角”去看待這款遊戲的火熱。

我知道有人一定為了收集這張圖氪爆了錢包

“蛙兒子”激發了撫養欲

開局一人一蛙, 裝備全部靠摘草。

這裡的人就是玩家, 而你所能做的確實就是不停地摘草(當然還有充值)。 因為身為合格的父母, 兒子吃的怎麼能比別的小盆友差?出門在外帳篷得有吧?然後不知不覺……錢包空了。

但你的蛙兒子該吃吃, 該喝喝, 該睡睡, 寫日記還背著你, 突然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去哪, 去多長時間你完全不知道, 可能會給你寄回好看的明信片, 帶回更高級的紀念品。

除了某些收集圖鑒強迫症玩家外, 對於大多數玩家來說, 這個遊戲就是以旁觀者的身份, 去看著自己的青蛙度過“蛙”生。

所以, 這款遊戲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人(尤其是妹子), 與四個紙片人老公一較高下呢?

我認為答案就隱藏在大家對這只蛙的昵稱“蛙兒子”中。 《旅行青蛙》激發了人類刻在基因中的“撫養欲”。 同時通過為青蛙賦予更多人性化的行為, 在刺激撫養欲的基礎上模擬了真實的親子關係:

你往蛙兒子包裡塞最好的便當, 生怕蛙餓著, 這不就是當年你爸媽為你做的嗎。

當蛙兒子出去旅行了兩三天沒消息, 你大概能理解父母當年對你的嘮叨。

仔細回想一下, 有些熱門遊戲好像都在刺激撫養欲。

比如同屬《旅行青蛙》開發公司Hit-Point的另一款遊戲《貓咪庭院》。

玩法就是不斷地養貓。 通過在後院放貓糧、玩具等吸引各路野貓來你這裡。

無聊吧, 不過這款遊戲還就火得很, 去年七月它的下載量已經突破了 1500 萬, 推出漫畫、小說, 還上映了改編電影。 1024君我是服氣的。

至此, 1024君發現了激發撫養欲的關鍵:

它們都有萌萌噠的寵物!

(原諒我說各位的蛙兒子是寵物)

養一隻電子寵物

1996年發售的“電子雞”帶來了電子寵物這個概念。

很多人童年應該玩過他的兄弟“數碼寶貝機”。

它由橫井昭裕發明, 在日本萬代公司生產發售, “電子寵物”的玩法非常簡單, 給寵物餵食、喂水、洗澡、鏟屎如此迴圈, 把寵物養肥養大直到死亡。本來這款產品面向的只是作為次要目標使用者的“女高中生”。沒想到風靡全球,誕生了包括數碼寶貝機在內的一系列產品,還加入了對戰功能,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一部分。

在此基礎上,電子寵物家族不斷擴大,隨著技術的進步,平臺的增加不斷產生像《任天貓/狗》、《小貓咪》以及《貓咪庭院》、《旅行青蛙》這樣的新作品。但追求是不變的:

造型越來越可愛,交互越來越生動,萌死人不償命。

《任天貓+狗》

為什麼我們會對養真的寵物斟酌,但對電子寵物抵抗力要明顯更低呢?

首先,源於寵物本身對人類撫養欲的激發。

電子寵物戲自身會頻繁提醒玩家進行餵食鏟屎等照顧的行為,模仿了人類嬰兒活動的不確定性,喚醒玩家,尤其是女生深藏基因中的育兒習性。

其次,電子寵物迎合了人們追求低風險的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你養的是一隻真寵物,你要進行實際的餵養,清除排泄物等活動,寵物會玩的一身髒,會在家裡亂跑,還會逐漸老去……這些都是你煩惱的源泉。

但電子寵物沒有啊,它們總是以最好的一面在你面前玩耍,留下的都是最好的記憶,餵食,清理,洗澡,動動手指就搞定了。電子寵物在用萌萌噠充分激發人們撫養欲基礎上,卻賦予極其低廉的責任和風險,使得人們既獲得培養寵物帶來的樂趣,同時不用承擔壓力,也很少收到培養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而且有的寵物也只有電子版讓人有撫養的欲望。

你願意有這樣的“蛙兒子”嘛?

如何讓電子寵物更受歡迎?

外形越來越萌,互動性越來越多樣,電子寵物與真的寵物還有哪些差距?

1024君認為有兩點:質感,心智。

未來的電子寵物,要像真寵物一樣,走出圖像,來到現實,即機械化。而且質感要追求與真貨一模一樣。

比如今年索尼在CES上發佈的Qoobo貓尾機器人,它看起來就像是有尾巴的絨毛圓形抱枕;你不需要餵食它,它也不會亂大小便。當你輕輕撫摸它時,它會開心地輕搖尾巴來回應你的愛意。在它的上面還配有加速計,會自動彎曲與搖擺尾巴。

真寵物,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會思考,會按自身學習的經驗行動。電子寵物則是脫離不開事先編好的程式桎梏。想要更像真寵物,電子寵物要具有接近真寵物的心智。

隨著技術的發展,深度學習為提升電子寵物的心智給出了可能。

深度學習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其動機在於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路,它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資料,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深度學習的優勢,在於將生物的思維機理運用到機器身上,使機器的思維與生物愈發接近。

還是索尼,稱在他們的新一代機器狗aibo上運用了AI的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內置感測器、魚眼攝像頭,以及即時定位和地圖構建技術(SLAM),新一代索狗更瞭解它周圍的環境,隨著它變得自信,它會學習在越來越廣泛的區域內行走,並視情景做出相應的反應。

深度學習能夠賦予機器不同領域技能的延展,比如科大訊飛在AI語音辨識上的深度學習研究,讓語音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看到。因此在各種各樣的輸入法,語音搜索,還有各種各語音互動式系統裡,語音辨識的錯誤率正以每年30%的水準下降,也許再過四到五年的時間,最後的語音辨識系統就能跟人整個的感覺完全一樣。

乾貨丨胡鬱:科大訊飛的深度學習之路

當然有人也說:

這麼喜歡蛙兒子,就去真正生個孩子撫養長大啊!

把寵物養肥養大直到死亡。本來這款產品面向的只是作為次要目標使用者的“女高中生”。沒想到風靡全球,誕生了包括數碼寶貝機在內的一系列產品,還加入了對戰功能,成為年輕人社交的一部分。

在此基礎上,電子寵物家族不斷擴大,隨著技術的進步,平臺的增加不斷產生像《任天貓/狗》、《小貓咪》以及《貓咪庭院》、《旅行青蛙》這樣的新作品。但追求是不變的:

造型越來越可愛,交互越來越生動,萌死人不償命。

《任天貓+狗》

為什麼我們會對養真的寵物斟酌,但對電子寵物抵抗力要明顯更低呢?

首先,源於寵物本身對人類撫養欲的激發。

電子寵物戲自身會頻繁提醒玩家進行餵食鏟屎等照顧的行為,模仿了人類嬰兒活動的不確定性,喚醒玩家,尤其是女生深藏基因中的育兒習性。

其次,電子寵物迎合了人們追求低風險的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你養的是一隻真寵物,你要進行實際的餵養,清除排泄物等活動,寵物會玩的一身髒,會在家裡亂跑,還會逐漸老去……這些都是你煩惱的源泉。

但電子寵物沒有啊,它們總是以最好的一面在你面前玩耍,留下的都是最好的記憶,餵食,清理,洗澡,動動手指就搞定了。電子寵物在用萌萌噠充分激發人們撫養欲基礎上,卻賦予極其低廉的責任和風險,使得人們既獲得培養寵物帶來的樂趣,同時不用承擔壓力,也很少收到培養失敗帶來的挫敗感。

而且有的寵物也只有電子版讓人有撫養的欲望。

你願意有這樣的“蛙兒子”嘛?

如何讓電子寵物更受歡迎?

外形越來越萌,互動性越來越多樣,電子寵物與真的寵物還有哪些差距?

1024君認為有兩點:質感,心智。

未來的電子寵物,要像真寵物一樣,走出圖像,來到現實,即機械化。而且質感要追求與真貨一模一樣。

比如今年索尼在CES上發佈的Qoobo貓尾機器人,它看起來就像是有尾巴的絨毛圓形抱枕;你不需要餵食它,它也不會亂大小便。當你輕輕撫摸它時,它會開心地輕搖尾巴來回應你的愛意。在它的上面還配有加速計,會自動彎曲與搖擺尾巴。

真寵物,是有獨立意識的個體,會思考,會按自身學習的經驗行動。電子寵物則是脫離不開事先編好的程式桎梏。想要更像真寵物,電子寵物要具有接近真寵物的心智。

隨著技術的發展,深度學習為提升電子寵物的心智給出了可能。

深度學習的概念源於人工神經網路的研究。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其動機在於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路,它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資料,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深度學習的優勢,在於將生物的思維機理運用到機器身上,使機器的思維與生物愈發接近。

還是索尼,稱在他們的新一代機器狗aibo上運用了AI的深度學習技術,通過內置感測器、魚眼攝像頭,以及即時定位和地圖構建技術(SLAM),新一代索狗更瞭解它周圍的環境,隨著它變得自信,它會學習在越來越廣泛的區域內行走,並視情景做出相應的反應。

深度學習能夠賦予機器不同領域技能的延展,比如科大訊飛在AI語音辨識上的深度學習研究,讓語音不僅可以聽到,而且可以看到。因此在各種各樣的輸入法,語音搜索,還有各種各語音互動式系統裡,語音辨識的錯誤率正以每年30%的水準下降,也許再過四到五年的時間,最後的語音辨識系統就能跟人整個的感覺完全一樣。

乾貨丨胡鬱:科大訊飛的深度學習之路

當然有人也說:

這麼喜歡蛙兒子,就去真正生個孩子撫養長大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