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拒當全球垃圾場後,下一個新垃圾場與印度製造熊抱了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宇航員遨遊太空時,曾發出這樣的感歎。 2018年伊始, 中國禁止進口二十四種不同類型洋垃圾的禁令生效, 全球數十億美元的廢物處理和回收行業已經受到巨大衝擊, 當中國最終拒絕成為全球垃圾場後, 世界應該醒來了。

“英國人一覺醒來,就聞到了咖啡杯的噩夢。 ”

圖片來源British

近日,受垃圾無地可運的影響,英國倫敦市中心的幾十家星巴克宣佈每杯咖啡漲價5便士;反之如果能自帶杯子,那麼便優惠25便士。 中國全面啟動洋垃圾進口的禁令,讓許多發達國家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類似的“蝴蝶效應”。

禁令出臺之前, 在一些發達國家的港口碼頭常常可見裝滿各種垃圾的新集裝箱被安置上船, 百萬噸塑膠垃圾、數以億計的電子廢物被運往中國,經過分揀處理再製成新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 如此循環往復。

而如今, 中國的洋垃圾禁令讓這樣看似合理的鏈條很難再繼續運轉了。

圖片來源CNN

中國拒當全球垃圾場後, 印度製造搶著要“熊抱”新垃圾場?

隨著中國洋垃圾禁令的生效實施, 中國對於洋垃圾帶來的“副作用”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有些發展中國家卻依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法抽身。

印度這幾年一直進口洋垃圾、長期燃燒化石燃料和垃圾,從而導致大範圍嚴重的污染成了久治不愈的“頑疾”。

印度總理莫迪和美國總統特朗普

對此就有印度網友戲謔稱:“我們的泰姬陵都被熏黃啦!”不過雖然印度官方曾多次要求減少洋垃圾的進口,

但卻遭到印度民間製造企業的強烈反對,一些人甚至認為“應當鼓勵進口而不是禁止進口, 我們需要這些製造原材料”。 如此兩頭為難的境遇, 印度還能堅持多久我們不得而知, 但擺在眼前的嚴重污染問題卻不能讓印度繼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印度工廠一角/ 圖片來源Gineersnow

中國洋垃圾禁令天雷滾滾, 西方多國按捺不住了!

作為曾經全球最大的垃圾進口國,中國的一紙禁令切斷了全球經濟的“黑色產業鏈”,讓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垃圾經濟”面臨十分尷尬的遭遇, 希望能重新進口;預計在澳大利亞, 約有619000噸的材料(價值5.23億美元)將受到影響;英國每年向中國運送的50萬噸塑膠或將沒有能力處理;在美國,媒體甚至用“混亂”來形容洋垃圾禁令之後美國垃圾處理的情況。

對於西方發達國際希望我們重新進口洋垃圾的這一訴求, 中國網友回擊道:“用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健康換你們的好環境, 我們不答應!”(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