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期末考試後老師發來一條短信,家長看完瞬間淚奔!

期末考試後老師發來一條短信, 家長看完瞬間淚奔!

這兩天, 大部分地方都進行了期末考試。 昨天, 語文期末考試結束後, 語文老師謝婷婷在班級群裡發了一則短信,

讓好多家長淚奔。 一時間家長把老師的短信截屏發在自己的朋友圈, 立馬被刷屏。 一位家長感歎:“點贊的人太多了, 好多朋友圈的家長還紛紛轉發, 我給他們點贊點得手酸。 ”

謝老師到底發了一條什麼樣的短信呢?

“寒假, 去遠足吧, 去觀山水, 去拓寬眼界。 享受家人團聚的溫馨吧, 過年還可以多得紅包。

和許久未見的小夥伴好好遊戲吧。 如果可以, 做點自己喜歡的事。

許久未見的電視, 許久沒摸的手機, 如果在‘數字時代’遮罩掉這些, 是不科學的, 我們不能回避, 但我們要學會操作, 學會合理運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 我們偶爾還是會拿起手邊的書, 或者電子書, 興趣來時, 可以看它個三天三夜不合眼。

吃, 一定是寒假中必不可少的, 無論行走多遠, 你都不會忘記它。 在家的就學做一道新菜吧, 遠足的就好好品嘗吧。

這就是生活, 我們本應該有的生活……

親愛的孩子, 你要知道期末的分數, 不是生活全部, 它只是對自己的一次檢測。

天資優秀成績好的, 也別覺得有多麼了不得, 因為知識的運用, 在試卷上的呈現並不是最好的體現。

生活裡還有很多你可以去做的, 不驕不躁, 才能如魚得水去面對它。

生活就是個巨大的舞臺, 充滿了誘惑和坎坷, 即便將來你無法成為舞臺上的主角, 那麼就算做一個觀眾, 你也應該成為最優雅的那一個!

—2018年, 寫給期末考試之後的孩子和家長, 也寫給自己!”

一位感性的家長看後說:“老師的話讓我瞬間淚奔……覺得內心愛意滿滿……在用愛的名義‘綁架’孩子後,

作為家長, 看了此文該反思些什麼, 我們是否真正配得上‘父母’二字呢?”

一位媽媽在朋友圈看到後說:“如果每位老師都這樣, 不只向學生要成績, 鼓勵他們更多地自我實現, 該是多美好!素質教育需要這樣的老師再多一些。 ”

娃兒拿回成績單。 老爸:數學0分, 語文1分? 娃兒點點頭, 顫抖中……空氣凝結, 氣氛無比恐怖, 感覺不太妙……

老爸深吸一口旱煙, 說道:崽兒, 你有點偏文科喲!

希望爸爸媽媽們都要有這樣的心態!

本周重要的三件事:

1.看娃試卷要沉得住氣, 切記娃是你親生的, 她不會, 是因為遺傳了你!

2.考完試別問考得好不好, 先給娃一個大擁抱, 再請娃好好吃一頓, 畢竟娃也辛苦一學期了!

3.成績出來了切記要淡定, 控制好體內的洪荒之力!這個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寬廣的是考試範圍, 比考試範圍更寬廣的是看到娃成績時家長的胸懷!

(本文作者, 她的女兒被7所世界名校爭相錄取。 他說:成績是觀察孩子做事態度的一扇窗。 她的觀點與作法, 很有參考價值。 )

我曾聽到一些事業有成, 但學歷不盡理想, 或小時候不大認真念書的人說:“念書有什麼用?成績一點也不重要, 看我不是好好的。 ”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的確, 成績、學歷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遇與離開學校後的持續努力, 但我認為, 就培養正向人生態度的目標來看,

父母親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努力追求成績表現。

▋讓孩子知道“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在孩子上初中以後, 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 讀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 不需要靠別人, 運氣的成分也很低。 沒有人際關係、職場、婚姻等等環境條件, 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的道理, 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 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

當然, 追求成績表現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第一名, 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 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 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 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

“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 讓孩子瞭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 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作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種觀點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別讓自己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

那該怎樣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這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或是去哪裡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

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女兒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卻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麼容易。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只要肯下功夫持續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生的。

▋中學生的家長不該繼續當書童

孩子上中學以後,我很少像他們小學時那樣,常常為了幫忙班上的事去學校,但由於長期擔任家長代表,偶爾有事必須去學校時,我總是很害怕在校門口碰到一些天天到學校報到的媽媽。

其中一位別班的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常常名列前茅,每次在校門口遇見,她多半正在和另外一兩位媽媽討論前一天發回來的某一張考卷。

有時她會把我叫住:“高媽媽,昨天發回來的生物考卷,第一張第九題選擇題答案有問題,你知道嗎?正確答案是B,可是C應該也可以。我已經幫他們查過課本和參考書,我認為……”

通常我只能一臉茫然地回說:“不知道耶,我完全沒看考卷內容……”然後快步“落跑”。一方面為自己似乎是個很“混”的媽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擔心別人認為我裝模作樣。明明兩個孩子成績都不錯,在家裡一定嚴格督促,卻愛在別人面前假裝沒管小孩。

我見過好些像這樣念書比孩子更認真的父母,即使到了中學,還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課細節,研究過濾每一張考卷。但在我看來,“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説明孩子儘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初高中了,還繼續當書童,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性。不過,帶老大時,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預知什麼時間點該怎麼做,就是邊看邊走,自己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差不多,就逐漸放手。

▋別動不動就說孩子叛逆,是你該放手了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影響力大,我們的指令和建議,孩子比較願意聽從。到了四年級,尤其是女孩子,伴隨著一些青春期發育帶來的生理變化,自主意識就變強了(男孩子通常會慢一點,開始的時間約在初中一年級)。

我比較記得的是,之前我給女兒什麼課外書,她就讀什麼,但小學四年級以後,我則清楚感受到她開始有比較強烈的偏好,尤其愛讀驚悚推理小說,至於她完全沒興趣的主題類別,就很難強迫她接受。

這是孩子隨著生理變化學習獨立自主的正常現象,家長要有心理準備調整心態做法,不應解讀為“孩子變叛逆,開始不聽話了”。

從小到大,由緊到松,因為好習慣不嚴格是養不起來的。小學高年級以後,我不再過問課業細節,只提醒孩子們學習若有困難,無法自己解決,一定要來找我商量。

女兒上高中一年級時,念書還算輕鬆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考試後,她便有點懊惱地對我說:“高二科目變多了,考試複習一個禮拜時間好像不夠。”

從那時起,她就自動把考試的準備時間提早為兩周。兩個孩子初高中以後,讀書和應付考試都完全自己負責。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跟蹤”功課的目標和方法正確的話,就像是給孩子一支釣竿,親身示範釣魚的技巧與方法。短短兩三年時間的密集基礎訓練,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製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

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作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種觀點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別讓自己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

那該怎樣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這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或是去哪裡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

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女兒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卻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麼容易。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我自己念台大外文系,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只要肯下功夫持續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生的。

▋中學生的家長不該繼續當書童

孩子上中學以後,我很少像他們小學時那樣,常常為了幫忙班上的事去學校,但由於長期擔任家長代表,偶爾有事必須去學校時,我總是很害怕在校門口碰到一些天天到學校報到的媽媽。

其中一位別班的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常常名列前茅,每次在校門口遇見,她多半正在和另外一兩位媽媽討論前一天發回來的某一張考卷。

有時她會把我叫住:“高媽媽,昨天發回來的生物考卷,第一張第九題選擇題答案有問題,你知道嗎?正確答案是B,可是C應該也可以。我已經幫他們查過課本和參考書,我認為……”

通常我只能一臉茫然地回說:“不知道耶,我完全沒看考卷內容……”然後快步“落跑”。一方面為自己似乎是個很“混”的媽媽感到有點不好意思,另一方面也擔心別人認為我裝模作樣。明明兩個孩子成績都不錯,在家裡一定嚴格督促,卻愛在別人面前假裝沒管小孩。

我見過好些像這樣念書比孩子更認真的父母,即使到了中學,還是天天在家管理小孩所有的功課細節,研究過濾每一張考卷。但在我看來,“盯”功課、管孩子應該是有階段性的,目標是説明孩子儘快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和方法,父母不該到孩子已經初高中了,還繼續當書童,孩子可能因此養成依賴性。不過,帶老大時,我並沒有清楚的概念預知什麼時間點該怎麼做,就是邊看邊走,自己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已經差不多,就逐漸放手。

▋別動不動就說孩子叛逆,是你該放手了

孩子小學三年級以前,父母的影響力大,我們的指令和建議,孩子比較願意聽從。到了四年級,尤其是女孩子,伴隨著一些青春期發育帶來的生理變化,自主意識就變強了(男孩子通常會慢一點,開始的時間約在初中一年級)。

我比較記得的是,之前我給女兒什麼課外書,她就讀什麼,但小學四年級以後,我則清楚感受到她開始有比較強烈的偏好,尤其愛讀驚悚推理小說,至於她完全沒興趣的主題類別,就很難強迫她接受。

這是孩子隨著生理變化學習獨立自主的正常現象,家長要有心理準備調整心態做法,不應解讀為“孩子變叛逆,開始不聽話了”。

從小到大,由緊到松,因為好習慣不嚴格是養不起來的。小學高年級以後,我不再過問課業細節,只提醒孩子們學習若有困難,無法自己解決,一定要來找我商量。

女兒上高中一年級時,念書還算輕鬆愉快,但高二的第一次考試後,她便有點懊惱地對我說:“高二科目變多了,考試複習一個禮拜時間好像不夠。”

從那時起,她就自動把考試的準備時間提早為兩周。兩個孩子初高中以後,讀書和應付考試都完全自己負責。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跟蹤”功課的目標和方法正確的話,就像是給孩子一支釣竿,親身示範釣魚的技巧與方法。短短兩三年時間的密集基礎訓練,足以讓孩子未來具備自製釣竿、拓展漁場的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