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微課堂」跟習近平學調研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 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領導幹部要從調研中發現新情況, 總結新經驗, 形成新措施、謀劃新戰略。 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調查研究的部分重要論述, 一起學習吧!

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 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 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推動全黨崇尚實幹、力戒空談、精准發力, 讓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落下去, 讓惠及百姓的各項工作實起來, 推動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強調

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

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政方針, 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 關鍵是抓好貫徹落實。 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 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

——2017年10月25日,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沒有調查, 就沒有發言權, 更沒有決策權。 研究、思考、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舉措, 刻舟求劍不行, 閉門造車不行, 異想天開更不行, 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2013年7月23日, 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深入基層調查研究, 親近群眾, 聯繫群眾, 服務群眾, 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朝氣蓬勃地帶領人民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共同奮鬥。

——2012年11月16日, 習近平《認真學習黨章 嚴格遵守黨章》

如何開展調查研究

要拜人民為師, 向人民學習

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拜人民為師,

向人民學習, 放下架子、撲下身子, 接地氣、通下情。

——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 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強調

緊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研究要緊扣人民群眾生產生活, 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 緊扣全面從嚴治党面臨的現實問題, 緊扣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需要解決的問題。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 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 特別是要多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 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 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 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 這樣才能聽到實話、察到實情、收到實效。

——2017年10月25日,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

明確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麼

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特別是主要短板, 是影響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主要因素, 必須儘快把這些短板補齊。 脫貧開發工作是我們的一個突出短板, 要舉全國之力抓好, 確保到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各方面都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自己工作方面的短板是什麼, 以扎實的思路、舉措儘快把短板補齊, 避免各種各樣的短板牽扯我們的工作、影響既定目標的實現。

——2016年1月29日, 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掌握第一手情況

下決心減少應酬, 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多學習充電、消化政策, 多下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 多系統思考和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遠離那些庸俗的東西。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

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要明確責任職責,主要領導親自抓;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強具體指導,確保正確方向;堅持統籌兼顧,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

深、實、細、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善於與工人、農民、知識份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間、廠礦、群眾和社會各層面中去解決問題。

“實”,就是作風要實,做到輕車簡從,簡化公務接待,真正做到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

“細”,就是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

“准”,就是不僅要全面深入細緻地瞭解實際情況,更要善於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的東西。

“效”,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2003年2月25日,《之江新語·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准、效”》

連結:

習近平三進下黨鄉調研

下黨鄉是福建省壽甯縣最邊遠的山鄉,1988年才成立。1989年6月,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在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時,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當場跟他約定,一定要去下黨一趟。不到一個月,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帶領地直和壽寧縣相關部門負責人30多人,前來下黨鄉現場辦公,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第二天,習近平在壽寧縣政府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下黨鄉幫扶工作是重要議題,當場拍板決定支持下党鄉建設資金72萬元,其中40多萬元用於建設水電站,儘快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問題。

僅僅幾天後,習近平又一次來到了下黨鄉。1989年7月21日晚,下黨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災情嚴重。26日,習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1個多小時才趕到受災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

1996年8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領省交通、財政、民政、老區、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再次來到下黨鄉,查看了下屏峰村的災後重建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橋建設,並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下黨鄉發展資金100多萬元,幫助當地修建機耕路和發展生產。在他的協調下,下党經楊溪頭村與浙江慶元縣對接公路由省交通廳立項,1998年建成通車。

對下党的未來,習近平強調,“下黨的發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他要求,幹部要發揚剛建鄉時天天步行到各處開展工作的精神,披荊斬棘,搞好工作。要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點,把腳步邁得更扎實一些。要以一村一戶一人為物件去想路子,去解決問題,一個專案一個專案地上,才能實打實上一個新臺階。

多系統思考和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遠離那些庸俗的東西。

——2014年3月17日至18日,習近平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時強調

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要明確責任職責,主要領導親自抓;深入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強具體指導,確保正確方向;堅持統籌兼顧,做到兩手抓、兩促進;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2013年6月18日,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

深、實、細、准、效

“深”,就是要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善於與工人、農民、知識份子和社會各界人士交朋友,到田間、廠礦、群眾和社會各層面中去解決問題。

“實”,就是作風要實,做到輕車簡從,簡化公務接待,真正做到聽實話、摸實情、辦實事。

“細”,就是要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深入分析問題,掌握全面情況。

“准”,就是不僅要全面深入細緻地瞭解實際情況,更要善於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規律性的東西。

“效”,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可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有較強操作性,做到出實招,見實效。

——2003年2月25日,《之江新語·調研工作務求“深、實、細、准、效”》

連結:

習近平三進下黨鄉調研

下黨鄉是福建省壽甯縣最邊遠的山鄉,1988年才成立。1989年6月,時任下黨鄉黨委書記的楊奕周在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時,時任甯德地委書記的習近平當場跟他約定,一定要去下黨一趟。不到一個月,1989年7月19日,習近平帶領地直和壽寧縣相關部門負責人30多人,前來下黨鄉現場辦公,乘車5個小時,步行4個半小時,開會座談訪貧2個小時,一路風塵。第二天,習近平在壽寧縣政府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下黨鄉幫扶工作是重要議題,當場拍板決定支持下党鄉建設資金72萬元,其中40多萬元用於建設水電站,儘快解決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問題。

僅僅幾天後,習近平又一次來到了下黨鄉。1989年7月21日晚,下黨鄉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災害,災情嚴重。26日,習近平冒雨步行3公里,走了1個多小時才趕到受災最重的下屏峰村察看災情,慰問受災群眾。

1996年8月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帶領省交通、財政、民政、老區、扶貧等部門負責人再次來到下黨鄉,查看了下屏峰村的災後重建新村面貌和村尾的公路橋建設,並協調有關部門給予下黨鄉發展資金100多萬元,幫助當地修建機耕路和發展生產。在他的協調下,下党經楊溪頭村與浙江慶元縣對接公路由省交通廳立項,1998年建成通車。

對下党的未來,習近平強調,“下黨的發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他要求,幹部要發揚剛建鄉時天天步行到各處開展工作的精神,披荊斬棘,搞好工作。要更新觀念,拓展思路,把路子摸得更清楚一點,把腳步邁得更扎實一些。要以一村一戶一人為物件去想路子,去解決問題,一個專案一個專案地上,才能實打實上一個新臺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