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0後小夥的“甜蜜”致富夢

冬日暖陽下, 瀘水市上江鎮付壩村村民陳太興戴著養蜂防護帽, 穿梭在500多平方米的富興土蜂養殖基地裡, 擺弄著各式各樣的蜂箱。

這些蜂箱就是陳太興的創業致富“百寶箱”。 靠養蜂, 這位25歲的小夥成了大山裡的“蜂王”, 僅去年他的收入就達25萬元, 稚嫩的臉龐掩飾不住收穫的喜悅, 更掩蓋不住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陳太興, 於1993年出生, 1 5歲那年母親離開了人世, 從此父子倆相依為命。 為減輕父親的負擔, 陳太興開啟了外出務工的旅程。 他先後到臨滄、德宏等地的建築工地扛水泥、搬磚頭, 年輕的他不怕髒、不怕苦, 什麼髒活累活都幹。 就這樣他在建築工地幹了2年多後,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一個養蜂人, 在多方瞭解得知養蜂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後, 他決定學習養蜂技術, 計畫以後靠養蜂養家糊口, 甚至創業致富。

做出這個決定後, 陳太興一邊打工,

一邊花“重金”(2萬元的學費)到曲靖、德宏、保山等養蜂基地學習取經。 “白天在工地裡打工, 晚上到養蜂基地學習, 每天往返於兩地之間, 雖然很苦很累, 但我知道我在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邁進, 覺得多苦都值得。 ”陳太興說。 2年的取經時間, 勤學好問的陳太興學到了冬眠管理、築巢管理等養蜂技術。

2014年, 陳太興結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涯, 投資4萬多元從德宏引進十幾群蜂種開啟蜜蜂養殖創業歷程。 好事多磨, 第一批蜜蜂因管理技術不到位, 在養了2個多月後“全軍覆沒”, 無一倖免。

第一次的創業失敗並沒有讓陳太興氣餒, 反而越挫越勇。 2014年4月, 陳太興又再次前往曲靖、德宏、保山等地學習養蜂技術, 這一次他沒有像前次一樣一邊打工一邊學習,

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學習養蜂技術中。 經過半年多的系統學習, 不服輸的陳太興又開始第二次創業。

2015年年初, 陳太興再次引進土蜂、葫蘆峰、中蜂共70多箱進行養殖。 “成活率有40%, 比第一年好多了, 但除去基地擴建和蜂種的成本, 也沒有盈利。 ”陳太興說。

2016年, 隨著養蜂技術和管理經驗的進一步積累, 陳太興獲得了創業第一桶金——5萬元。

一般養蜂人主要銷售蜂蜜和蜂蛹, 而陳太興則主要銷售蜂群。 2017年, 陳太興在基地裡培育了700多箱土蜂、葫蘆峰、中蜂蜂群。 陳太興樂呵呵地說:“1箱土蜂可以賣1800元至2500元、1箱葫蘆峰300元至500元、1箱中蜂800元左右, 去年養蜂收入有25萬元。 ”

一家致富不算富,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去年, 陳太興除了把500箱蜂群銷往昆明、曲靖、臨滄、德宏、西雙版納等地外,

剩下的200箱讓附近的30多家村民免費領取, 並以三七分成的形式進行養殖。 村民張軍說:“三四月份時基地會派人幫我把蜂群掛在我家附近的大樹上, 到8月份時他們就過來收了, 平時我也不用做什麼, 只需要看好蜂就有3000元的收入了。 ”

同時, 基地每天固定用工量為七八個人, 一般都會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戶。 “有了養蜂基地, 現在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掙錢了, 去年我在基地的打工收入近3萬元。 ”村民胡義華樂呵呵地說。

土蜂、葫蘆峰、中蜂蜂群, 市場上供不應求, 訂單不斷。 “現在客戶已訂了800多箱了, 今年我計畫培育2000多箱蜂群, 如果管理到位、不出意外的話, 收入60萬元應該沒有問題。 ”陳太興信心滿滿地說。

飲水思源, 傳遞溫暖。 “在我創業之初舉步維艱的時候, 我身邊的親朋好友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 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實戰隊幫我爭取了扶持資金, 現在我想把這份溫暖延續下去。 ”陳太興說:“目前已有60多家農戶報名參與看蜂行列中了, 同時, 我正在積極申請創辦養蜂專業合作社, 帶領更多村民‘抱團取暖’, 共同致富。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