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創新公園:下一個國家戰略關鍵字?

2016年, 特色小鎮之風席捲全國, 它突破了新增開發用地等政策瓶頸, 創新了城鄉特色區塊發展新模式, 其建設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大舉措,

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2017年, 田園綜合體成為投資新藍海, 它盤活了集體建設用地, 創新了農業農村發展新模式, 其建設成為推動中國農村發展的新動能, 成為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載體。

在小鎮、農村發展問題解決之後, 經過30多年發展, 成績斐然的中國城市、中國開發區也面臨了諸多問題——城市發展動力不足、“老城更新不可能三角”、開發區讓利政策難以為繼、開發區招商難自主創新難等問題也亟待破題。

眾多城市都在探索解決之道。 結合國際經驗和東灘操作經驗, 我們認為:在創新驅動這一國家戰略的大環境下, 創新公園是解決城市更新區換道超車、開發區轉型升級問題的一劑良藥。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 創新公園, 將成為繼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國家發展關鍵字之後的另一個國家戰略關鍵字。

城市發展離不開創新動力的植入, 創新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主旋律——它成為眾多城市的發展戰略、它決定了城市的興衰更迭、同時它也決定了未來中國城市競爭力和城市格局。

1、創新是城市發展的源動力

歷史經驗表明, 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 創新是歷次重大危機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 現代國家競爭, 主要是綜合國力競爭, 根本是創新能力競爭。 創新興則國家興, 創新強則國家強, 創新久則國家持續強盛。

2、中國邁入創新發展新時代

受世界經濟復蘇疲弱、低端產能過剩依然嚴重、人力成本劇增、發達國家吸引製造業回流、中國代工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等多重因素影響, 中國已進入轉型拐點期, 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創新”成為關鍵字、創新是國家重要發展理念。 2016年5月,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發佈, 進一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016年, 中國國家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17位。

圖:2000-2016年中國國家創新指數排名

3、創新在各大城市蔚然成風

在國家創新戰略的引導下, 中國的城市也積極把創新做為城市發展的第一動力。 我們對省會城市進行總結, 在31個城市(不含港澳臺)中, 有30個城市把科技創新作為十三五和市級總體規劃的重要戰略目標,

其中, 定位為世界級科創中心的城市有7個、國家級科創中心的有14個、區域級科創中心的城市有6個、省級科創中心的城市有3個。 創新已經成為點亮華夏大地的璀璨星辰!

從城市誕生的第一天起,它就算不上是人類最舒適的生活形態。但即使在互聯網已大規模普及之後,人們依然願意選擇這種擁擠且緊張的生活方式,其原因無外乎城市的便利、多元、高效和包容。而這些特徵最終指向的是,城市始終是最容易誕生創新的社會環境。

——第一財經,《2017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

城市是為了創新而存在的,而創新也不斷顛覆城市形態。創新對一個城市的意義不言而喻,創新風潮不斷引領城市更新建設、助力城市升級蝶變。放眼世界,我們不斷追蹤創新要素的集聚方向,探尋創新與城市空間的關係;聚焦中國,我們不斷總結創新空間的建設模式,尋找城市創新空間的中國答案。

1、創新空間的百年遷徙

① 創新的出現:城市工業園

從18世紀60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創新活動在城市大規模爆發。到19世紀和20世紀初,歐洲的曼徹斯特、米蘭、斯圖加特等城市集聚了眾多高水準的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工業區——這些城市工業園成為了現今城市更新的重要區域,如德國魯爾工業區、北京798藝術區、上海楊浦老工業區等。

② 創新的外遷:城郊科技園

技術進步與郊區化共同促成了各類郊區科技園的出現。如世界上第一個科技園——斯坦福大學科技園就緊鄰三藩市市區,這種園區以產業為主、相對封閉,是美國自50年代以來的最主要的創新空間。不僅僅是在美國,在中國,城郊科技園也成為創新空間的主要載體,如北京市總體規劃中 “三城一區”科技創新空間的未來科學城和懷柔科學城,都在北京城郊。

③ 創新的回歸:城市創新區

布魯金斯學會對美國創新區的持續跟蹤研究表明,美國近年來創新活動有從郊區回歸市區的現象,並提出了“城市創新區(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這一概念。城市的活力、城市的便利、城市的市場、城市的人才……都促使創新活動逐漸回歸城市。如倫敦東區、紐約矽巷,這些創新區的發展往往伴隨著老城更新、工業區更新、園區轉型升級發展需求。

2、失落空間的全新突破

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中國的城區已經從增量發展專項存量優化時代,城市已經沒有大規模的“空白”用地可以用於科技創新,我們只能用存量改造、存量優化思維,在城市中為創新尋找新的空間。

那麼,哪些空間能夠為創新所用呢?在城市建設中,我們發現兩類“失落空間”——舊城區和產業園,它們面臨諸多問題、它們亟需轉型發展、它們為創新活動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創新給予了這些空間一些新的可能性。

① 舊城區——尋找換道超車的原動力:從“城”到“園”的華麗轉身

對絕大多數城市而言,舊城更新往往是消費側的更新——商業、旅遊、文化、居住等,而我們認為,舊城更新關注的更應該是供給側的動力——如何跨越發展、換道超車?中國的創新戰略、國際創新空間的遷徙路徑也許能夠為舊城更新尋找到關鍵字——創新。

倫敦東區曾經是倫敦不太光彩的一面——街道狹窄、房屋稠密的貧民區。2005年,國際奧會將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授予倫敦。倫敦宣佈將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改造倫敦東區。2010年,英國前首相和倫敦市長共同啟動了“東倫敦科技城”專案,投資4億英鎊,借助其都市核心區和交通樞紐區位、以科技復興為主題,把矽環島向東擴展到斯特拉福德奧林匹克公園區域,形成高技術產業中心,真正推動東區重生。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曾經不光彩的地方,成為了當下最熱的世界創新首府,被譽為“歐洲的科技矽谷”。

② 產業園——尋找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從“園”到“城”的自我改造

以城郊科技園為主的上一輪創新空間,往往都遠離城區、都市功能相對薄弱。而一份對美國矽谷高科技公司中5000多名員工的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人希望能夠從西岸的矽谷搬到東岸的紐約——相等的薪水、消費水準卻擁有更好的生活樂趣!全球的科技園區都出現了“社區和城市融合”的發展動向。

為了擁有持久競爭力,瑞典Kista科學城於1999年開始改造其產業、商業及社區發展,目的是將科學城建設成宜居和快速成長的科學城,讓科學城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留住優秀人才。瑞典最大的購物中心Kista廣場、Kista科學塔、商業街、電影院等文化娛樂等城市功能設施不斷完善。更加宜居的環境吸引了眾多人才——近年來地區總人口增長了4000戶,Kista科學城也成為了創新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的科學“城”。

創新時代的每一分進步,源頭都是我們的思想解放。當時代的弄潮兒,就要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激發每一個人腦海裡那些聰明的設想,不斷開闢新行業、提供新職業、開拓新的經濟社會活動面,使之成為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活力之源。

——人民日報

東灘顧問置身于城市開發領域已15年,這些年裡,我們見證了無數起政府和產業地產開發商之間的拉鋸戰——政府希望開發商全力以赴做產業,最好10年內不要考慮盈利問題;而開發商又經常借著產業名號拿地,大肆做房地產開發。然而,產業真的不盈利嗎?商業模式只能是商住貼補產業?產業地產商住項目真的這麼難以啟齒?政府和開發商如何尋找平衡點?

1、創新公園的概念內涵

結合世界新一代創新區發展規律,東灘顧問認為,政府和開發商的“兩個極端需求”能夠重新找到平衡點——“創新公園”——融合“產業、社區、文化”的新一代城市創新空間。正如引言中提到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最大的突破是解決了小鎮和農村的建設用地瓶頸,我們認為,順應創新區發展趨勢,在不久的將來,創新公園也許能夠和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一樣,突破城市更新和產業園區中“產業用地和商住用地”瓶頸,成為下一個國家戰略關鍵字和影響全國的現象級產品。

其實,在上海市總規中,率先提到了一類創新空間載體:科技商務社區(TBC產業社區)——強化與創新經濟和創新發展相適應、更好吸引全球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是創新功能、產業功能、文化功能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功能區。

相較於“TBC產業社區”,“創新公園”更強調內部生態性和外部開放性。

① 創新公園是一個三生融合的“微型公園城市”

圍繞人的需求,以生態為基底、以科創為動力、以人文為靈魂,構建城市發展的創新單元。

② 創新公園是一個創新驅動的“城市活力細胞”

創新公園強調“聚落式創新”,通過集聚大、中、小、微等不同能級的企業,構築企業生態,以聯合研發、共用經濟、跨界碰撞的新模式,為城市更新、園區轉型植入“產業創新基因”。

③ 創新公園是一個內外聯動的“城市生命體”

其運用城市生活學理念,像一個生命體一樣,既自成體系又能對外交流,重視開放性和對外交流性。

2、創新公園的創新之道

放眼國際案例、立足項目實操,我們總結了創新公園的開發要點,提出了創新公園的產品模型。

① 空間創新——從“園區城市”到“公園城市”

自1979年招商局在深圳創辦全國第一個工業園開始,工業園模式迅速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園區城市”成為中國城市的現有格局。在創新回歸城市的大潮下,這類城市的創新難以為繼,亟需尋找新的創新空間模式以推動城市持續發展。創新公園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能夠集聚創新要素的新創新空間——一個細胞式、聚落型、開放性的有機產業社群,一個個創新公園組成了創新公園城市。

從空間形態上來看,創新公園主要表現在一核、一帶、一底、三聚落。

圖:創新公園空間形態

一核——細胞核

是產業創新DNA,具有強大的複製性,將成為區域的產業創新中心、技術轉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就如特色小鎮的“小鎮客廳”。

一帶——細胞膜

是公共服務帶,包括商業、社區、公建等服務,既對內服務本公園企業及人群,又是創新公園的對外介面,融入整個城市的服務網路。

一底——細胞質

是創新公園的基底,是一個綠色、生態、科技的創新環境。

三聚落——細胞器

是創新公園的產業、生活、文化交流的功能單元,與創新核互動,承載產業、生活、文化、開放等眾多功能。

國際上有不少成功園區(城區)就是採用這種空間格局,讓創新和城市融合的更加緊密,如緯壹科技城、馬斯達爾城;我們在專案實操過程中,也用這種理念規劃了不少項目,如招商局芯雲穀(2016年中國十大最值得期待園區、2017年最具投資價值產業園區)以及在蘇州某項目中率先提出了創新公園的概念,打造成蘇州第三次創業和城市反覆運算升級的樣板項目。

② 產業創新——從“烏合之眾”到“創新生態”

在蘇州某專案的規劃過程中,我們重點對比了蘇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深圳是如何趕超蘇州、趕超上海,成為中國創新城市排行TOP2的。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深圳最大的優勢在於“活力企業在深圳的創新土壤中一代代萌芽成長”。以部分企業的成長軌跡為例,可以大致勾勒出深圳的企業的“成長生態”(如圖示),每一代都能看到他們轉型和成長的生命週期,深圳的土地上,每過十年就會誕生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我們稱其為“猛虎+狼群+蟻群”的企業森林生態體系。

我們希望在創新公園裡能夠集聚這樣一群企業:

猛虎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強勢帶動產業快速強鏈補鏈,引領行業革新,並且通過建設大企業生態鏈下的創新企業中心,一方面自身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帶動一大批其他的創新企業共同成長,持續引領行業創新。

狼群型企業——活力型創新企業。

這些企業是行業的創新主體,它們具備核心技術、對市場有快速的反應及適應能力、極強的協作能力,還能夠合縱連橫,具有較大的行業競爭優勢。

蟻群型企業——小微企業。

這類企業的集聚,能夠形成集群效應,它們對產業變遷的趨勢有靈敏的洞察力,對生態圈夥伴有強大的號召力,以“雙創”氛圍和平臺集聚初創企業快速集聚,建立社群圈子。

③ 功能創新——從“生態宜居”到“科技人文”

創新公園是一個彰顯科技人居的微型城市。我們相信,在未來,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定是科技手段。創新公園是立足“未來城市”人居生活,打造科技人居、產業創新、城市服務三大類城市核心功能,融合文化交流、智慧城市、生態環境三大類城市環境功能的微型城市,體現以人文本的理念。一方面催生城市和產業活力,另一方面能夠成為城市建設的標杆和樣板專案。如下圖示。

創新公園的功能,主要圍繞三條線構建,其一是服務于城市的全生命週期,體現為城市發展動力的轉變、科技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其二是服務于企業的全生命週期,滿足企業從0-1-100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其三是服務于人的全生命週期,滿足人從嬰兒期-老年期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

服務于城市的全生命週期。縱觀歷史,科技創新與技術應用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反覆運算升級的關鍵要素。

創新公園聚焦未來城市科技創新及技術成果轉化,如:新材料、資訊技術、新能源、智慧製造、現代交通、生物技術、現代食品製造、現代農業等科技,集聚科創所需的關鍵要素,推動城市反覆運算升級。主要表現的功能項目有:企業研發總部、資源集成平臺、孵化器集群、科技城市展示區、科研機構分支或平臺、城市科技體驗中心等。

服務于企業的全生命週期。圍繞企業的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拓展期、反覆運算期提供創業服務、研發服務、生產服務、市場服務等多種服務,主要的功能專案有孵化器、公共技術平臺、小試中試平臺、、企業研發總部、共用生產基地、共用物流基地、共用倉儲基地、成果轉化中心、科技試驗田等。

服務于人的全生命週期。從幼兒到老人,從工作到生活,打造覆蓋全齡、全人群、全時段關懷的創新公園:以更具前瞻性和人性化的硬體設備和人文服務,打造集智慧化科技、人性化服務、全齡段需求為一體的全生命週期產業配套模式,讓創新創業無後顧之憂。

綜合而言,圍繞三大生命週期線,立足5大關鍵要素,打造18個主要功能業態,構建出創新公園的功能體系。

創新回歸城市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同認識,城市需要做的就是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契合的姿態去迎接這一波創新大潮,尊重創新規律、搶佔政策先機、擁抱創新時代!

上海東灘顧問 · 肖璐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從城市誕生的第一天起,它就算不上是人類最舒適的生活形態。但即使在互聯網已大規模普及之後,人們依然願意選擇這種擁擠且緊張的生活方式,其原因無外乎城市的便利、多元、高效和包容。而這些特徵最終指向的是,城市始終是最容易誕生創新的社會環境。

——第一財經,《2017中國城市創新力排行榜》

城市是為了創新而存在的,而創新也不斷顛覆城市形態。創新對一個城市的意義不言而喻,創新風潮不斷引領城市更新建設、助力城市升級蝶變。放眼世界,我們不斷追蹤創新要素的集聚方向,探尋創新與城市空間的關係;聚焦中國,我們不斷總結創新空間的建設模式,尋找城市創新空間的中國答案。

1、創新空間的百年遷徙

① 創新的出現:城市工業園

從18世紀60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創新活動在城市大規模爆發。到19世紀和20世紀初,歐洲的曼徹斯特、米蘭、斯圖加特等城市集聚了眾多高水準的製造業企業,這些企業的集聚形成了城市工業區——這些城市工業園成為了現今城市更新的重要區域,如德國魯爾工業區、北京798藝術區、上海楊浦老工業區等。

② 創新的外遷:城郊科技園

技術進步與郊區化共同促成了各類郊區科技園的出現。如世界上第一個科技園——斯坦福大學科技園就緊鄰三藩市市區,這種園區以產業為主、相對封閉,是美國自50年代以來的最主要的創新空間。不僅僅是在美國,在中國,城郊科技園也成為創新空間的主要載體,如北京市總體規劃中 “三城一區”科技創新空間的未來科學城和懷柔科學城,都在北京城郊。

③ 創新的回歸:城市創新區

布魯金斯學會對美國創新區的持續跟蹤研究表明,美國近年來創新活動有從郊區回歸市區的現象,並提出了“城市創新區(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這一概念。城市的活力、城市的便利、城市的市場、城市的人才……都促使創新活動逐漸回歸城市。如倫敦東區、紐約矽巷,這些創新區的發展往往伴隨著老城更新、工業區更新、園區轉型升級發展需求。

2、失落空間的全新突破

經過30餘年的發展,中國的城區已經從增量發展專項存量優化時代,城市已經沒有大規模的“空白”用地可以用於科技創新,我們只能用存量改造、存量優化思維,在城市中為創新尋找新的空間。

那麼,哪些空間能夠為創新所用呢?在城市建設中,我們發現兩類“失落空間”——舊城區和產業園,它們面臨諸多問題、它們亟需轉型發展、它們為創新活動提供了發展空間,同時創新給予了這些空間一些新的可能性。

① 舊城區——尋找換道超車的原動力:從“城”到“園”的華麗轉身

對絕大多數城市而言,舊城更新往往是消費側的更新——商業、旅遊、文化、居住等,而我們認為,舊城更新關注的更應該是供給側的動力——如何跨越發展、換道超車?中國的創新戰略、國際創新空間的遷徙路徑也許能夠為舊城更新尋找到關鍵字——創新。

倫敦東區曾經是倫敦不太光彩的一面——街道狹窄、房屋稠密的貧民區。2005年,國際奧會將2012年奧運會舉辦權授予倫敦。倫敦宣佈將以舉辦奧運會為契機改造倫敦東區。2010年,英國前首相和倫敦市長共同啟動了“東倫敦科技城”專案,投資4億英鎊,借助其都市核心區和交通樞紐區位、以科技復興為主題,把矽環島向東擴展到斯特拉福德奧林匹克公園區域,形成高技術產業中心,真正推動東區重生。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個曾經不光彩的地方,成為了當下最熱的世界創新首府,被譽為“歐洲的科技矽谷”。

② 產業園——尋找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從“園”到“城”的自我改造

以城郊科技園為主的上一輪創新空間,往往都遠離城區、都市功能相對薄弱。而一份對美國矽谷高科技公司中5000多名員工的調查顯示:有超過50%的人希望能夠從西岸的矽谷搬到東岸的紐約——相等的薪水、消費水準卻擁有更好的生活樂趣!全球的科技園區都出現了“社區和城市融合”的發展動向。

為了擁有持久競爭力,瑞典Kista科學城於1999年開始改造其產業、商業及社區發展,目的是將科學城建設成宜居和快速成長的科學城,讓科學城內的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留住優秀人才。瑞典最大的購物中心Kista廣場、Kista科學塔、商業街、電影院等文化娛樂等城市功能設施不斷完善。更加宜居的環境吸引了眾多人才——近年來地區總人口增長了4000戶,Kista科學城也成為了創新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的科學“城”。

創新時代的每一分進步,源頭都是我們的思想解放。當時代的弄潮兒,就要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激發每一個人腦海裡那些聰明的設想,不斷開闢新行業、提供新職業、開拓新的經濟社會活動面,使之成為國家和民族進步的活力之源。

——人民日報

東灘顧問置身于城市開發領域已15年,這些年裡,我們見證了無數起政府和產業地產開發商之間的拉鋸戰——政府希望開發商全力以赴做產業,最好10年內不要考慮盈利問題;而開發商又經常借著產業名號拿地,大肆做房地產開發。然而,產業真的不盈利嗎?商業模式只能是商住貼補產業?產業地產商住項目真的這麼難以啟齒?政府和開發商如何尋找平衡點?

1、創新公園的概念內涵

結合世界新一代創新區發展規律,東灘顧問認為,政府和開發商的“兩個極端需求”能夠重新找到平衡點——“創新公園”——融合“產業、社區、文化”的新一代城市創新空間。正如引言中提到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最大的突破是解決了小鎮和農村的建設用地瓶頸,我們認為,順應創新區發展趨勢,在不久的將來,創新公園也許能夠和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一樣,突破城市更新和產業園區中“產業用地和商住用地”瓶頸,成為下一個國家戰略關鍵字和影響全國的現象級產品。

其實,在上海市總規中,率先提到了一類創新空間載體:科技商務社區(TBC產業社區)——強化與創新經濟和創新發展相適應、更好吸引全球創新創業人才的服務設施和服務環境,是創新功能、產業功能、文化功能和城市功能融合發展的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功能區。

相較於“TBC產業社區”,“創新公園”更強調內部生態性和外部開放性。

① 創新公園是一個三生融合的“微型公園城市”

圍繞人的需求,以生態為基底、以科創為動力、以人文為靈魂,構建城市發展的創新單元。

② 創新公園是一個創新驅動的“城市活力細胞”

創新公園強調“聚落式創新”,通過集聚大、中、小、微等不同能級的企業,構築企業生態,以聯合研發、共用經濟、跨界碰撞的新模式,為城市更新、園區轉型植入“產業創新基因”。

③ 創新公園是一個內外聯動的“城市生命體”

其運用城市生活學理念,像一個生命體一樣,既自成體系又能對外交流,重視開放性和對外交流性。

2、創新公園的創新之道

放眼國際案例、立足項目實操,我們總結了創新公園的開發要點,提出了創新公園的產品模型。

① 空間創新——從“園區城市”到“公園城市”

自1979年招商局在深圳創辦全國第一個工業園開始,工業園模式迅速在全國範圍內複製推廣,“園區城市”成為中國城市的現有格局。在創新回歸城市的大潮下,這類城市的創新難以為繼,亟需尋找新的創新空間模式以推動城市持續發展。創新公園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提出的能夠集聚創新要素的新創新空間——一個細胞式、聚落型、開放性的有機產業社群,一個個創新公園組成了創新公園城市。

從空間形態上來看,創新公園主要表現在一核、一帶、一底、三聚落。

圖:創新公園空間形態

一核——細胞核

是產業創新DNA,具有強大的複製性,將成為區域的產業創新中心、技術轉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就如特色小鎮的“小鎮客廳”。

一帶——細胞膜

是公共服務帶,包括商業、社區、公建等服務,既對內服務本公園企業及人群,又是創新公園的對外介面,融入整個城市的服務網路。

一底——細胞質

是創新公園的基底,是一個綠色、生態、科技的創新環境。

三聚落——細胞器

是創新公園的產業、生活、文化交流的功能單元,與創新核互動,承載產業、生活、文化、開放等眾多功能。

國際上有不少成功園區(城區)就是採用這種空間格局,讓創新和城市融合的更加緊密,如緯壹科技城、馬斯達爾城;我們在專案實操過程中,也用這種理念規劃了不少項目,如招商局芯雲穀(2016年中國十大最值得期待園區、2017年最具投資價值產業園區)以及在蘇州某項目中率先提出了創新公園的概念,打造成蘇州第三次創業和城市反覆運算升級的樣板項目。

② 產業創新——從“烏合之眾”到“創新生態”

在蘇州某專案的規劃過程中,我們重點對比了蘇州和深圳兩個城市的創新能力——深圳是如何趕超蘇州、趕超上海,成為中國創新城市排行TOP2的。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深圳最大的優勢在於“活力企業在深圳的創新土壤中一代代萌芽成長”。以部分企業的成長軌跡為例,可以大致勾勒出深圳的企業的“成長生態”(如圖示),每一代都能看到他們轉型和成長的生命週期,深圳的土地上,每過十年就會誕生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我們稱其為“猛虎+狼群+蟻群”的企業森林生態體系。

我們希望在創新公園裡能夠集聚這樣一群企業:

猛虎型企業——行業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強勢帶動產業快速強鏈補鏈,引領行業革新,並且通過建設大企業生態鏈下的創新企業中心,一方面自身的不斷創新,另一方面帶動一大批其他的創新企業共同成長,持續引領行業創新。

狼群型企業——活力型創新企業。

這些企業是行業的創新主體,它們具備核心技術、對市場有快速的反應及適應能力、極強的協作能力,還能夠合縱連橫,具有較大的行業競爭優勢。

蟻群型企業——小微企業。

這類企業的集聚,能夠形成集群效應,它們對產業變遷的趨勢有靈敏的洞察力,對生態圈夥伴有強大的號召力,以“雙創”氛圍和平臺集聚初創企業快速集聚,建立社群圈子。

③ 功能創新——從“生態宜居”到“科技人文”

創新公園是一個彰顯科技人居的微型城市。我們相信,在未來,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一定是科技手段。創新公園是立足“未來城市”人居生活,打造科技人居、產業創新、城市服務三大類城市核心功能,融合文化交流、智慧城市、生態環境三大類城市環境功能的微型城市,體現以人文本的理念。一方面催生城市和產業活力,另一方面能夠成為城市建設的標杆和樣板專案。如下圖示。

創新公園的功能,主要圍繞三條線構建,其一是服務于城市的全生命週期,體現為城市發展動力的轉變、科技在城市發展中的應用;其二是服務于企業的全生命週期,滿足企業從0-1-100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其三是服務于人的全生命週期,滿足人從嬰兒期-老年期不同階段的發展需求。

服務于城市的全生命週期。縱觀歷史,科技創新與技術應用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反覆運算升級的關鍵要素。

創新公園聚焦未來城市科技創新及技術成果轉化,如:新材料、資訊技術、新能源、智慧製造、現代交通、生物技術、現代食品製造、現代農業等科技,集聚科創所需的關鍵要素,推動城市反覆運算升級。主要表現的功能項目有:企業研發總部、資源集成平臺、孵化器集群、科技城市展示區、科研機構分支或平臺、城市科技體驗中心等。

服務于企業的全生命週期。圍繞企業的種子期、成長期、成熟期、拓展期、反覆運算期提供創業服務、研發服務、生產服務、市場服務等多種服務,主要的功能專案有孵化器、公共技術平臺、小試中試平臺、、企業研發總部、共用生產基地、共用物流基地、共用倉儲基地、成果轉化中心、科技試驗田等。

服務于人的全生命週期。從幼兒到老人,從工作到生活,打造覆蓋全齡、全人群、全時段關懷的創新公園:以更具前瞻性和人性化的硬體設備和人文服務,打造集智慧化科技、人性化服務、全齡段需求為一體的全生命週期產業配套模式,讓創新創業無後顧之憂。

綜合而言,圍繞三大生命週期線,立足5大關鍵要素,打造18個主要功能業態,構建出創新公園的功能體系。

創新回歸城市已經成為行業內的共同認識,城市需要做的就是以更加開放、更加包容、更加契合的姿態去迎接這一波創新大潮,尊重創新規律、搶佔政策先機、擁抱創新時代!

上海東灘顧問 · 肖璐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