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從醫50年,只開藥不打針,反對濫用抗生素!“不打針爺爺”走了

全國著名兒科專家、河北省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皓夫教授于2018年1月24日6時56分在河北省兒童醫院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 享年88歲。

年過八旬的他本該在家裡頤養天年, 可他卻依舊每天奔波在家和醫院之間堅持出診;身患18種疾病的他, 本該接受家人的照顧, 可他卻依舊負病前行, 呼籲人們少用抗生素;行醫50多年, 堅持開藥治療, 只為一名休克的患兒進行過肌肉注射, 被孩子親切地稱為“不打針爺爺”。

胡皓夫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龍游縣, 曾任華山冶金醫學專科學校、石家莊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校長、河北省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衛生部抗生素合理應用全國普及計畫專家、畢生致力於兒科臨床實踐與教學、科研工作, 共發表論文100餘篇, 獲省科技進步獎5項, 中華醫學會科技獎等獎項。

胡教授的先進事蹟

先後入選《世界人物辭海》、

《自然科學人物》、

《中國當代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等。

“不打針也能治病, 為什麼非要打啊”

“別害怕, 這位白大褂爺爺不打針。 ”曾經在胡皓夫出診現場, 經常能聽到家長這樣安慰孩子。

聽到家長們的說法, 胡皓夫曾笑著說, “不打針也能治病, 為什麼非要打啊?”說起兒童治病現狀, 胡皓夫曾說, “5歲以下的孩子根本不適合打肌肉針。 ”因為打針部位不準確, 可能會損傷神經, 或引起其他症狀, 消毒不嚴格的還會造成感染。

胡皓夫教授生前曾在央視的一次採訪中提到:“從1989年開始, 我基本上就沒給孩子打過針, 尤其是5歲以下的小孩, 儘量不要做肌肉注射,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90%是病毒感染, 也就是90%的病人不需要用抗生素, 但是我們其中70%、80%都用了抗生素。

一個病程大概一周左右, 這種病人最好休息, 多喝水, 即使不吃藥他也可以自然恢復。 ”

8毛錢治好了高燒病

“不打針的醫生爺爺”從醫數十年, 也曾遭到過家長的質疑。

幾年前, 一對年輕夫婦匆忙找到胡皓夫, 孩子高燒, 什麼藥都沒能退掉。 胡皓夫仔細查看孩子病情後開出了藥方, 當孩子家長花8毛錢買了藥時, 已經開始計畫帶孩子繼續尋醫。 可他們沒想到, 孩子用藥時間不久, 體溫竟然漸漸退了下去。

“也有一些家長,總是要求給孩子打針輸液,還得用價格高的藥。”胡皓夫有些氣憤地說,藥不是越貴越好,用得合適的才是好藥。這種真心為患者著想的做法,讓胡教授受到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信賴。

生前一直反對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對於預防細菌感染性疾病效果非常好;用不好,抗生素在殺害人體內病菌的同時,還會促使病菌‘反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耐藥性。”胡教授介紹說。

胡教授曾經接診過一位5歲的小患者,過去一生病總是高燒不退,父母帶她到北京、上海的醫院都看過,均不見效,而且小小的年齡對多種抗生素藥物都有了耐藥性,大多數抗生素用在她身上根本沒有效果。

胡教授解釋說,因為抗生素用得太多,使患者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不僅是使人體產生抗藥性,延誤治療,而且還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實際上,90%的小兒感冒及感冒引起的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胡教授說,中國是濫用抗生素現象最嚴重的國家。

據1995~2007年疾病分類調查統計顯示,中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30%至40%。“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用藥不當,劑量不足則達不到療效,過量則可能會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兒童是抗生素最大的受害者。”胡皓夫曾憂心忡忡地說。

退休十幾年依舊堅持出門診

胡教授後來患有嚴重的痛風和關節腫大,使他行走不便、握筆困難,連開處方都很費勁兒,但他卻拒絕別人代筆。

胡教授幾十年如一日,早上7時就到醫院,他說因為來的都是孩子,早來點可以節省孩子們上學的時間,並且秉承“能吃藥堅決不打針”的治療原則,對症下藥,絕不因追求一時的療效而濫用抗生素。退休十幾年,他仍然堅持出門診、查病房,他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治療更多的孩子,幫助更多的孩子從抗生素濫用中解脫出來。

同時,胡教授也在用多種方式積極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希望能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方面,家長們要瞭解一些醫藥知識,不要迷信抗生素;另一方面,醫院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相關部門也應考慮出臺有關規定進行約束。“醫學是專業也是事業,是技術也是藝術。

這樣的認識是成為一名優秀兒科醫生的潛質。兒科醫生要建立自己的診斷思路,減少遺忘和無序,從而使自己臨危不懼、急中生智。”

醫者仁心德為先

“醫,乃仁術也。”這是胡皓夫的座右銘,半個多世紀的從醫路上,胡皓夫始終堅持“作為醫生,仁義道德應該放在首位。”

當時的河北省衛生廳曾為胡皓夫特批了30元的特需專家掛號費,他得知後,馬上表示了反對,後來一直堅持著一般專家的9元掛號費。“查房時,我常能看到農村的家長,就著鹹菜吃饅頭,是為了省錢給孩子看病。”

胡皓夫皺起了眉頭,“省下20元,他們就能給孩子多買點藥。”胡皓夫生前曾羅列了他一個月的收入:3300元的退休費,1300元的返聘金,600元的國務院特殊津貼。“我的老同事和老同學中,就我一個還在堅持上班,但我最窮。”胡皓夫曾笑著說。

八十八載年華似水,醫海沉浮求童康健。如今,斯人已逝,但胡皓夫教授“醫術精湛德為先,醫者仁心為患兒”的拳拳之心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願胡皓夫教授一路走好。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陳雪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崔靖

“也有一些家長,總是要求給孩子打針輸液,還得用價格高的藥。”胡皓夫有些氣憤地說,藥不是越貴越好,用得合適的才是好藥。這種真心為患者著想的做法,讓胡教授受到了孩子和家長們的信賴。

生前一直反對抗生素濫用

“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對於預防細菌感染性疾病效果非常好;用不好,抗生素在殺害人體內病菌的同時,還會促使病菌‘反抗’,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耐藥性。”胡教授介紹說。

胡教授曾經接診過一位5歲的小患者,過去一生病總是高燒不退,父母帶她到北京、上海的醫院都看過,均不見效,而且小小的年齡對多種抗生素藥物都有了耐藥性,大多數抗生素用在她身上根本沒有效果。

胡教授解釋說,因為抗生素用得太多,使患者對抗生素有了耐藥性。不僅是使人體產生抗藥性,延誤治療,而且還容易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實際上,90%的小兒感冒及感冒引起的發燒、上呼吸道感染等,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胡教授說,中國是濫用抗生素現象最嚴重的國家。

據1995~2007年疾病分類調查統計顯示,中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占總體聾啞兒童的30%至40%。“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每種抗生素的抗菌譜不同,用藥不當,劑量不足則達不到療效,過量則可能會增加藥物的毒副作用,兒童是抗生素最大的受害者。”胡皓夫曾憂心忡忡地說。

退休十幾年依舊堅持出門診

胡教授後來患有嚴重的痛風和關節腫大,使他行走不便、握筆困難,連開處方都很費勁兒,但他卻拒絕別人代筆。

胡教授幾十年如一日,早上7時就到醫院,他說因為來的都是孩子,早來點可以節省孩子們上學的時間,並且秉承“能吃藥堅決不打針”的治療原則,對症下藥,絕不因追求一時的療效而濫用抗生素。退休十幾年,他仍然堅持出門診、查病房,他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治療更多的孩子,幫助更多的孩子從抗生素濫用中解脫出來。

同時,胡教授也在用多種方式積極呼籲別再濫用抗生素,希望能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方面,家長們要瞭解一些醫藥知識,不要迷信抗生素;另一方面,醫院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相關部門也應考慮出臺有關規定進行約束。“醫學是專業也是事業,是技術也是藝術。

這樣的認識是成為一名優秀兒科醫生的潛質。兒科醫生要建立自己的診斷思路,減少遺忘和無序,從而使自己臨危不懼、急中生智。”

醫者仁心德為先

“醫,乃仁術也。”這是胡皓夫的座右銘,半個多世紀的從醫路上,胡皓夫始終堅持“作為醫生,仁義道德應該放在首位。”

當時的河北省衛生廳曾為胡皓夫特批了30元的特需專家掛號費,他得知後,馬上表示了反對,後來一直堅持著一般專家的9元掛號費。“查房時,我常能看到農村的家長,就著鹹菜吃饅頭,是為了省錢給孩子看病。”

胡皓夫皺起了眉頭,“省下20元,他們就能給孩子多買點藥。”胡皓夫生前曾羅列了他一個月的收入:3300元的退休費,1300元的返聘金,600元的國務院特殊津貼。“我的老同事和老同學中,就我一個還在堅持上班,但我最窮。”胡皓夫曾笑著說。

八十八載年華似水,醫海沉浮求童康健。如今,斯人已逝,但胡皓夫教授“醫術精湛德為先,醫者仁心為患兒”的拳拳之心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願胡皓夫教授一路走好。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陳雪

攝/河北青年報記者崔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