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橫跨沙俄、蘇聯和俄羅斯:戰鬥民族一艘船用了100年

近日, 據俄黑海艦隊的官方消息稱, 黑海艦隊的潛艇救援艦“公社”號將單艦出航, 在黑海海區進行救援演習——單艦出航進行演習對於一艘軍艦而言不算什麼, 但“公社”號潛艇救援艦已經服役足足有一百零二年, 是世界上仍在現役活動中的, 最古老的軍艦了。

圖為出發前往演習的“公社”號。 注意該艦側面斷斷續續的明顯紋路, 這是“公社”號在建造時所使用的鉚接工藝的特徵, 現代軍艦則基本使用焊接工藝。 “公社”號原名“沃爾霍夫”, 是沙皇俄國時期設計的潛艇救援艦。 這句話說出來或許沒幾個人能相信——如此時髦的“雙體船”居然是百年前設計並製造的?答案是肯定的。 “公社”號在設計之初要安置兩個船體, 為的就是能在潛艇救援或維修時, 方便將潛艇安置在兩個船體之間, 像船塢那樣維修潛艇。

圖為建成時的“公社”(當時名沃爾霍夫號)艦艇救援艦。 碩大的門架和雙體設計一直存續到今天, 也為這艘軍艦帶來了持久的生命。 在“公社”號服役半個世紀之後, 它已經不再適應原本的潛艇救援手段了——即便是蘇聯新服役的常規潛艇, 尺寸也已經較“公社”號的船體間空間來得大。 但蘇聯海軍並沒有讓“公社”號退役,

而是為它準備了“新玩具”——微型潛艇。

圖為在“公社”號艦體空間中被吊放入水的“AS-28”小型潛艇。 從70年代開始, 該艦就停止了傳統的維修和打撈潛艇任務, 而轉向使用小型潛水/深潛器進行水下作業。 由於如牆壁般的兩個船體擋住了海浪, 所以即使外部海況較為惡劣,

小型潛艇依舊能“平靜入水”, 上浮後也不用害怕遇上惡劣的海況而回收失敗, 甚至是進水沉沒。

圖為美國海軍“鴿子”號潛艇救援艦。 幾乎是在與此同時, 大洋彼岸的美國海軍也意識到了雙體救援艦的優勢——在“長尾鯊”號核潛艇失事後,

美國海軍迅速開發出了用於人員救出的專業深潛器,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深潛救生艇“DSRV”。 但在遠洋海區, 重達40噸的深潛救生艇想要被安全投放, 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為此, “鴿子”號潛艇救援艦也採用了雙體設計, 為中間的作業區域留出一個搖擺和波浪影響都相對較低的“井”式空間, 還在其上配備了吊重能力達到了75噸的吊車。

圖為演習中的“公社”號潛艇救援艦。設計它的俄國人肯定沒有想到,“公社”號會以這個方式在百年後繼續服役,更不會想到美國人在該艦服役五十年後居然效仿建造了新型的雙體潛艇救援艦——這當然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歪打正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公社”號的雙體設計的確有其前瞻性,才能讓這條看似平常,甚至是簡陋的潛艇救援艦當上“三朝元老”,無論在帝俄,蘇聯還是俄國時期都好評不斷了。

圖為中國海軍雙體海洋調查船。該船將主要用於水聲探測領域,其雙體設計的用意實際上和“公社”號相差無幾,都是為了增強耐波能力,使作業平臺更為平穩。但除此之外,中國海軍現役的925和926兩型潛艇救援/支援艦都還是單體設計,作業時安置在尾部的絞車搖擺幅度較大。

為拉動25噸的LR7型微型潛艇,926型潛艇救援艦不得不將整體噸位提升到近萬噸的水準,這才確保了艦艉處大型纜車的穩定運作。但在惡劣海況時,該艦的作業環境恐依舊堪憂——若要確保中國潛艇部隊能安全無憂地走向海洋深處,“公社”號潛艇救援艦長青不衰的原因或許很值得借鑒一番。(利刃)

圖為演習中的“公社”號潛艇救援艦。設計它的俄國人肯定沒有想到,“公社”號會以這個方式在百年後繼續服役,更不會想到美國人在該艦服役五十年後居然效仿建造了新型的雙體潛艇救援艦——這當然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歪打正著,但不可否認的是,“公社”號的雙體設計的確有其前瞻性,才能讓這條看似平常,甚至是簡陋的潛艇救援艦當上“三朝元老”,無論在帝俄,蘇聯還是俄國時期都好評不斷了。

圖為中國海軍雙體海洋調查船。該船將主要用於水聲探測領域,其雙體設計的用意實際上和“公社”號相差無幾,都是為了增強耐波能力,使作業平臺更為平穩。但除此之外,中國海軍現役的925和926兩型潛艇救援/支援艦都還是單體設計,作業時安置在尾部的絞車搖擺幅度較大。

為拉動25噸的LR7型微型潛艇,926型潛艇救援艦不得不將整體噸位提升到近萬噸的水準,這才確保了艦艉處大型纜車的穩定運作。但在惡劣海況時,該艦的作業環境恐依舊堪憂——若要確保中國潛艇部隊能安全無憂地走向海洋深處,“公社”號潛艇救援艦長青不衰的原因或許很值得借鑒一番。(利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