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新報告:中國線民7.72億 “手機族”占比97.5%

清晨走出家門, “刷”開一輛共用單車騎到地鐵站去上班;中午, 利用午休時間在電子政務平臺繳納水電煤氣費;下班回家, 在外賣APP上買的飯菜送來時還熱氣騰騰……在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副主任張曉看來, “衣食住行買買買”已成為當前國人網路生活的重要內容。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31日發佈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 2017年, 廣大人民群眾在共用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了更多獲得感。 記者對報告進行了梳理, 看看過去一年, 國人擁有哪些網路新生活?

共用單車騎行距離可繞地球75萬圈

報告顯示, 截至2017年12月, 我國線民規模達7.72億, 其中手機線民規模達7.53億, 占比97.5%。 7億多“手機族”的生活基本需求, 與日益完備的互聯網服務緊密結合。

網上外賣已經成為線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報告顯示, 我國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到3.43億, 較2016年底增加1.35億。

其中, 手機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到3.22億, 增長率達到66.2%。

“2017年, 移動互聯網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移動資料量持續擴大。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分析師郝麗陽說:“以手機為中心的智慧設備, 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 車聯網、智慧家電促進‘住行’體驗升級, 構築個性化、智慧化應用場景。 ”

再來看共用單車。 作為2017年下半年使用者規模增長最為顯著的互聯網應用類型, 截至去年年底, 共用單車國內使用者規模已達2.21億, 占線民總體的28.6%, 使用者規模半年增加1.15億, 增長率達到108.1%。

“在提升出行效率方面, ‘共用單車+地鐵’較全程私家車的出行方式, 效率提升了約17.9%。 ”張曉說, 在節能減排方面, 共用單車用戶騎行超過299.47億公里, 相當於繞地球75萬圈,

減少碳排放量超過699萬噸。

六成線民線上辦“政”事

報告指出, 截至2017年12月, 我國使用網上支付的使用者規模達到5.31億, 其中, 手機支付使用者規模增長迅速, 達到5.27億。 我國移動支付使用者規模持續擴大, 使用者使用習慣進一步鞏固。

“2017年, 移動支付深入綁定個人生活。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分析師王濤說, 技術進一步提升了移動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生物識別技術日趨成熟, 指紋識別已被大規模使用, “刷臉”也開始初步商用。

同時, 繼打車、外賣、購物等個人消費服務場景之後, 移動支付進一步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 郝麗陽說, 據統計, 有六成線民使用線上政務服務。 政務服務線上化速度明顯加快, 線民線上辦事使用率顯著提升。

“政務服務內容不斷細化, 支付寶、微信開通政務服務入口並逐步完善服務內容, 從車主服務、政務辦事到醫療掛號、充值繳費等全方位覆蓋用戶生活。 ”郝麗陽說, 此外, 政務新媒體及服務平臺也不斷擴展服務範圍, 助力政務服務的智慧化。

四成使用者願掏腰包看視頻

2017年, 網路娛樂類應用使用者規模保持高速增長, 強烈的市場需求、政策的鼓勵引導、企業的資源支援共同推動網路文化娛樂產業進入全面繁榮期。

“隨著大屏手機的普及, 手機與電腦、電視、平板電腦等設備收看視頻的體驗差距明顯減小, 同時由於手機在私人化、碎片化等方面的明顯優勢, 使得用戶愈發傾向使用手機收看網路視頻。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分析師郭悅說,

調查資料顯示, 2017年國內網路視頻使用者付費比例達到42.9%, 相比2016年增長7.4個百分點, 且用戶滿意度達到55.8%, 預計未來仍將保持較高速的增長趨勢。

網路文學方面, 截至去年12月, 網路文學使用者規模達到3.78億, 在線民中的使用率為48.9%, 其中手機網路文學使用者規模為3.44億。 郭悅認為, 得益於國內數位內容版權制度的不斷完善, 原創內容的扶持和聽書業務的發展成為2017年網路文學行業變化的兩個重要特點。 此外, 良好的行業營收也推動網路娛樂廠商加大對內容創作者的扶持力度, 為網路娛樂內容的繁榮發展打下基礎。

(見習編輯:於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