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日科學家:1925年3月15日,微生物學家李季倫出生


他的研究很小, 小到只能用顯微鏡去觀察;他的研究又很大, 關係著國計民生, 祖國榮譽。 他是李季倫, 一個一心撲在科學研究上, 用燃燒生命的奉獻, 執著于研究的科學家。

1925年3月15日, 李季倫, 出生于河北省樂亭縣。 他的童年無憂無慮, 受孟昭英的影響, 從小就立志做一名科學家。 中學時, 生物學課上老師講到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和遺傳定律, 讓年幼的李季倫對生物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43年, 李季倫考入了中央大學生物系。 雖然學校的條件很差, 但是在這裡, 很多老師都是著名的教授, 他們有著淵博的知識和剛正不阿的精神, 滿足了李季倫孜孜不倦的求知欲, 這使他的學校生活倍感充實, 影響著他的精神世界。

“學成於思, 業精於勤, 勇攀科學高峰。 ”這是李季倫的名言, 也是他一直用行動見證的信念。 在他的行程裡, 好像永遠沒有節假日, 也沒有寒暑假。 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在科研崗位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 李季倫在科研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58年, 在國內, 李季倫首次研製成功了植物生長激素——赤黴素, 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後來, 他又研究制出了赤黴素有效成分GA3含量達90%以上的產品, 被國家列為食品級產品, 用於啤酒釀造業, 還打入了國際市場;1973年, 李季倫開始了動物增重激素——“玉米赤黴烯酮”的研究, 並與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共同研製了“玉米赤黴醇”。 在用於北京、河北等地養殖場試驗後發現, 增重效果顯著且無副作用, 效果和當時從美國進口的產品效果一致。

這一研究成果, 不僅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也打破了美國在此產品上的全球壟斷局面;之後, 他又陸續研製成功了“阿維菌素”、“伊維菌素”等農用發酵產品。 除此之外, 李季倫還在國內首先證實了根瘤菌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自生固氮, 打破了根瘤菌脫離植物寄主不能固氮的論點。

只為服務中國大農業, 畢生傾注微生物。 短短的十幾個字, 卻涵蓋了李季倫一生的目標和事業。 一生做好一件事不容易, 一生做好為人民服務這件事更不容易, 但是李季倫做到了, 他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和對科學的態度感染著每一個人, 用他真真切切的愛國情, 一直激勵著每一個人。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