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與死神較量的120分鐘——寧縣二院一天內成功搶救兩例急性心梗患者

1月19日, 寧縣第二人民醫院先後接到兩例由120救護車轉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院方緊急開通綠色通道, 快速啟動急救流程, 在120分鐘之內成功對兩名患者實施了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術。 這是甯縣第二人民醫院於2017年6月成立胸痛中心以來, 首次一天內成功對兩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介入治療。

當天上午, 家住甯縣良平鎮良平村的76歲老人陳某, 因突然出現劇烈胸痛伴大汗淋漓, 被家人緊急送往良平鎮衛生院救治。 接診後, 良平衛生院工作人員迅速對老人進行了初步檢查和診斷, 同時將診斷病情通過“基層胸痛中心網路”微信群上傳。

“我們在微信群裡看到了初步的檢查結果, 然後立即與院內外聘專家進行會診, 決定實施急診支架介入治療, 同時開通綠色通道, 做術前準備工作。 ”寧縣第二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楊平告訴記者, 120分鐘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黃金時間, 每拖延1分鐘, 心肌壞死率越高, 導致患者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中午12時10分, 經過1個小時的車程, 患者從良平鎮衛生院轉入寧縣第二人民醫院, 醫護人員迅速與患者家屬溝通, 並展開相關檢查和急救工作。 12時30分, 患者直接進入導管室, 由外聘專家主刀, 院內醫生團隊配合實施冠狀動脈造影+支架植入術, 經過1個多小時的搶救, 術後患者胸痛症狀明顯緩解。

另一位患者于當天晚上8時轉入後迅速進入導管室實施手術。 目前, 兩名患者生命體征平穩。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 常危及生命。 目前, 全國每年有近70萬例心肌梗死(簡稱心梗)發生, 但僅有3.5萬例獲得了及時規範的救治。 “大多數患者及家屬目前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認識不足, 沒有意識到及時就醫的重要性, 發病後很長時間才到醫院就診, 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此外, 基層醫院救治水準不高, 急診通道不暢, 規範的治療體系不完善,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血管再通的時間。 ”楊平說。

救治心肌梗死, 一方面要有規範的救治體系, 比如區域協同救治體系;另一方面也要有診療手段,

包括再灌注手段和藥物使用規範。 目前, 寧縣第二人民醫院已建立基層胸痛中心和區域協同救治網路, 近3年來共計開展心血管介入類手術1000多台。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 時間就是生命。 2014年, 我國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 確定每年的11月20日為“心梗救治日”。 1120的寓意有兩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後要迅即撥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的黃金時間為120分鐘, 從發病至開通梗死血管如能在120分鐘內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 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