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移動互聯網還沒淘汰它們,盤點仍在使用的電腦技術

最近幾年相信我們都對科技的開展都深有感觸, 在這個移動互聯網年代, 一部手機走全國現已不是什麼天方夜譚。 而移動互聯網仍未停下前行的腳步, 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應用還會為日子帶來更多的便利。 不過, 充滿著高科技的互聯網, 其實也並不是處處都那麼的先進。 雖然技能一日千里, 但移動互聯網上仍然充斥著不少續命有方的老技能。 高科技的互聯網上到底有什麼古玩技能?一同來看看吧。

移動付款必不可少的二維碼

移動付款可謂是移動互聯網給予社會的一大奉送, 支付寶微信現已浸入了日子的方方面面,

很多朋友現已很久沒有碰過紙鈔了。 二維碼在移動付出上的應用之廣泛, 也無須多言, 雖然聲波、NFC等都可以充當移動付出的橋樑, 但二維碼仍佔據著控制性的位置。 不過, 很多人並不知道, 在先進的移動付出傍邊, 二維碼這個存在卻是不折不扣的老古玩。

移動支付真正流行起來, 也就這兩三年, 但二維碼的前史卻能夠追溯到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 在20世紀的80年代, 已經有多種二維碼誕生;而現在移動付出廣泛運用的QR碼, 則是在1994年由日本DW公司所創造的。 沒錯, 現在互聯網付出的左膀右臂, 其實是近三十年前的產品, 這張未老的寶刀, 時至今日仍在不斷剁斷很多男女的手。 而日本卻說還沒有收取我們的費用還真是可笑。

二維碼能夠如此歷久彌新, 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它無需佔有很大的面積, 就能夠用各種幾許形狀顯示出冗長的字串, 就算二維碼圖片含糊, 電腦手機依然有很大概率能夠正確辨認傍邊蘊含的資訊, 這可比讓攝像頭OCR一段文字靠譜多了。 業界很早就認識到了二維碼的重大意義, 例如我國的物品編碼在1993年就現已開端對各類二維碼進行研究。

正因為二維碼在小小面積中就能夠藏有雜亂的資訊, QR碼的規劃也十分易於辨認, 因而被廣泛應用到各種需求手機、電腦需求辨認實體資訊的範疇傍邊,

移動付出就是其間的典型。 但也因為此種特性, 二維碼也經常被用於邪門歪道, 想要弄一段惡意程式碼到碼裡邊釣魚, 不要太簡略, 因為安全方面的危險, 用二維碼進行移動付出, 一度也飽嘗爭議, 央行乃至曾經在2014年叫停二維碼支付。

除了支付, 二維碼還在移動互聯網的方方面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過是金子總該發光, 在2016年支付清算協會向支付機構下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徵求意見稿), 在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範(試行)》, 規範了二維碼所需遵循的安全標準。 二維碼這塊陳年老金子, 在可見的未來還會發光好長一段時間。

互聯網上無處不在的JPG圖片

二維碼在很多情況下, 還是要轉換成圖片顯示的, 例如在支付寶微信中保存收款碼等等。 支付寶的二維碼會保存為JPG格式的圖像, 這和網上海量圖片的格式都是一樣的。 作為失真壓縮圖像的典型, JPG圖片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依然有著相當廣泛的應用。

JPG是網路圖片的主流,相信這點大家都沒有疑問

但實際上,JPG也是一項古董級別的技術了。JPG的全稱是JPEG,JPE小組在1986年就已經成立,在1992年出爐了JPG圖像的第一版標準——毫無疑問,JPG圖像壓縮技術也是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的老兵。JPG有不少優點,例如體積小,畫質還可以,還能夠進行遞增式編碼,這是很適合網路使用的——當網速不夠的時候,JPG圖片可以先顯示一個模糊的輪廓,然後再整張圖慢慢變清晰,就算最終圖片沒有完全讀取出來,也能看到大致的內容。

JPG已經落伍,同樣的原片100%壓縮成JPG和WebP,JPG畫質更差體積更大

不過,作為一名老將,JPG其實並不先進,它有著不少替代方案。例如JPEG2000,畫質比JPG更好的同時體積也更小;又例如Google力推的WebP,相比JPEG可以把圖片大小減少40%,現在Chrome已經廣泛支持WebP,而WebP開源這點也很利於推廣。但是,考慮到相容方面的問題,考慮到相容性等問題,JPG依然流行不減當年。更何況以現在的網路頻寬和多數人的顯示器,人們對JPG還是比較滿意的,而且JPG壓縮速度很快,專利已經過期,非常適合製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JPG這名老兵已經稱不上出類拔萃,但仍有發光發熱的餘地。

鬥圖不可或缺的GIF動圖

其實時至今日,互聯網上很多圖片格式都仍是老古董,JPG自不用說,微信二維碼圖片使用的PNG格式,也是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技術。不過,在眾多古董圖片格式當中,GIF尤為值得一提,因為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它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然而GIF依然大紅大火,生命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古老的GIF現在可是鬥圖神器

GIF的歷史甚至長達30年,它在1987年就已經誕生——對於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來說,某種技術能夠被廣泛使用長達30年,無論如何也值得大書特書了。GIF的一大特點就是圖片會動,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它毅然擔當起了鬥圖神器的職責,嬉笑怒駡有了GIF,妙趣橫生。

然而,GIF終歸是落伍的技術。如果你留意過,應該很清楚GIF的畫質之差,完全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偏偏GIF的體積還不小,一張240P解析度、時長10秒的GIF,體積可以高達5M。試問現在還有什麼動起來的視頻,能有這麼殘暴的表現?

二十秒的微信小視頻畫質完爆GIF,還帶聲音,體積只有區區1.7M,GIF是做不到的

GIF最多只支援256色,現在主流的視頻和圖片基本上都是1600萬色的真色彩;GIF壓縮比低,半分鐘的微信小視頻不到2M,比GIF畫質更好解析度更高還帶聲音。因此,其實大家都在努力淘汰GIF,微信小視頻是一個,Google則在狂推WebM(和WebP基於同樣技術),而iPhone在很長時間內,就直接不支援GIF了——這和當年不支持Flash的做法是類似的。

GIF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為在HTML5普及之前,想要在網上看點動起來的東西,要麼GIF,要麼Flash。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HTML5早已經普及,流覽器也已對各種Video元素有了良好支援。雖然GIF仍很流行,但衰敗應該只是遲早問題。然而事情的發展總出乎人們的意料,一直對GIF不予支持的iOS,在最新版本中突然就轉性了。在iOS11的相冊中,GIF也可以動起來了,相冊甚至多了一個動畫的分類儲存GIF。隨著iOS向舊時代妥協,GIF應該還會流行相當長的時間。

iOS11相冊支持GIF動圖,蘋果還是向舊時代妥協了,但不得不說這樣的確更加便利

線上音樂欽點主流的MP3

又是一個大家都相當熟悉的名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人習慣上網聽歌,傳統的本地音樂播放機日漸式微。而網路音樂最流行的音訊格式,依然是MP3。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其實MP3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手。

MP3在1991年就已經誕生,隨後在1992年相關演算法成為了MPEG標準的一部分,在1994年、1995年發佈了相關編碼器以及選定副檔名後,MP3音訊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作為有損音訊壓縮的代表,MP3的音質不錯,壓縮率令人滿意,而且支持流媒體傳輸,到現在它依然如日中天,被各大音樂網站欽點為主流。

不過,以現在的目光來看,MP3也是比較落後的音訊格式了。和相同是失真壓縮的AAC比較,MP3的壓縮率和音質都要更差,256kbps碼率的AAC,音質就要比320kbps的MP3表現得更好。MP3之所以沒有被篩選,主要還是占得了先機。

MP3比AAC誕生得早太多了,Win體系對MP3供給廣泛支撐的時分,AAC甚至都還沒有誕生。相同,老設備老播放機對MP3的支撐也是適當超卓,而比較晚誕生的AAC就沒有這些優勢了。當然,得益於蘋果的推行,AAC現在的相容性也不錯,但人們早已經接受了MP3,況且大多數人也聽不出AAC音質上的優勢,加之AAC編碼稍慢,所以音樂檔還是習氣製作成MP3。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MP3在一切的音訊範疇都是王者,實際上除了音樂檔,MP3幾乎在一切範疇都不佔優勢。例如網路視頻,例如數位電視,這些範疇要求音訊保真的情況下,可以更流暢地傳輸,因此壓縮率更高、音質更好的AAC就成為了首選。數位電視和網路視頻可比線上音樂受眾更多,從這方面來說,AAC現已遠比MP3盛行。再過十幾年,也許MP3會在一切範疇中都被淘汰?

總結一下

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前浪是否一定會死在沙灘上,既要看自身的體現,也要考慮前史進程。有的老技能仍然可以適應新年代,那它持續大展神通也是理所當然;而某些老技能雖然現已顯露疲態,但卻被前史遺留問題牢牢釘住,沒有沖沒在年代的浪潮傍邊,也令人感歎造化弄人。你還知道什麼在移動互聯網中被廣泛運用的古玩技能?歡迎和我們分享評論!

JPG是網路圖片的主流,相信這點大家都沒有疑問

但實際上,JPG也是一項古董級別的技術了。JPG的全稱是JPEG,JPE小組在1986年就已經成立,在1992年出爐了JPG圖像的第一版標準——毫無疑問,JPG圖像壓縮技術也是可以追溯到近30年前的老兵。JPG有不少優點,例如體積小,畫質還可以,還能夠進行遞增式編碼,這是很適合網路使用的——當網速不夠的時候,JPG圖片可以先顯示一個模糊的輪廓,然後再整張圖慢慢變清晰,就算最終圖片沒有完全讀取出來,也能看到大致的內容。

JPG已經落伍,同樣的原片100%壓縮成JPG和WebP,JPG畫質更差體積更大

不過,作為一名老將,JPG其實並不先進,它有著不少替代方案。例如JPEG2000,畫質比JPG更好的同時體積也更小;又例如Google力推的WebP,相比JPEG可以把圖片大小減少40%,現在Chrome已經廣泛支持WebP,而WebP開源這點也很利於推廣。但是,考慮到相容方面的問題,考慮到相容性等問題,JPG依然流行不減當年。更何況以現在的網路頻寬和多數人的顯示器,人們對JPG還是比較滿意的,而且JPG壓縮速度很快,專利已經過期,非常適合製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JPG這名老兵已經稱不上出類拔萃,但仍有發光發熱的餘地。

鬥圖不可或缺的GIF動圖

其實時至今日,互聯網上很多圖片格式都仍是老古董,JPG自不用說,微信二維碼圖片使用的PNG格式,也是始於上世紀90年代的技術。不過,在眾多古董圖片格式當中,GIF尤為值得一提,因為從技術的角度來說,它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然而GIF依然大紅大火,生命力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古老的GIF現在可是鬥圖神器

GIF的歷史甚至長達30年,它在1987年就已經誕生——對於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來說,某種技術能夠被廣泛使用長達30年,無論如何也值得大書特書了。GIF的一大特點就是圖片會動,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它毅然擔當起了鬥圖神器的職責,嬉笑怒駡有了GIF,妙趣橫生。

然而,GIF終歸是落伍的技術。如果你留意過,應該很清楚GIF的畫質之差,完全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偏偏GIF的體積還不小,一張240P解析度、時長10秒的GIF,體積可以高達5M。試問現在還有什麼動起來的視頻,能有這麼殘暴的表現?

二十秒的微信小視頻畫質完爆GIF,還帶聲音,體積只有區區1.7M,GIF是做不到的

GIF最多只支援256色,現在主流的視頻和圖片基本上都是1600萬色的真色彩;GIF壓縮比低,半分鐘的微信小視頻不到2M,比GIF畫質更好解析度更高還帶聲音。因此,其實大家都在努力淘汰GIF,微信小視頻是一個,Google則在狂推WebM(和WebP基於同樣技術),而iPhone在很長時間內,就直接不支援GIF了——這和當年不支持Flash的做法是類似的。

GIF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為在HTML5普及之前,想要在網上看點動起來的東西,要麼GIF,要麼Flash。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HTML5早已經普及,流覽器也已對各種Video元素有了良好支援。雖然GIF仍很流行,但衰敗應該只是遲早問題。然而事情的發展總出乎人們的意料,一直對GIF不予支持的iOS,在最新版本中突然就轉性了。在iOS11的相冊中,GIF也可以動起來了,相冊甚至多了一個動畫的分類儲存GIF。隨著iOS向舊時代妥協,GIF應該還會流行相當長的時間。

iOS11相冊支持GIF動圖,蘋果還是向舊時代妥協了,但不得不說這樣的確更加便利

線上音樂欽點主流的MP3

又是一個大家都相當熟悉的名詞。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人習慣上網聽歌,傳統的本地音樂播放機日漸式微。而網路音樂最流行的音訊格式,依然是MP3。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其實MP3也是一名身經百戰的老手。

MP3在1991年就已經誕生,隨後在1992年相關演算法成為了MPEG標準的一部分,在1994年、1995年發佈了相關編碼器以及選定副檔名後,MP3音訊被應用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作為有損音訊壓縮的代表,MP3的音質不錯,壓縮率令人滿意,而且支持流媒體傳輸,到現在它依然如日中天,被各大音樂網站欽點為主流。

不過,以現在的目光來看,MP3也是比較落後的音訊格式了。和相同是失真壓縮的AAC比較,MP3的壓縮率和音質都要更差,256kbps碼率的AAC,音質就要比320kbps的MP3表現得更好。MP3之所以沒有被篩選,主要還是占得了先機。

MP3比AAC誕生得早太多了,Win體系對MP3供給廣泛支撐的時分,AAC甚至都還沒有誕生。相同,老設備老播放機對MP3的支撐也是適當超卓,而比較晚誕生的AAC就沒有這些優勢了。當然,得益於蘋果的推行,AAC現在的相容性也不錯,但人們早已經接受了MP3,況且大多數人也聽不出AAC音質上的優勢,加之AAC編碼稍慢,所以音樂檔還是習氣製作成MP3。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MP3在一切的音訊範疇都是王者,實際上除了音樂檔,MP3幾乎在一切範疇都不佔優勢。例如網路視頻,例如數位電視,這些範疇要求音訊保真的情況下,可以更流暢地傳輸,因此壓縮率更高、音質更好的AAC就成為了首選。數位電視和網路視頻可比線上音樂受眾更多,從這方面來說,AAC現已遠比MP3盛行。再過十幾年,也許MP3會在一切範疇中都被淘汰?

總結一下

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前浪是否一定會死在沙灘上,既要看自身的體現,也要考慮前史進程。有的老技能仍然可以適應新年代,那它持續大展神通也是理所當然;而某些老技能雖然現已顯露疲態,但卻被前史遺留問題牢牢釘住,沒有沖沒在年代的浪潮傍邊,也令人感歎造化弄人。你還知道什麼在移動互聯網中被廣泛運用的古玩技能?歡迎和我們分享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