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伊利PK蒙牛:勝!

說起我國乳業的巨頭伊利和蒙牛, 大家一定不陌生, 這兩大公司淵源頗深, 都集中在我國北部的牧業大省內蒙古。 而說到他們的前世, 就不得不提及兩個重要人物—鄭懷俊和牛根生。 鄭懷俊曾是牛根生的“伯樂”, 一手將牛根生從洗瓶工提攜到了伊利副總經理的位置。 之後由於種種原因, 牛根生於1999年成立了“蒙牛乳業“, 草原上的兩匹“牛”開啟了近20年的霸主爭奪戰。

伊利PK蒙牛:勝

從公司的營業收入, 我們不難發現, 20年霸主爭奪戰中有兩個重要的轉捩點:

一是2006年, 蒙牛的營業收入首次超過伊利,

二是2012年伊利的營業收入反超蒙牛乳業。

為了瞭解轉變的原因, 小編為朋友們獨家整理了近20年來兩大公司的重大事件。

從公司大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 06年蒙牛營業收入反超伊利主要原因在於團隊的快准狠的發展:

03-05年蒙牛廣告的推銷的成功, 蒙牛先後成為央視標王, 中標超級女聲, 請太空人代言, 2005年收入成功過億, 並率先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00億、300億;同時, 產品上不斷創新把常規的牛奶分成早餐奶、晚上好奶;再者, 又對人群進行細分, 推出針對兒童、女性、高端人群牛奶。

但是, 隨著牛根生06年辭去總裁, 11年辭去公司董事長,

牛根生創業團隊正逐漸撤離蒙牛, 蒙牛團隊換上了職業經理人, 求穩求品質的同時失去了狼性進攻的兇猛特質。 而伊利團隊, 在潘剛的帶領下, 依舊保持著來自內蒙的“蒙派”風格。

因此, 2012年, 伊利營業收入再次反超蒙牛, 並從收入、淨利潤、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來看, 表現均好于蒙牛。 2015年兩者收入差距最大時超過了110億元。

那麼12年伊利主營業務收入反超蒙牛原因何在?

這也是整個事件戲劇性所在, 伊利“以牙還牙”, 以蒙牛超過他相似的原因反擊——強大的“廣告推銷+產品創新”。

那麼,這種優勢是可持續的麼?

從2017年半年報中,我們發現,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相似度非常高,都以液體乳、奶粉和冷飲產品為主。其中蒙牛液體奶占比接近90%,高於伊利82%。伊利的奶粉及冷飲產品的占比分別高於蒙牛相應產品3%。考慮到伊利17年上半年產品收入是蒙牛的3倍多,所以從絕對值角度來看,伊利股份各產品收入均高於蒙牛。

從公司官網上,我們能看到公司的主營產品相似度也很高。

但從資料上來看,相比競爭對手蒙牛、光明,伊利近五年的研發費用及增速均處於較高水準且效果顯著。2016年更是由80.26百萬元增至171.96百萬元,增速達114%。由於伊利對研發新品的重視,其新品收入占比迅速攀升,從2015的15.8%快速提升至2016年的22.7%。

2017年上半年,伊利的淨利潤為33.7億而蒙牛淨利潤為11億;2016年伊利淨利潤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2.2%,而蒙牛則出現虧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附屬雅士利國際因奶粉產品和業務進行商譽減值約25-30億;因14年原奶價格上升而產生的庫存大包粉清倉帶來虧損6億元;聯營公司(現代牧業)年度虧損和高的銷售、廣告和管道費用。

總的來說,截至17年6月,伊利市占率約為32%,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到2020年,伊利市占率將會提升至40%。

伊利產品細分

除了與同行相比之外,公司的產品品質及各產品發展空間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編就從幾個產品類別來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1、奶粉

二胎政策+奶粉註冊制推動奶粉行業洗牌,伊利有望搶佔百億市場空間。

增量市場主要受益於全面二胎政策(2016.01.01正式實施)。而存量市場則受益於那份註冊制政策。2018.01.01奶粉註冊制正式實施,現有品牌中超過75%將淘汰出局。根據CFDA資料及註冊制規定,政策推出後,我國市場上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數量將由2000多個減至不超過528個,超過75%的品牌將被淘汰,將留出140億市場空間。

那麼,這些市場空間有多少會被伊利佔有呢?研究發現,被淘汰的小品牌多集中於三四線城市,伊利可憑藉自身強大的管道深度、廣度和品牌知名度迅速填補空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多以管道為導向,這使國外大牌爭奪小品牌退出後的空白市場較為困難。多家券商保守預計18年伊利奶粉收入增速在15%~20%。

2、液態奶 & 優酪乳

液態奶方面,我國目前液態奶(包含優酪乳)市場規模3000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優酪乳將引領液態奶增速,在液態奶占比將由16年的35%躍升至21年的50%。

伊利在液態奶市場上的地位優勢如何?我們主要從有機奶和常溫優酪乳兩個方面來看。

有機奶毛利高,疊加消費升級,將迎來快速增長。據聖牧招股說明書披露,中國有機液態奶零售市場有望由2013年的19億元增至2018年的25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8.5%。目前,伊利有機液態奶年認證產能達12.6萬噸,僅次於聖牧,由於伊利有機原料奶的供給有限,有機乳製品業務收入占比較低,未來有望通過外延並購解決有機原料奶供給不足從而提高市場佔有率。

常溫優酪乳方面,安慕希銷售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107%,市占率38.3%,反超莫斯利安成為常溫優酪乳第一品牌。2016年第四季度安慕希在常溫優酪乳的市占率創新高,12月達到41.7%,未來將保持市占率領先地位。

3、常溫乳酸菌

常溫乳酸菌目前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88億美元,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我國常溫乳酸菌市場16年市場規模133億,17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超200億。

這部分產品市占率前五企業差距較小,且每年排名變化較大,暫無龍頭出現。受益伊利強大的管道力和品牌力疊加行業增長,2016年暢意100%增速高達2154%,市占率從0.5%迅速攀升至8.4%,成為行業市占率第六,未來有望成為常溫乳酸菌行業龍頭。

4、冷飲

冷飲產品供應鏈及費用端較高,季度性明顯,且伊利冷飲產品在我國市占率已為NO.1,這裡我們就不再展開了。

5、創新產品

最後,就是伊利的創新產品了,也就是所謂的大健康領域。這也是最吸引小編的部分,小編覺得這個部分的未來可以說是“前途無量”。對標以乳製品起家的全球龍頭雀巢和達能,2016年,雀巢營業收入912億美元,達能營業收入243億美元,分別是伊利營收的10.5倍和2.8倍。但乳製品收入僅占比分別16%、49%,且近年來該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伊利未來要長足發展,在保證乳製品健康發展的同時,開拓非乳製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公司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

早在2014年,公司將願景改為“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表明公司產品戰略已由液體乳及乳製品向大健康類食品轉變。同年推出核桃乳是公司第一次從動物蛋白延伸到植物蛋白的跨界嘗試。2017年6月,公司每益添推出活菌型果汁飲料,從乳品跨界到果汁領域;9月,公司推出輕代食和健康營養零食品牌“斯穀”,12月16日推出的植選豆乳也印證了公司佈局“大健康”領域的決心。

蒙牛目前市值為1000億,只有伊利的一半,而與伊利銷售額的差距,則從2011年的領先變成了2015年的落後百億。牛根生再也坐不住了:2016年9月,牛根生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回歸蒙牛。當年,蒙牛的營業收入就由15年的落後112億縮小到65億。不知牛根生回歸後的蒙牛會不會再現反超伊利的輝煌?

我們拭目以待。

那麼,這種優勢是可持續的麼?

從2017年半年報中,我們發現,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相似度非常高,都以液體乳、奶粉和冷飲產品為主。其中蒙牛液體奶占比接近90%,高於伊利82%。伊利的奶粉及冷飲產品的占比分別高於蒙牛相應產品3%。考慮到伊利17年上半年產品收入是蒙牛的3倍多,所以從絕對值角度來看,伊利股份各產品收入均高於蒙牛。

從公司官網上,我們能看到公司的主營產品相似度也很高。

但從資料上來看,相比競爭對手蒙牛、光明,伊利近五年的研發費用及增速均處於較高水準且效果顯著。2016年更是由80.26百萬元增至171.96百萬元,增速達114%。由於伊利對研發新品的重視,其新品收入占比迅速攀升,從2015的15.8%快速提升至2016年的22.7%。

2017年上半年,伊利的淨利潤為33.7億而蒙牛淨利潤為11億;2016年伊利淨利潤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2.2%,而蒙牛則出現虧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附屬雅士利國際因奶粉產品和業務進行商譽減值約25-30億;因14年原奶價格上升而產生的庫存大包粉清倉帶來虧損6億元;聯營公司(現代牧業)年度虧損和高的銷售、廣告和管道費用。

總的來說,截至17年6月,伊利市占率約為32%,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到2020年,伊利市占率將會提升至40%。

伊利產品細分

除了與同行相比之外,公司的產品品質及各產品發展空間也是很重要的。下面小編就從幾個產品類別來和大家一起看一下:

1、奶粉

二胎政策+奶粉註冊制推動奶粉行業洗牌,伊利有望搶佔百億市場空間。

增量市場主要受益於全面二胎政策(2016.01.01正式實施)。而存量市場則受益於那份註冊制政策。2018.01.01奶粉註冊制正式實施,現有品牌中超過75%將淘汰出局。根據CFDA資料及註冊制規定,政策推出後,我國市場上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數量將由2000多個減至不超過528個,超過75%的品牌將被淘汰,將留出140億市場空間。

那麼,這些市場空間有多少會被伊利佔有呢?研究發現,被淘汰的小品牌多集中於三四線城市,伊利可憑藉自身強大的管道深度、廣度和品牌知名度迅速填補空缺。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多以管道為導向,這使國外大牌爭奪小品牌退出後的空白市場較為困難。多家券商保守預計18年伊利奶粉收入增速在15%~20%。

2、液態奶 & 優酪乳

液態奶方面,我國目前液態奶(包含優酪乳)市場規模3000億元,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元。其中優酪乳將引領液態奶增速,在液態奶占比將由16年的35%躍升至21年的50%。

伊利在液態奶市場上的地位優勢如何?我們主要從有機奶和常溫優酪乳兩個方面來看。

有機奶毛利高,疊加消費升級,將迎來快速增長。據聖牧招股說明書披露,中國有機液態奶零售市場有望由2013年的19億元增至2018年的25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68.5%。目前,伊利有機液態奶年認證產能達12.6萬噸,僅次於聖牧,由於伊利有機原料奶的供給有限,有機乳製品業務收入占比較低,未來有望通過外延並購解決有機原料奶供給不足從而提高市場佔有率。

常溫優酪乳方面,安慕希銷售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107%,市占率38.3%,反超莫斯利安成為常溫優酪乳第一品牌。2016年第四季度安慕希在常溫優酪乳的市占率創新高,12月達到41.7%,未來將保持市占率領先地位。

3、常溫乳酸菌

常溫乳酸菌目前全球市場規模已經超過288億美元,並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我國常溫乳酸菌市場16年市場規模133億,17年預計市場規模將超200億。

這部分產品市占率前五企業差距較小,且每年排名變化較大,暫無龍頭出現。受益伊利強大的管道力和品牌力疊加行業增長,2016年暢意100%增速高達2154%,市占率從0.5%迅速攀升至8.4%,成為行業市占率第六,未來有望成為常溫乳酸菌行業龍頭。

4、冷飲

冷飲產品供應鏈及費用端較高,季度性明顯,且伊利冷飲產品在我國市占率已為NO.1,這裡我們就不再展開了。

5、創新產品

最後,就是伊利的創新產品了,也就是所謂的大健康領域。這也是最吸引小編的部分,小編覺得這個部分的未來可以說是“前途無量”。對標以乳製品起家的全球龍頭雀巢和達能,2016年,雀巢營業收入912億美元,達能營業收入243億美元,分別是伊利營收的10.5倍和2.8倍。但乳製品收入僅占比分別16%、49%,且近年來該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伊利未來要長足發展,在保證乳製品健康發展的同時,開拓非乳製品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公司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嘗試。

早在2014年,公司將願景改為“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表明公司產品戰略已由液體乳及乳製品向大健康類食品轉變。同年推出核桃乳是公司第一次從動物蛋白延伸到植物蛋白的跨界嘗試。2017年6月,公司每益添推出活菌型果汁飲料,從乳品跨界到果汁領域;9月,公司推出輕代食和健康營養零食品牌“斯穀”,12月16日推出的植選豆乳也印證了公司佈局“大健康”領域的決心。

蒙牛目前市值為1000億,只有伊利的一半,而與伊利銷售額的差距,則從2011年的領先變成了2015年的落後百億。牛根生再也坐不住了:2016年9月,牛根生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回歸蒙牛。當年,蒙牛的營業收入就由15年的落後112億縮小到65億。不知牛根生回歸後的蒙牛會不會再現反超伊利的輝煌?

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