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未來五年,我省將如何“治理”核與輻射?

今天, 省環保廳召開2018年度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會議。 我省是核大省與核技術利用大省。

省環保廳輻射源安全監管處處長楊有儀對2017年12月1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復的《四川省核與輻射安全和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進行瞭解讀。

值得關注的是, 《規劃》對“十三五”總體目標進行了細化, 分領域提出提高核技術利用安全水準、放射性污染防治水準、監管體系水準、監測能力建設水準、核與輻射應急水準、科技創新水準以及公眾溝通水準共7項規劃目標, 同時, 在核技術利用安全、放射性廢物處置、核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4項定量化指標,

並系統安排了“十三五”我省核與輻射安全工作的6項重點任務:

在“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方面, 《規劃》要求進一步明晰各級監管機構的職責分工, 建設獨立監管、部門協作、權責分明、運轉高效、分工負責的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 完善體制機制, 構建獨立的、權威的監管執法體系。

在“推進核與輻射環境監測工作”方面, 《規劃》要求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完善全省輻射環境品質監測網路, 加強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 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品質保證。

在“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方面, 《規劃》要求完成我省伴生放射性礦現狀調查和輻射環境現狀普查,

推進伴生放射性礦廢渣安全處置、建設伴生放射性礦廢渣處置示範工程、土壤放射性污染治理、高危放射源線上監控系統建設, 強化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與防護設施(設備)檢查與運行維護。

在“加強核與輻射應急回應”方面, 《規劃》要求完善應急預案, 強化輻射事故應急回應與處置能力, 建立健全企業輻射安全管理和事故應急的責任主體體系, 加強應急處置技術及防護材料研究, 加強應急監測防護器材及物資貯備, 建立輻射安全風險分級管理體系。

在“科技創新”方面, 《規劃》要求加強科研和自主創新, 增強技術支撐能力, 進行稀土等伴生礦勘采冶過程放射性污染控制技術與應用研究,

開展輻射環境品質專項調查。

在“安全公眾溝通工作”方面, 《規劃》要求開展科普宣傳, 做好公眾參與和資訊公開, 建立科普教育培訓基地。

關於《規劃》在市(州)的實施, 《規劃》提出要細化地方“十三五”輻射安全重點任務, 在“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再上新臺階”、“持續推進核與輻射環境監測工作”、“做好放射性污染治理工作”、“加強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回應”、“推進科技創新工作”, 以及“做好核與輻射安全公眾溝通工作”方面, 要結合地方實際, 制定相應實施方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