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不得不知的痛風小常識

1.痛風病的診斷需要做哪些檢查?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

(1)血尿酸:是診斷痛風的最重要的檢查項目。

(2)尿酸排泄率:尿酸排泄率是同時結合血液中尿酸、肌酐和尿液中尿酸、肌酐計算的尿酸排泄水準。

用於瞭解患者是尿酸水準。

(3)血糖、血壓、甘油三脂、總膽固醇:是痛風患者經常出現的異常生化指標。

(4)血肌酐、尿素氮、穀草轉氨酶、穀丙轉氨酶、血常規:服用痛風藥物之前應作肝腎功能檢查, 因在白細胞減少和肝腎功能異常時有些藥物不能服用。

(5)腎臟B超、尿常規:瞭解高尿酸血症或藥物對腎臟的損害情況。

(6)關節腔穿刺檢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 腫脹關節腔內可有積液以注射針抽取滑囊液檢查是痛風診斷的金標準。 滑囊液的白細胞計數一般在1~7×109/L, 主要為分葉核粒細胞。 無論接受治療與否, 絕大多數間歇期的患者進行關節滑囊液檢查仍可見有尿酸鹽晶體。

‍2.作檢查前需要注意什麼?怎樣留取尿液?

囑患者無論有無尿意, 都於晚7點排空尿液, 丟棄。 取一個乾淨器皿, 將晚七點到第二天早晨7點間每次排尿的全部尿液都留在該器皿中。 混勻尿液後, 取3~5ml尿液, 測定12小時尿尿酸及尿肌酐。 同天早上靜脈採集空腹血測定血尿酸和血肌酐。

3.痛風患者平時應該監測哪些指標?多長時間監測一次?

痛風患者平時最重要的監測指標是血尿酸, 其次, 因為痛風易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紊亂, 又因服藥或疾病本身影響肝腎功能, 故痛風患者在監測血尿酸的同時, 也應同時監測血壓、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穀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標。 如患者病情較平穩,

處於疾病的緩解期或慢性期, 條件允許, 可每日監測血壓、血糖, 也可3至5天監測一次血壓、血糖, 因為這兩項指標的檢測相對容易實現。 而對於甘油三酯、總膽固醇、穀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血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標, 需要採集空腹血液, 所以這些指標可以半個月至一個月監測一次。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如果患者處於痛風急性期, 對血尿酸等的監測則更為嚴格, 應3至5天監測一次。 總之, 原則性的理論知識應用的前提是患者的身體狀況, 對於各項指標的監測應以患者的病情變化為准, 不應死搬硬套, 而延誤檢查和治療。

‍4.服用降尿酸藥物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尿酸值?尿酸降到多少可不再服用降尿酸藥物?不服用降尿酸藥物需要多長時間監測一次血生化?

如果是第一次吃藥, 吃藥後3天到1周監測1次, 急性期半個月監測1次, 慢性期半個月到1個月監測1次。 病情緩解後能不能停藥因人而異, 因病情而異, 血尿酸降到正常水準可能是藥物作用, 而不是自身代謝的結果, 所以不能自行停藥。 如果血尿酸降到300μmol/L以下,應根據醫囑緩慢減少藥量, 迅速減藥只會使病情反彈。 如果不服用藥物, 需要1個月監測1次血生化。

‍5.服用降尿酸藥物需要注意什麼事項?

(1)急性期不能服用降尿酸藥物, 只能服用依託考昔類如安康信、秋水仙堿等控制病情的藥物。

(2)秋水仙堿在緩解期和慢性期需小劑量服用, 以防止痛風二次發作或急性期發作。

(3)小蘇打片可以鹼化尿液,

防止尿酸沉積。 血尿酸值大於480μmol/L時, 開始服用小蘇打片, 小於560μmol/L時每日3片(0.5毫克/片), 大於560μmol/L時每日6片。 有高血壓或腎結石的患者可改用枸櫞酸鉀鈉類如友來特, 既可以鹼化尿液, 又能化解結石。

(4)服用別嘌呤醇時需從小劑量開始, 並應多飲水, 半個月監測一次肝功、腎功和血常規。

(5)苯溴嗎隆類如立加利仙需要和小蘇打同時服用, 有利於尿酸排出, 否則尿酸會沉積於腎臟, 導致腎結石的發生。 腎結石和腎功能不全是禁忌症, 服用前應做B超確定有無腎結石。

(6)依託考昔類如安康信對慢性期的骨性關節炎效果好, 特別是慢性期骨關節受到尿酸侵蝕的患者。

‍6.為什麼要測體重、腰臀圍?多長時間測一次?

腰圍: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脂肪的發育情況。 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準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脂肪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併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準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我們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或是否肥胖,常常用到體重指數,其計算方式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注:中國成人的分類標準是以24為篩查超重的切點,28為篩查肥胖的切點。用公式表示就是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為體重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

然而,體重指數卻不能測量出脂肪到底囤積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一個人即便整體算不上超重或者肥胖,但如果腰部積聚過多的脂肪,對健康也會造成嚴重威脅。所以體檢時除了測算身高體重指數,還應測量腰圍臀圍比,以便及早發現隱患。“腰圍臀圍比”(WHR)是近年來用於衡量成年人體形是否正常的一個指數。腰臀比=腰圍(釐米)÷臀圍(釐米)。腰臀比的理想比值是:男性為0.85~0.90,女性為0.75~0.80。通常評判標準正常成年女性:小於等於0.85;男性:小於等於0.90。腰臀比測量的意義在於評價身體脂肪的分佈,進而可以預測被測者是否有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痛風(代謝綜合症)的危險。調查發現,腰圍臀圍之比每上升0.1,男性的死亡率就上升34%,女性則上升24%。

應半個月至1個月測一次,最長3個月也應測1次,用來評估身體的基本健康狀況或是否肥胖的標準。

7.為什麼要監測血壓?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

血壓的測量間隔時間應該根據不同人群而區別分析:

(1)對新發現的高血壓患者,必須做24小時血壓監測,一是能幫助做出診斷,排除假性高血壓(患者一見到醫生血壓就升高,而在家測量並不高),發現隱性高血壓(在家檢查異常,去醫院量卻是正常的,這是因為一天24小時中血壓有波動)。二是幫助對高血壓進行分型和選藥。一天中血壓有變化,白天高,晚上低的,是“勺型高血壓”;血壓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變化不大的,是“非勺型高血壓”。一般來說,“勺型高血壓”患者的血管有張有弛,晚上能得以休息;“非勺型高血壓”血管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易患併發症,預後較差。兩者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

所以,新發現的高血壓患者、剛開始服用降壓藥者、調整藥量和換藥的患者,每天應測三次血壓,早起後一次,午睡後一次,晚睡前一次,連續測一個月,全部記錄下來。這三個自測的血壓就相當於一個簡易的24小時動態血壓,説明醫生給血壓分型、選擇藥物、判斷療效。

用藥後血壓已經控制平穩者,前半年可每週測量一次,選在早餐前後的某一固定時間;半年後可以每個月測量一次。

(2)鑒於目前高血壓發病年齡明顯提前,兒童高血壓患者也不少見,建議從青少年期就要開始有意識地監測血壓,每年1次。有高血壓家族史、自身比較肥胖的兒童,屬於高血壓病的易患人群,如果有條件,每年檢查2~3次為佳。

(3)健康的中老年人應常測血壓,如每1~2個月測一次,有助於及時發現新出現的血壓異常。

測血壓意義: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併發症,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病危害腦;高血壓病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危害心臟;高血壓病危害腎;瞭解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的血壓情況對於監測這些疾病是否對患者造成了更多損害也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患者很容易血壓升高,進而對心血管、心臟造成損害。

痛風患者如合併高血壓,可影響尿酸排泄,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顯。其機制可能是高血壓本身有引起腎功能減退的趨向,進而影響腎排泄尿酸的功能。

李長貴 主任醫師 |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準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脂肪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併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準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我們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況或是否肥胖,常常用到體重指數,其計算方式為: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

注:中國成人的分類標準是以24為篩查超重的切點,28為篩查肥胖的切點。用公式表示就是BMI<18.5為體重過輕,18.5≤BMI<24為體重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

然而,體重指數卻不能測量出脂肪到底囤積在人體的哪些部位。

一個人即便整體算不上超重或者肥胖,但如果腰部積聚過多的脂肪,對健康也會造成嚴重威脅。所以體檢時除了測算身高體重指數,還應測量腰圍臀圍比,以便及早發現隱患。“腰圍臀圍比”(WHR)是近年來用於衡量成年人體形是否正常的一個指數。腰臀比=腰圍(釐米)÷臀圍(釐米)。腰臀比的理想比值是:男性為0.85~0.90,女性為0.75~0.80。通常評判標準正常成年女性:小於等於0.85;男性:小於等於0.90。腰臀比測量的意義在於評價身體脂肪的分佈,進而可以預測被測者是否有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痛風(代謝綜合症)的危險。調查發現,腰圍臀圍之比每上升0.1,男性的死亡率就上升34%,女性則上升24%。

應半個月至1個月測一次,最長3個月也應測1次,用來評估身體的基本健康狀況或是否肥胖的標準。

7.為什麼要監測血壓?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

血壓的測量間隔時間應該根據不同人群而區別分析:

(1)對新發現的高血壓患者,必須做24小時血壓監測,一是能幫助做出診斷,排除假性高血壓(患者一見到醫生血壓就升高,而在家測量並不高),發現隱性高血壓(在家檢查異常,去醫院量卻是正常的,這是因為一天24小時中血壓有波動)。二是幫助對高血壓進行分型和選藥。一天中血壓有變化,白天高,晚上低的,是“勺型高血壓”;血壓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變化不大的,是“非勺型高血壓”。一般來說,“勺型高血壓”患者的血管有張有弛,晚上能得以休息;“非勺型高血壓”血管一直處於緊張狀態,易患併發症,預後較差。兩者的治療方案是不一樣的。

所以,新發現的高血壓患者、剛開始服用降壓藥者、調整藥量和換藥的患者,每天應測三次血壓,早起後一次,午睡後一次,晚睡前一次,連續測一個月,全部記錄下來。這三個自測的血壓就相當於一個簡易的24小時動態血壓,説明醫生給血壓分型、選擇藥物、判斷療效。

用藥後血壓已經控制平穩者,前半年可每週測量一次,選在早餐前後的某一固定時間;半年後可以每個月測量一次。

(2)鑒於目前高血壓發病年齡明顯提前,兒童高血壓患者也不少見,建議從青少年期就要開始有意識地監測血壓,每年1次。有高血壓家族史、自身比較肥胖的兒童,屬於高血壓病的易患人群,如果有條件,每年檢查2~3次為佳。

(3)健康的中老年人應常測血壓,如每1~2個月測一次,有助於及時發現新出現的血壓異常。

測血壓意義: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併發症,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因此提高對高血壓病的認識,對早期預防、及時治療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高血壓病危害腦;高血壓病引起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危害心臟;高血壓病危害腎;瞭解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患者的血壓情況對於監測這些疾病是否對患者造成了更多損害也非常重要,因為這些患者很容易血壓升高,進而對心血管、心臟造成損害。

痛風患者如合併高血壓,可影響尿酸排泄,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顯。其機制可能是高血壓本身有引起腎功能減退的趨向,進而影響腎排泄尿酸的功能。

李長貴 主任醫師 |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