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嶽感歎:醫生為何成為了糟糕的職業?!

導讀:一個全國著名兒科專家, 這麼窮, 不應去歌頌他的奉獻, 他的清心寡欲, 而是應該慚愧, 這麼好的醫生, 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 只能窮, 那麼, 醫療體制是不是出了問題呢?

作者:連岳

成為一個醫生, 教育週期長, 成本高, 工作壓力大, 時間長, 如果再加上收入不如人意, 那就是一個極其糟糕的職業。

不幸的是, 中國的醫生正在或已經變成這種糟糕的職業。 醫生反對自己的孩子成為醫生, 並非少數。 傳統以來, 醫生社會地位高, 受人尊重, 收入也高, 是比較完美的職業, 為何淪落到今天的地步?

答案很簡單, 醫生被奴役了。

不少醫生, 陶醉于這種奴役。 有更多人呼籲奴役醫生。

奴役聽起來很可怕, 似乎沒了。 其實奴役還廣泛存在。 奴役即他人可強迫使用你的身體。 你不願做的事情必須做, 你收費的事情必須免費做, 你收費高的事必須低收費做, 這些事情, 都或多或少有奴役的成分在, 即有一部分工作是強迫你做的。

自願交易不存在奴役, 自願交易即使虧本(這是經常發生的), 交易者也不得不認, 因為這是其自願選擇的後果。

中國醫生的服務是否屬於自願交易?不是。 他們的各種收費並非由市場決定, 而是由政府部門核准。 醫療是遠離市場的行業, 自然價值混亂, 好醫生的收入比該得的低, 他們少了重要的動力, 壞醫生又沒被市場淘汰,

他們可以繼續混下去。 也就是說, 只要沒有市場化, 中國的好醫生永遠處於被奴役狀態, 這樣的行業, 怎麼會好起來?

而關於醫療, 集中了中國人多數反市場的偏見, 包括但不限於:

市場化以後, 人就看不起病了;

每個人都應該看得起病;

窮人無法享受好醫療是社會的恥辱;

花小錢可以治大病;

讓醫生賺錢, 他們就會謀財害命;

……

這些偏見, 在一篇題為《含淚送別!8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 這才是醫者仁心》的熱文中, 可以體現, 宣洩情緒的轉發者, 看中的是“8毛錢治好高燒”, “不打針”, “這才是”。

連我這個外行都知道, 導致高燒的原因很多, 或有8毛錢治得好, 或有8萬塊治不好, 或不花錢也自愈了, 同樣一個高燒, 同樣高水準的醫生,

也會有不同判斷。 至於打針, 那是醫療技術的偉大進步, 打針也不是恥辱。

8毛錢治好高燒, 不打針, 並不是值得歌頌的事。 一歌頌, 無形中就制定了標準, 無知的家長們一去醫院, 要的就是8毛錢治不打針, 醫生怎麼辦呢?我想, 毫無責任心的醫生, 是可以按這個標準應付你, 反正是你的孩子治不好病, 關我什麼事?有點職業自尊的醫生, 就會很痛苦。 聽外行瞎指揮, 我的職業素養不允許, 按我自己的專業標準治病, 超過8毛錢還打了針, 會被譴責。

在同樣一篇報導裡, 全國著名兒科專家, 河北省兒童醫院名譽院長胡皓夫, 還有其他一些事蹟:河北省衛生廳曾為胡皓夫特批了30元的特需專家掛號費, 他得知後馬上表示反對, 後來也一直堅持著一般專家的9元掛號費。

胡皓夫生前曾羅列了他一個月的收入:3300元的退休費, 1300元的返聘金, 600元的國務院特殊津貼。 “我的老同事和老同學中, 就我一個還在堅持上班, 但我最窮。 ”

胡皓夫醫生自願放棄更高的收入, 這是他的權利, 沒什麼好說的, 我也一點不懷疑他的醫術醫德。 以他的專業素養, 可能也不會同意一些聳人聽聞的話語。

但是站在醫生的角度看, 站在年輕人規劃人生的角度看, 奮鬥成為全國著名兒科專家, 一個月不過幾千塊收入, 在老同事老同學中, 是最窮的人。 這樣的職業, 有什麼吸引力呢?

一個全國著名兒科專家, 這麼窮, 不應去歌頌他的奉獻, 他的清心寡欲, 而是應該慚愧, 這麼好的醫生, 在現行的醫療體制下,

只能窮, 那麼, 醫療體制是不是出了問題呢?

你應該不會反對胡皓夫成為老同學老同事中最富的人吧?是的, 只有這樣, 好醫生才會多起來。

遺憾的是, 假如胡皓夫富有, 人們就會覺得他不那麼高尚, 哼, 畢竟賺了大錢!因為過於迎合這種無知的、反市場的、視賺錢為邪惡的情緒, 醫生可能還將是個很糟糕的職業。 (原標題:醫生為何成了糟糕的職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