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太白山中藏美玉

和田玉美, 名揚天下;藍田玉潤, 譽美人心。 可要說太白山中有美玉, 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一個週六, 受邀參觀了位於渭河與其支流霸王河交匯處的陝西秦嶺太白玉集團公司, 在公司總經理佟肖的引導下詳細瞭解了太白山玉石的淵源、文化等情況, 參觀了太白玉原石及產品。

其實太白山中有美玉並非今日才發現。 據《舊唐書》第二十四卷《禮儀》章節中:“……初, 太清宮成, (唐玄宗)命工人於太白山采白石為玄元聖容……”地記載, 早在唐玄宗時期就有采“太白白石”的歷史。

而且,不僅采“太白山白石”“為玄元聖容”(即老子像)和為玄宗造像像置於太清宮供瞻拜,

而且也以“太白山白石”雕琢為李林甫等造像列於東殿, 更有隨後更為楊國忠、陳希烈等以“太白山白石”造像的記載。

《舊唐書》中還記載:“天寶八載六月……。 先是太白山人李渾稱於(太白山)金星洞仙人見語, 老人雲有玉版石記符《聖上長生久視》”云云。

記載中的“太白山白石”即就是太白山玉石中一種, 叫白玉, 因其色白如白瓷, 色澤純白晶瑩, 所以現在稱其“白瓷玉”。

以此看來, “太白山白石”的開採加工最晚當在1300多年前的玄宗時期, 而且在當時, “太白山白石”是作為唐宮廷造像的專屬用才。 以當時規制來看, 民間是不能開採、使用的, 就像宮廷密瓷、唐三彩一樣為專屬用品。 所以, 其使用範圍、使用量都不是很大。

這也就是後世對太白玉瞭解極少的原因。 當時的開採使用情況, 我們就只能從文獻典籍中瞭解一二了。

從地質角度來看, 太白山有死火山口大爺海, 曾有過火山活動和噴發現象發生。 而鑽石、玉石一般是在火山運動和噴發的特高溫環境中形成的。 太白山則具備這樣的條件。

太白山下的年輕人佟肖多年前偶見河谷山間有各種怪異的石頭, 便產生興趣, 偶然有一次將一塊奇石拿到西安請師傅開割雕刻。 玉工師傅見石, 驚奇地詢問料石的來源。 當切割開後, 更為驚奇, 他更是贊到:此玉質地堅硬, 為上好玉料。

從此以後, 佟肖便與太白山的石頭結下了緣。 他認真研究起了玉石原料的基本知識及採集、加工等藝術,

鑽研中國的歷史與玉石文化。

有著多年對太白玉研究的經驗, 佟肖詼諧地對我們說:你們休閒時也可以到河裡去撿撿看, 說不定會撿回一塊寶貝石頭呢。

說著他便現場指著原石向我們傳授起他的“撿石經”。 他說憑著自己的經驗, 玉礦石有幾個特點:一是花開富貴。 指的是玉礦石身上會由於高溫原因, 石面往往有波紋狀的或暗或明的弧線相互勾連, 構成如同花朵樣的花紋。 二是出生印記。 指的是石頭經過火山高溫在噴發後形成玉礦石時由於空氣介入而產生的氣洞。 三是天窗透亮。 是指太白玉料的透光窗。 四是色彩斑斕。 是指含有不同礦物質的成分而顯示出不同的色彩等等。 確實都是些很實用的“撿石”竅門。

他說如果發現石頭有這些特點, 就得仔細研究下, 說不定就有一塊上好的太白玉原料被你發現了。

說起“石經”來, 他如數家珍, 滔滔不絕。 能看得出他對家鄉對家鄉的太白玉滿滿的熱愛與執著。 從太白玉的歷史到現今的發展, 從太白玉的賞石開發到太白玉的文化內涵, 他一路娓娓道來, 深情依依。

憑藉對太白玉的徹透瞭解, 在探得了太白玉的礦脈基礎上, 2015年, 佟肖依託自己的秦皇園旅遊餐飲公司成立了陝西秦嶺太白玉集團公司, 辦起了太白玉加工廠, 使太白玉文化的影響不斷得到擴大。 在他努力下, 不僅他的“撿石“事業不斷發展, 還帶動了周圍的好多人。 有藉以休閒者、有藉以修性者、也有憑藉“撿石”撿出財富者……

在他的太白玉展廳中,

既有原石的展示, 也有加工後成品的展覽, 讓人們能夠看到一個個奇形怪狀、灰頭土臉或極有個性的石頭是怎樣搖身一變成為惹人喜愛的手鐲、項鍊、小掛件、中小型太白山玉雕工藝品。

兩年來, 公司收藏保護太白玉200多噸, 帶動周邊玉雕創意室20多家, 交易量達到1000萬元以上。

太白玉中有色澤純白晶瑩如白瓷的白瓷玉, 有色如黃金的黃金玉, 有如雞血鮮紅的雞血玉, 還有太白紫玉、翠玉等等, 色彩繁多, 品類豐富。 佟肖說, 最珍貴的是太白雞血玉, 其次為黃色、白色和青色。 這與全國玉石市場上 “一紅二黃三白四青”之說也是一致的。

為了發展壯大“太白玉”事業, 讓人們有一個瞭解、參與的機會, 佟肖邀請了省寶石協會及盆景賞石協會的專家們對“撿石” 愛好者們進行免費培訓指導。 隊伍在壯大、影響擴大。在他的 “石頭事業”帶動帶動下,附近有近一萬多人從事“撿石”,有許多人從中受益。

2017年,在省市縣各級的大力支持下,首屆“太白玉文化節”暨第二屆“太白玉研討會在眉縣秦皇園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及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勘院、寶石協會及盆景賞石協會的專家學者100多人濟濟一堂,共同圍繞“太白玉”研討交流。

這次會上,太白玉文化研究專家張曉光教授、雷引玲女士等專家學者紛紛發表研究成果,對太白玉的發展前景滿懷信心,對太白玉的品質多有褒揚,對太白玉的文化淵源和影響做了全面系統的討論交流。

“太白玉文化節”和“太白玉研討會”,使太白玉及其所蘊含的太白玉文化一步一步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走進人們的心裡,走出了眉縣、走出了寶雞、走出了陝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目前他們也已擬定上報了嚴格的太白玉標準,正在等待上級部門的批復。他們還規劃了300畝大的太白玉文化小鎮,使太白玉及文化加入到一帶一路的發展大流中,讓太白玉及其文化走出國門,走上更大的舞臺。

一個農村的青年,在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中,滿懷著對家鄉山水的摯愛,把自己的一個愛好和對家鄉之情做成了一項事業,真的不由讓人豎起大拇指。我感覺他仿佛就像自己鍾愛的一塊太白玉,心裡滿懷美好,光彩照人。

在參觀結束時,我不禁在微信圈配了精美的太白玉圖片,配發了這樣兩句文字來表達我參觀的感受,文字是“石無絲語自有品,人有胸懷興自高。(作者 楊燁瓊 整理:席彥斌) 編輯:王夢蘋

隊伍在壯大、影響擴大。在他的 “石頭事業”帶動帶動下,附近有近一萬多人從事“撿石”,有許多人從中受益。

2017年,在省市縣各級的大力支持下,首屆“太白玉文化節”暨第二屆“太白玉研討會在眉縣秦皇園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及陝西省國土資源廳、地勘院、寶石協會及盆景賞石協會的專家學者100多人濟濟一堂,共同圍繞“太白玉”研討交流。

這次會上,太白玉文化研究專家張曉光教授、雷引玲女士等專家學者紛紛發表研究成果,對太白玉的發展前景滿懷信心,對太白玉的品質多有褒揚,對太白玉的文化淵源和影響做了全面系統的討論交流。

“太白玉文化節”和“太白玉研討會”,使太白玉及其所蘊含的太白玉文化一步一步走進了人們的視線,走進人們的心裡,走出了眉縣、走出了寶雞、走出了陝西,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目前他們也已擬定上報了嚴格的太白玉標準,正在等待上級部門的批復。他們還規劃了300畝大的太白玉文化小鎮,使太白玉及文化加入到一帶一路的發展大流中,讓太白玉及其文化走出國門,走上更大的舞臺。

一個農村的青年,在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中,滿懷著對家鄉山水的摯愛,把自己的一個愛好和對家鄉之情做成了一項事業,真的不由讓人豎起大拇指。我感覺他仿佛就像自己鍾愛的一塊太白玉,心裡滿懷美好,光彩照人。

在參觀結束時,我不禁在微信圈配了精美的太白玉圖片,配發了這樣兩句文字來表達我參觀的感受,文字是“石無絲語自有品,人有胸懷興自高。(作者 楊燁瓊 整理:席彥斌) 編輯:王夢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