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福州行記:福建博物院

每到一個地方, 我都會去看它的博物館。 建築、美食、風景, 能讓我們體會到此時此地的生活, 但是如果想要更深刻地理解此時此地的源頭與由來, 還是得去博物館。

福建博物院離我住的三坊七巷很近, 坐落在福州市區最大的兩個市民公園的正中間。 西湖公園和左海公園一座在南、一座在北, 環抱著博物院, 所以這是一座山水之間的博物院。

我去博物院的那天, 下了一點朦朧細雨。 雖然此時是隆冬時節, 但是福州的氣候宜人, 風也不大, 有了一點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意境。

一路步行到博物院, 穿過西湖公園,

看到路上的行人也有很多不打傘的, 攜老扶幼在細雨中遊園, 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 跟福州的氣質很相宜——這裡的男女老少都很溫柔客氣, 長相白淨, 說話聲音也好聽, 很是恬淡。

福建博物院很大, 不僅有歷史博物展館, 還有自然博物展館和美術館。

其中關於本地文化的常設展有三個, 一個“戲曲大觀”重點展示地方戲曲文藝, 一個“意匠天工”重點展示本地傳統工藝精品, 最重要的一個展覽“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則展示了福建地區從舊石器時代至今的文明發展和血脈傳承。

看完這三個展覽, 我終於對閩越之地的傳承與文化, 有了一些皮毛的瞭解, 收穫甚多。

從舊石器時代開始, 福建地區就有人類聚居和繁衍, 是為本地的遠古先民。 當中原地帶進入青銅文明之後, 福建境內的“七閩”部落也創造了地獄特徵濃厚的土著文化, 並且也受到了中原禮樂和吳楚文化的一些影響, 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色彩。

越國被楚國滅亡之後, 一部分越王勾踐的後裔遷徙來到福建地區,

跟本地土著有了交流通婚, 形成了閩越族群。 秦朝一統後, 設置閩中郡, 福建地區正式納入中央王朝的管轄範圍。 再到秦朝末年, 各地起義反抗暴秦的時候, 福建地區義士無諸舉兵反秦, 並被漢高祖分封為閩越王。 閩越國在東南雄踞近百年, 在農耕、建築、制陶、冶鑄等方面都有著繁榮和進步, 直到被漢武帝發兵攻滅。

閩國古城復原圖

閩越國被滅之後, 福建地區一直處在人口稀少、發展緩慢的時期, 直到兩晉時期, 中原地區的族群為避免戰火南遷, 衣冠南渡帶來了大量的人口, 也傳播了中原地區的文化藝術和生產工藝, 令福建地區的又一次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歷史階段。

五代時期中央王朝政治動盪, 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 成為閩國的執政者。 王審知在位29年, 在本地培養人才、開闢海港, 為宋代福建的全面繁榮奠定了基礎。 到了宋元時期, 發達的海上貿易帶動了福建的快速發展和繁榮, 這一時期的福建不僅有精美的瓷器和絲綢, 也有不斷湧現的文化名人, 被稱為“海濱鄒魯”。

建盞

除了直觀地瞭解福建歷史文化之外, 這一次遊覽很重要的一個收穫是, 終於近距離觀賞到了兔毫建盞, 以及何朝宗的白瓷雕像。 這兩樣多年前就在書本中讀到的、念念不忘的陶瓷精品, 這次看到了實物, 實在是讓人久久駐足不願離去, 又感覺心滿意足十分舒坦。

文昌公·何朝宗制·白瓷

讀過了閩越發展的故事,欣賞了閩越文化的結晶,穿越了千萬年的歲月傳承,才能稍微多一點懂得這座城市,和生活在城市裡的人。

又感覺心滿意足十分舒坦。

文昌公·何朝宗制·白瓷

讀過了閩越發展的故事,欣賞了閩越文化的結晶,穿越了千萬年的歲月傳承,才能稍微多一點懂得這座城市,和生活在城市裡的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