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施甸姚關鎮垃圾熱解改變村莊面貌

“這兩年實行垃圾集中收運處理後, 我最大的感受是環境變得‘清秀’了。 原來村裡辦一場客事, 垃圾堆積如山, 要麼丟到河裡臭哄哄的, 要麼到自家地裡焚燒, 現在垃圾車運走就無事啦, 既乾淨, 又省心。 ”施甸縣姚關鎮河尾村村民楊彩菊高興地說。

沿著施孟公路進入河尾村, 一路上只見湛藍的天空下村莊道路潔淨明亮, 兩側綠植鬱鬱蔥蔥, 田邊溪水清澈明淨, 緩緩淌入河流……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 村內巷道常有老人在悠閒交談, 小村一片靜謐祥和的景象。 而在一年前, 這裡的河道卻是每天都聚集了河道上游的垃圾,

不堪入目。 當地幹部群眾看在眼裡, 急在心上, 但受資金制約, 一直沒有解決的辦法。

2014年, 姚關鎮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全鎮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鞏固經歷了長期地探索。 從垃圾處理來說, 最初是村“兩委”與村民簽訂承諾書, 通過村規民約明確村莊環境保護的責任。 在村“兩委”的帶領和監督下, 路上和河裡的垃圾少了許多, 但由於沒有硬體設備的支撐, 群眾在自行處理垃圾上仍然面臨著污染重、垃圾填埋場地選擇難等許多難題。 2014年以來, 該鎮蒜園與河尾垃圾熱解處理廠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 全鎮農村環境整治工作才逐漸步入規範化軌道運行, 集鎮、富陽、大烏邑、楊美寨、擺馬、河尾、陡坡7個村的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才得以有效解決。

在河尾垃圾熱解處理廠, 保潔員李朝忠在堆成小山的垃圾面前, 把建築垃圾、死亡動物、可焚燒垃圾逐一分類, 幹得熱火朝天, 他告訴記者, 垃圾廠每天要處理約10噸垃圾, 雖然工作很辛苦, 但看著周圍的環境好起來, 心裡很踏實。

目前, 全鎮正在實行“戶集—村收—公司運輸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理模式, 受益村農戶籌集垃圾清運管理費, 每戶年均60元, 村“兩委”定期收取交至施甸縣潤成村鎮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運營管理, 鎮、村、組三級環衛管理管護機制已然形成, 小河水更清、路更淨、天更藍。 楊麗娟 李 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