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習特會”為中美關係未來“把脈”

本報記者 張毅報導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履任後, 中美關係將向何處發展, 始終是各方關切的焦點。 回憶特朗普總統上任之初, 國際社會曾對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表示擔憂。 但近日“習特會”的順利開展, 無疑正在撥散這種擔憂的陰雲。

4月6日至7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 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了中美元首會晤。 這是美國新政府就職以來, 中美兩國元首首次會晤, 是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跨越太平洋的第一次握手。 各方媒體也將此次會晤稱為“習特會”。

在各界人士看來, 此次“習特會”基調積極、富有成果,

以此為新起點, 中美關係的大廈將建立得更牢更好。

合作基調凸顯

據悉, 今年是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上海公報》45周年。 45年前, 以尼克森總統訪華和中美《上海公報》發表為標誌, 中美關係駛入正常化軌道。 如今, 隨著特朗普總統的履任, 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形勢和層出不窮的地區挑戰, 中美兩國關係將如何繼續發展成了中美雙方、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而近日完滿結束的“習特會”, 無疑為中美關係將走向何處釋放了積極信號。

在會晤當天,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親自去機場迎接習近平主席。 而後, 美國“第一家庭”又為習近平主席奉上了精彩的中國文化表演, 特朗普總統外孫女和外孫演唱中文歌曲《茉莉花》並背誦《三字經》和唐詩。

在各界人士看來, 這次被稱為“習特會”的中美元首會晤, 意義重大且成果顯著。

外交部長王毅評價稱:“此次中美元首會晤十分重要、及時、有效, 達到了相互結識、增進瞭解、建立互信、凝聚共識的預期目的。 不僅完成了中美關係的平穩過渡, 也實現了新時期中美關係的良好開局。 這次會晤的重要價值和歷史意義在於, 雙方在最高層面為中美關係的未來明確了方向, 搭好了框架, 作出了頂層設計。 ”

上海歐洲學會學術研究部主任忻華評價稱: “從美方對於此次會晤的高規格安排可以看出, 美方十分重視中美關係的發展。 ”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戰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樊吉社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稱:“‘習特會’的重要意義在於,

為中美關係和國際關係注入了彌足珍貴的確定性, 更為中美建立友好關係定下良好基調。 ”

“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的選擇, 我們兩國完全能夠成為很好的合作夥伴。 ”習近平主席在會晤期間明確道。

四大高級對話機制明確

創立創新的四個高級對話機制是此次“習特會”取得的一大重要成果。 忻華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具體包括, 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路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等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 目前, 外交安全對話和全面經濟對話已經率先啟動。

記者梳理發現, 如今中美雙方已建立逾百個政府間對話機制, 幾乎涵蓋所有的重要領域。

在業內人士看來, 包括此次“習特會”中提出的四個高級對話機制在內, 這些有效機制都切實夯實了中美雙方拓展合作的堅實基礎, 也確保和堅定了中美關係不會因一時一事而改變前進的大方向。

回顧特朗普總統上臺前的兩個多月, 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一度引發國際社會擔憂。 但從近期來看, 中美關係已經在向合作正軌回歸。

從今年的2月10日特朗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通電話拜賀中國新年, 至3月18日美國新任國務卿蒂勒森對中國進行首次訪問, 再到如今取得良好溝通成果的“習特會”, 這些被業內人士稱為“U字形轉彎”的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仁偉坦言, 來之不易。

除此,

記者注意到, “習特會”期間, 中美雙方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的同時, 對於兩國分歧也積極回應、坦率交流。 在管控分歧、規避風險方面, 中美雙方都傳遞出了明確態度:不把分歧當成採取對抗態度的理由;有了分歧, 只要雙方遵循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堅持求同存異、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黃仁偉認為, 除了四大對話機制, 探索危機管控機制也是中美關係的題中之義。 由“習特會”內容來看, 未來將有望在海空安全、朝核問題、南海問題以及經濟領域建立具體事務的危機管控機制。

經貿往來存在好預期

“就中美關係而言, 雙方經濟的互補性遠遠大於競爭, 雙方合作的需要遠遠大於分歧。 ”王毅表示道。

統計顯示, 2016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達到了5196億美元,雙邊服務貿易超過11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已經超過1700億美元。記者在中國商務部公開的資料中也發現,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積體電路,目的地為中國。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今年兩會上曾表示,中美關係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那麼特朗普總統履任期間,中美雙方經濟往來狀況將如何,忻華認為可能還會存在一定分歧或爭端。但樊吉社坦言,還是存在好的預期。

一直以來,中美經貿往來間存在分歧是事實,但雙方都深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貿易戰不能打,否則會影響國際間的貿易發展。美方在“習特會”期間就表示,願意展開為期100天的貿易談判計畫,同意建立新的對話合作機制。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透露,為了應對中美在經貿往來方面的問題,中美在經貿問題上達成了一個“100天行動計畫”,旨在致力於解決兩國存在的經貿分歧。羅斯形容這是一個“加速度”的計畫,沿途有“成績評估站”。

業內人士預計,這個計畫可能會涉及防止貿易戰、投資、基礎設施合作等方面。

具體來看,如何防止貿易戰,減少中美貿易不平衡始終是中美經貿往來中的重點問題。樊吉社認為,如果美國能夠放寬對華高新技術出口、增加美國服務貿易對華出口、找准並加深能源領域的合作點,將有助於實現中美貿易間的平衡和互利共贏。

黃仁偉表示,投資問題可能也在“100天行動計畫”的規劃之列。在他看來,中國對美國投資越多,美國的就業、稅收和GDP等指標就越容易上升,這將利於特朗普兌現為美國人民帶來更多就業的承諾。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合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參與亞投行,意向已經有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進入的問題。反過來說,美國的基礎設施如何向中國開放,中國如何進行項目競標,都將成為議題內容。

美國或加入“一帶一路”

值得一提的是,“習特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向美方拋出“橄欖枝”:中方歡迎美方參與“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中美兩國需要探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

公開資料表明,中美雙方已互為第一大交易夥伴國,兩國人民都從中獲益良多。因而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美加強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如果能使重量級夥伴美國進入“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勢必能夠實現兩國的良性合作與發展,對於提振美國經濟也大有助益。

不過,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曾對加入“一帶一路”存在抵觸和戒備心理,反應不甚積極。那麼,隨著新總統的上任,是否會扭轉這樣的局面呢?

忻華認為,美方可能仍會存在抵觸心理,目前或先通過試探、探求利益空間再做下一步規劃。

記者注意到,習近平主席還特別提出雙方需要探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而這些領域都是特朗普政府重點關注的內容。此舉似乎意在平息美方在對華貿易失衡的不滿。

對此,樊吉社對記者表示,中美雖在基礎設施、能源領域上有合作空間,但目前還不能下定論。是否加入“一帶一路”,還“不好說”。但是,特朗普總統曾經的國家安全高級顧問伍爾西曾撰文表示,期待新總統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更為熱心。“這可能會是一種積極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也預計,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態度是開放的。特朗普總統不一定會對“一帶一路”表態,但可能會以其他方式參與“一帶一路”。

總而言之,中美關係發展多年,雖然有風雨,但也得到了歷史性進展。中美關係今後如何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我們有一千個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2016年中美雙邊貨物貿易達到了5196億美元,雙邊服務貿易超過1100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已經超過1700億美元。記者在中國商務部公開的資料中也發現,美國出口的26%的波音飛機、56%的大豆、16%的汽車、15%的積體電路,目的地為中國。

商務部部長鐘山在今年兩會上曾表示,中美關係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那麼特朗普總統履任期間,中美雙方經濟往來狀況將如何,忻華認為可能還會存在一定分歧或爭端。但樊吉社坦言,還是存在好的預期。

一直以來,中美經貿往來間存在分歧是事實,但雙方都深知“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貿易戰不能打,否則會影響國際間的貿易發展。美方在“習特會”期間就表示,願意展開為期100天的貿易談判計畫,同意建立新的對話合作機制。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透露,為了應對中美在經貿往來方面的問題,中美在經貿問題上達成了一個“100天行動計畫”,旨在致力於解決兩國存在的經貿分歧。羅斯形容這是一個“加速度”的計畫,沿途有“成績評估站”。

業內人士預計,這個計畫可能會涉及防止貿易戰、投資、基礎設施合作等方面。

具體來看,如何防止貿易戰,減少中美貿易不平衡始終是中美經貿往來中的重點問題。樊吉社認為,如果美國能夠放寬對華高新技術出口、增加美國服務貿易對華出口、找准並加深能源領域的合作點,將有助於實現中美貿易間的平衡和互利共贏。

黃仁偉表示,投資問題可能也在“100天行動計畫”的規劃之列。在他看來,中國對美國投資越多,美國的就業、稅收和GDP等指標就越容易上升,這將利於特朗普兌現為美國人民帶來更多就業的承諾。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合作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業內人士認為,美國參與亞投行,意向已經有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進入的問題。反過來說,美國的基礎設施如何向中國開放,中國如何進行項目競標,都將成為議題內容。

美國或加入“一帶一路”

值得一提的是,“習特會”期間,習近平主席還向美方拋出“橄欖枝”:中方歡迎美方參與“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中美兩國需要探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

公開資料表明,中美雙方已互為第一大交易夥伴國,兩國人民都從中獲益良多。因而有評論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將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美加強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如果能使重量級夥伴美國進入“一帶一路”的“朋友圈”,勢必能夠實現兩國的良性合作與發展,對於提振美國經濟也大有助益。

不過,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曾對加入“一帶一路”存在抵觸和戒備心理,反應不甚積極。那麼,隨著新總統的上任,是否會扭轉這樣的局面呢?

忻華認為,美方可能仍會存在抵觸心理,目前或先通過試探、探求利益空間再做下一步規劃。

記者注意到,習近平主席還特別提出雙方需要探討開展基礎設施建設、能源等領域務實合作,而這些領域都是特朗普政府重點關注的內容。此舉似乎意在平息美方在對華貿易失衡的不滿。

對此,樊吉社對記者表示,中美雖在基礎設施、能源領域上有合作空間,但目前還不能下定論。是否加入“一帶一路”,還“不好說”。但是,特朗普總統曾經的國家安全高級顧問伍爾西曾撰文表示,期待新總統對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更為熱心。“這可能會是一種積極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在接受其他媒體採訪時也預計,美國對“一帶一路”的態度是開放的。特朗普總統不一定會對“一帶一路”表態,但可能會以其他方式參與“一帶一路”。

總而言之,中美關係發展多年,雖然有風雨,但也得到了歷史性進展。中美關係今後如何發展?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我們有一千個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