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言」聚焦母嬰安全保障,助力健康中國戰略!

2018年全國婦幼健康工作會議發言材料之一

2017年, 上海緊密圍繞健康中國(上海)戰略, 全面實施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兩個專項規劃, 不斷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繼續深化生育全程醫療保健服務, 持續強化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建設, 有效保障了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 孕產婦死亡率等主要衛生核心指標已連續12年再創歷史新低, 全人口孕產婦死亡率(3.01/10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準。

一、政府主導, 聚焦母嬰安全服務體系和機制

上海始終堅持政府主導, 將保障母嬰安全和維護婦幼健康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和重點任務統籌推進。

一是布好局。 上海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 “一手抓供給、一手抓安全”。 率先在全國出臺婦女、兒童健康服務能力建設兩個專項規劃, 在全市統籌佈局設立了5家市級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和6家市級危重新生兒會診搶救中心, 與16個區分片對接, 編織構建了“覆蓋全市、分片負責、及時回應、有效救治”的母嬰安全健康責任網路。

二是強責任。 持續強化母嬰安全“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工作理念, 明確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助產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責任主體, 始終把母嬰安全作為重中之重, 使責任體系中的各項目標、任務、機制和制度落到各級崗位,

以確保市民安心、母嬰安全。

三是固機制。 上海市從2006年以來, 持續完善和強化母嬰保健均等化服務機制、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機制、危重報告與救治機制、死亡調查與評審機制、崗位責任問責與通報機制等主要工作機制。 與此同時, 先後建立了多學科的母嬰安全專家庫, 充分發揮上海市母嬰安全專家委員會、上海市產科保健與臨床品質控制中心、上海市新生兒臨床品質控制中心、上海市生殖健康倫理專家委員會等專業權威積極性, 不斷提升母嬰安全保障水準。

二、著力重點, 聚焦孕產婦安全分娩關鍵環節

上海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關口前移”, 落實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做好婚前、孕前、孕期、分娩期、產褥期全程系統保健服務的同時,

突出重點、關鍵環節管理, 確保孕產婦安全分娩。

一是抓預警。 上海市從2006年以來,對每一位元孕婦都進行系列妊娠風險篩查和評估, 做到風險早發現、早預警。 主要採用“五色法”分類管理, 全程9次系統保健與評估, 並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 給予免費提供。 2017年, 共對近20萬孕婦開展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

二是盯高危。 上海市從2007年以來, 凡各級助產醫療機構一旦發現危重孕產婦, 必須在第一時間(<1小時)內報告所在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 各級婦幼保健專業機構接報後立即啟動危重孕產婦救治工作流程。 其中重點突出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 強調“一人一群”、“一人一檔一管理”。 2017年, 危重孕產婦報告673例, 救治673例。

三是兜底線。 上海市自2013年以來, 凡助產醫療機構均要求設立產科安全辦公室, 分管院長為負責人, 全面負責產科醫療品質安全管理、母嬰搶救綜合協調、優勢學科資源整合利用等工作, 兜底保障母嬰安全。

三、創新提升, 聚焦孕產婦死亡評審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上海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謀發展, 不斷探索母嬰安全管理新機制、新舉措, 在新的更高起點上保障母嬰安全。

一是重評審。 嚴格落實及時績效考核機制, 凡發生孕產婦死亡, 轄區婦幼保健專業機構應當立即到達死亡地點進行調查, 市婦幼保健中心須在2個工作日內進行現場調查, 及時開展市級專家評審。 至今已連續5年開展上海市孕產婦死亡評審國家級質控,

進一步提升了孕產婦死亡評審品質。

二是追責任。 嚴格落實責任追究機制, 上海市從2007年以來, 凡發生可避免的孕產婦死亡病例的各級醫療機構均由市、區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誡勉約談, 書面通報, 實行一票否決, 通報情況同時抄送區人民政府和辦醫主體。 2017年, 市衛生計生委全市通報共2次。

三是謀提升。 著力完善產前診斷(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新技術、新政策, 提升出生人口素質。 成立“上海市‘健康孩’協同創新中心”,促進出生缺陷領域技術創新和適宜技術推廣;在全國率先全覆蓋開展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篩查;會同市人保局將生育醫療費補貼由3000元提高到3600元等, 不斷提升百姓醫改成果獲得感。

供稿:上海市衛生計生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