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東北林區老故事:拿根鞋帶捉野兔

前兩個月, 陸續寫了幾篇四、五十年前在林區生活往事, 冠以“東北林區老故事”, 發在《掌心春秋》欄目中。 沒料想, 這幾篇小故事在許多經歷了那個歲月的朋友中引起很大共鳴, 也引起許多其他看客朋友的興趣。

遠在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跟別人做生意的三弟在微信中看到後, 專門打電話給我說, 咋不把你那個初中最能套野兔的同學的故事寫一下, 那個事挺有趣啊!···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 三弟剛9歲, 在林場小學上二年級。 這麼些年了, 他還記得這段往事, 可見少年時期他留下的印象不淺。

我的初中同學祁春朗, 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從林業局最偏遠的耳朵眼林場轉學到我們班的, 我倆算是密友。

在前幾篇故事中介紹過。 我家所在的林場, 是林業局的大場子, 有三百多戶人家, 離局址城鎮不到三十公里, 交通和生活條件相對比別的林場好一些。 不過,

林場並不喧鬧, 在四面環山的小盆地中, 森林鐵路從場部東邊穿過。

祁春朗的家住在小鐵路邊, 房子是由森鐵工區木刻楞庫房改建的。 他家屋前東南五百多米遠就是長滿柞矮林的東山。 那個年代, 深山裡富有野豬、黑熊、麅子、馬鹿等大型動物, 居民區附近的山上雖然難見大動物, 但野兔非常多。

我的這位祁春朗同學性格內向, 兩個小眼睛炯炯有神, 就是說話時有些靦腆。 他腦袋特聰明, 尤其數學成績好, 在我們五十多人的班裡抜尖。 祁春朗中等個頭, 略有點駝背, 兩條腿細長, 因為從小在林場長大, 擅長爬山越嶺, 一般人跟不上他的速度。

每到冬天, 祁春朗習慣把兩個棉帽子耳朵系在腦後戴, 打扮的很像小說《林海雪原》中的小爐匠。

同學給他起外號叫祁爐匠, 又因為他名字發音的緣故, 叫他祁春狼。 他聽了, 只是撇嘴一笑, 毫不在意。

1972年秋天的一個周日, 我與春朗一起上他家前邊的東山包揀燒柴。 他爬山時無意中發現了野兔糞粒, 神秘地擺手把我叫到跟前分辯, 然後眨著眼睛說:“這山上肯定有兔子, 等冬天下雪後, 咱們可以來這下套捉兔子, 你想不想來?”

我早就看到過大人從山上捉回來的野兔子, 還知道兔肉燉土豆特別好吃。 聽春朗要在冬天上山套兔子, 我立刻來了精神。 忙說:“好啊, 來、來!”

不過, 我又有點懷疑地打量春朗幾眼, 問他:“你會套兔子嗎?”他狡黠地一笑說:“我12歲就跟我書伯大哥上山套過, 在耳朵眼林場時, 哪年冬天都套幾十隻。 你等著瞧,

到時候給你露一手···”。

不知他是不是吹牛, 反正我有點半信半疑。 冬天說來就來。 這年冬天, 林場的雪下的還太別大。 從十月末開始, 一連下了好幾場。 林場四周白茫茫一片, 山白了, 河凍了, 大小樹枝上都是雪, 場裡家家房子頂上的白雪也都有半尺多厚。 到了夜晚, 還能聽到河套裡冷凍形成的冰面哢哢聲響。

冬天是林場伐木生產的黃金季節, 工人們都起早貪黑在十幾裡之外的伐區作業, 我們這些半大孩子放了寒假, 開始了自由快樂的生活。

我一直記得與祁春郎的約定, 催問他哪天上山去套兔子, 他都說, 就這幾天。

東北林區的野兔又叫革兔、山兔、黑兔、滿洲兔、山跳貓等, 頭部和身體背面為棕黑色, 由棕色長毛與淺灰色毛相間, 體重多在1400—4000克左右, 毛皮可以禦寒, 兔肉白嫩鮮美。

野兔的生活非常有規律, 一般有兩三個固定巢穴, 冬天它會圍繞巢穴在四外覓食。 其最大的特點是必走回頭路, 行走有固定路線。 冬天它常常在雪地上把一條半尺寬主路反復走的平坦光亮, 即使走出一段岔道也會轉回主路上。常規捕捉野兔,除了用夾子外,都是在兔道上布下多個細鋼絲套。這種細鋼絲套要找個兔道狹窄處,挷在樹根或樹叉上,套的口徑大約十二釐米,距離地面一拳頭高。通常都是野兔夜晚出來覓食不小心時被套住腦袋,成為人們的囊中獵物。

一天傍晚,天上飄起了小雪,春朗跑來找我,約好明早與他一起山上套野兔。

第二天早上天剛麻麻亮,我倆吃了一口早飯就悄悄上了山。

路上,我禁不住問春朗帶了多少鋼絲套,他卻說沒帶那玩意,只拿了兩根白鞋帶。

我很吃驚,忙問“那能行嗎?”

春朗並不在意我的吃驚,而是笑著對我說,到時候你聽我指揮,配合好就妥。

進山后,我們在山脊背陰處轉了一陣,春朗很快發現了三點式兔子腳印。因為剛下過小雪,他用手指在兔子腳印上試了一下,說“這是新走的,腳印發軟。舊印是硬的”。

隨後,他說:“你在後面沿這行兔子腳印一側慢走,不要踩碰兔子腳印,我繞到前面把兔子截回來,就利用這行腳印把它捉住。”

說完,他敏捷地疾步穿到前面十幾米外,從衣兜裡掏出白色鞋帶,做成活套。我正懷疑他如何能讓軟軟的鞋帶立起來?只見他把鞋帶放在嘴邊捋了兩捋,沾濕的鞋帶一凍,立即像鐵絲一樣成了可塑物。他把白色鞋帶做成的兔子套綁好,放在兔印要害處。不用偽裝,白鞋帶在雪地裡很難分辨。

做完這一切,祁春朗喊了我一句,你慢慢跟著吧!就拿出他的登山本領,三步並作兩步消失在雪霧中。

約麼過了二十分鐘,我聽見了前面傳來的雪地急促的腳步聲。祁春朗在後面飛跑,他的前邊幾十米處,果然有一隻灰白色的野兔沿著那行兔子腳印跑了回來,還不時停下回頭張望。

我見狀,怕驚擾了兔子,連忙跑向一側的一棵大樹後藏了起來。

被祁春朗緊追不捨的野兔,拼力回逃,慌不看路,終於被白鞋帶偽裝的套子套住。祁春朗跑到近前,用戴著棉手悶子的雙手摁住了掙扎的野兔,誰都知道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他攥住兔子耳朵和後腿,叫我上前幫忙。

我從他的衣兜裡掏出另一根鞋帶,幫他把兔子後腿緊緊系好。

這麼快就活捉了一隻四五斤重的野兔,我真是大開眼界,對春朗的本事佩服得五體投地。

春朗告訴我,這麼捉野兔要有好體力,比較累。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在兔子常走的“主道”上布下活套。要找一根半米長的結實木棒,把鋼絲套系在上面,放在狹窄隱蔽處,兔子夜晚被套住後,會拖著木棒跑一段,最終會被樹木卡住,一般情況下兔子不會被勒死,可以捉活的。

大半個冬天,春朗帶我上山十幾次,幾乎每次都沒空手而歸。我們兩家多人已經都戴上了溫暖的野兔皮帽子。

快開春時的一天,我決定自己試試學的本事,就帶著我家小三弟去了東山。一切如同我第一次與春朗上山用鞋帶捉兔子的情景相同,只不過,這次是讓三弟在後面沿兔子腳印一側慢慢跟著。

運氣也不錯,很快我發現了一隻兔子。就在我兜頭往回攆兔子時,落在後面的三弟因為年紀小,又不見了我的身影,心裡害怕,不時帶著哭腔大喊“大哥、大哥!···”

眼看就要入套的野兔,被他的喊聲所驚擾,“蹭”的一下竄到一側,跑向了後山。

我的第一次實戰,就這樣失敗了。

這一幕,三弟一直沒忘。我自然也不會忘記,成年後還常拿此事取笑他。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同學為化名,配圖均源於網路)

即使走出一段岔道也會轉回主路上。常規捕捉野兔,除了用夾子外,都是在兔道上布下多個細鋼絲套。這種細鋼絲套要找個兔道狹窄處,挷在樹根或樹叉上,套的口徑大約十二釐米,距離地面一拳頭高。通常都是野兔夜晚出來覓食不小心時被套住腦袋,成為人們的囊中獵物。

一天傍晚,天上飄起了小雪,春朗跑來找我,約好明早與他一起山上套野兔。

第二天早上天剛麻麻亮,我倆吃了一口早飯就悄悄上了山。

路上,我禁不住問春朗帶了多少鋼絲套,他卻說沒帶那玩意,只拿了兩根白鞋帶。

我很吃驚,忙問“那能行嗎?”

春朗並不在意我的吃驚,而是笑著對我說,到時候你聽我指揮,配合好就妥。

進山后,我們在山脊背陰處轉了一陣,春朗很快發現了三點式兔子腳印。因為剛下過小雪,他用手指在兔子腳印上試了一下,說“這是新走的,腳印發軟。舊印是硬的”。

隨後,他說:“你在後面沿這行兔子腳印一側慢走,不要踩碰兔子腳印,我繞到前面把兔子截回來,就利用這行腳印把它捉住。”

說完,他敏捷地疾步穿到前面十幾米外,從衣兜裡掏出白色鞋帶,做成活套。我正懷疑他如何能讓軟軟的鞋帶立起來?只見他把鞋帶放在嘴邊捋了兩捋,沾濕的鞋帶一凍,立即像鐵絲一樣成了可塑物。他把白色鞋帶做成的兔子套綁好,放在兔印要害處。不用偽裝,白鞋帶在雪地裡很難分辨。

做完這一切,祁春朗喊了我一句,你慢慢跟著吧!就拿出他的登山本領,三步並作兩步消失在雪霧中。

約麼過了二十分鐘,我聽見了前面傳來的雪地急促的腳步聲。祁春朗在後面飛跑,他的前邊幾十米處,果然有一隻灰白色的野兔沿著那行兔子腳印跑了回來,還不時停下回頭張望。

我見狀,怕驚擾了兔子,連忙跑向一側的一棵大樹後藏了起來。

被祁春朗緊追不捨的野兔,拼力回逃,慌不看路,終於被白鞋帶偽裝的套子套住。祁春朗跑到近前,用戴著棉手悶子的雙手摁住了掙扎的野兔,誰都知道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他攥住兔子耳朵和後腿,叫我上前幫忙。

我從他的衣兜裡掏出另一根鞋帶,幫他把兔子後腿緊緊系好。

這麼快就活捉了一隻四五斤重的野兔,我真是大開眼界,對春朗的本事佩服得五體投地。

春朗告訴我,這麼捉野兔要有好體力,比較累。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在兔子常走的“主道”上布下活套。要找一根半米長的結實木棒,把鋼絲套系在上面,放在狹窄隱蔽處,兔子夜晚被套住後,會拖著木棒跑一段,最終會被樹木卡住,一般情況下兔子不會被勒死,可以捉活的。

大半個冬天,春朗帶我上山十幾次,幾乎每次都沒空手而歸。我們兩家多人已經都戴上了溫暖的野兔皮帽子。

快開春時的一天,我決定自己試試學的本事,就帶著我家小三弟去了東山。一切如同我第一次與春朗上山用鞋帶捉兔子的情景相同,只不過,這次是讓三弟在後面沿兔子腳印一側慢慢跟著。

運氣也不錯,很快我發現了一隻兔子。就在我兜頭往回攆兔子時,落在後面的三弟因為年紀小,又不見了我的身影,心裡害怕,不時帶著哭腔大喊“大哥、大哥!···”

眼看就要入套的野兔,被他的喊聲所驚擾,“蹭”的一下竄到一側,跑向了後山。

我的第一次實戰,就這樣失敗了。

這一幕,三弟一直沒忘。我自然也不會忘記,成年後還常拿此事取笑他。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同學為化名,配圖均源於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