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北普陀山春光暖 靈山逸園引客來

文/胥建平 記者譚曉暢 攝影/記者李雲鵬 上周天氣一直很好, 記者選擇了週六暢遊北普陀山。 春光明媚, 晴空萬里, 了無纖雲。 迎賓的鏡湖, 冰雪早已融化, 湖面碧波蕩漾, 成群的金魚在湖裡游來遊去。 遊客們倚著木棧道的欄杆, 一邊欣賞魚兒遊動, 一邊把手中的食物慷慨地拋向魚群。 在通往中心停車場的木棧道上, 三三兩兩的遊客穿著名牌運動服, 有的健走如飛, 有的悠閒自在。 偶爾也有一對對年輕的情侶, 或嬉戲打鬧, 或擁抱親吻, 好像普陀美景激發他們盡情地表達愛意。 人們都說山水具有靈性,

確實, 北普陀山對人親切、和善, 你走進它, 就好像它迎面而來, 似欲與人相就, 欲把臂, 欲款語。 北普陀山就是這樣一座不高傲、不冷漠、不嚴峻, 永遠令人著迷的山。 錦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的兩名女學生, 第一次來到北普陀山, 她們對景區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好奇, 那麼新鮮。 記者上前搭訕, 原來她們來自內蒙古, “長這麼大, 出去遊玩看到的都是草原, 沒想到我們學校附近就有這麼美的山……”其中姓段的女生如是說。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20多位學生, 身著五顏六色的戶外服裝, 唱著歌曲、喊著口號, 饒有興致。 在北普陀山的憩園, 他們停下來, 做遊戲、吃午餐, 盡享普陀美景和自然風光。 記者一邊行走, 一邊採訪。 不知不覺就到了景區的中心停車場。
雖然還沒到旅遊旺季, 但中心停車場已擠滿了大車小輛。 在這裡, 玩籃球的、打羽毛球的、踢毽子的、享用健身器材的……不斷映入記者的眼簾。 遊客們把中心停車場視為進入景區後的一座“驛站”, 不僅可以停車歇息, 還可以使用這裡乾乾淨淨的水洗廁所。 北普陀山景區的“逸”園, 是近年新建的一處大型景點, 那裡梯次擺放著一處處橘紅色的連體桌椅, 成為遊客們進餐時的首選之地。 遊人把自帶的熟食、水果、飲料、易開罐啤酒、麵包等擺放在桌上, 一邊欣賞自然風光, 一邊填飽肚子。 遊客劉先生說:“在野外就餐就是別有一番情趣……”在氧吧區兩側的一處處悠閒亭裡, 年輕的遊客興高采烈地甩著撲克, 旁邊的圍觀者,
似乎比玩牌的還專注和著急, 偶有亂支招的惹得“當局者”不快, 白了其好幾眼。 好在不贏房不贏地, 特別是普陀春光景美、暖意融融, 置身其中的人個個都是好心情。 氧吧區有一處“健身橋”, 木質結構, 簡單古樸。 旁邊立有一塊木牌, 記者仔細上前觀看, 但見上書“健康橋, 承載健康、承載自然”。 駐足觀察一陣, 發現許多遊客特意繞道從“健康橋”上走過, 有的還在橋上留影。 這種對“健康橋”的情有獨鍾, 想必是對健康的追求與嚮往! 北普陀山, 錦州城北的這座“城中山”。 站在普陀之巔極目遠眺, 整個城市盡收眼底。 一位五十多歲男遊客, 一身“阿迪”裝束, 白胖白胖的, 他面朝東南, 望著古老而年輕的錦州城, 情不自禁地高喊:“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城市!”聲音傳出很遠很遠,
普陀山谷傳來回聲。 於是, 讓記者想起先秦大家荀子《勸學》中的句子:“登高而招, 臂非加長也, 而見者遠;順風而呼, 聲非加疾也, 而聞者彰……”此時此刻, 記者頗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由此看來, 人生只有登得高, 才會看得遠。 朋友, 如果你想登高遠望, 那就爬上普陀之巔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