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感動!這位巴中姐妹有雙隱形的翅膀,坐著也能“飛翔”!

冬日的鎮龍山, 寒風刺骨

但鎮龍鎮萬家村的“秀娟愛心書屋”卻熱鬧得像集市

“秀娟姐, 我想看《格林童話》”

“秀娟姐, 我想看《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們吵吵嚷嚷

拿到書後便安靜了

這是週末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書屋的主人劉秀娟轉動輪椅在隔壁的小賣部整理貨架

臉上洋溢著燦爛甜美的笑容

好像不幸從來就沒有打擾過她

劉秀娟是一位在輪椅上坐了15年的80後姑娘, 她身殘志堅, 與命運抗爭, 煮字療傷, 已有文字散見於《巴中文學》《巴中散文》《巴中新報》等報刊雜誌。 她也是一位感恩善良、樂於奉獻的“熱心腸”, 開辦“秀娟愛心書屋”、“秀娟便民店”、“秀娟理髮室”, 用愛心行動關愛村裡的留守兒童和老人, 在一把破舊的輪椅上書寫芬芳年華。

在這位自強、樂觀、好學的姐妹身上

都有哪些故事呢?

不幸,折斷飛翔的翅膀

很小的時候,秀娟就渴望像鳥兒一樣飛出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如果不是一次意外摔傷,秀娟或許早已飛出偏遠的鎮龍鎮萬家村,圓了她的“飛翔夢”。

11歲那年秀娟摔過一次,腰部受傷,當時用了膏藥緩解疼痛症狀。後來她常感到身體肋部有輕微間歇性疼痛,運動時痛感加劇且強烈,由於無明顯的肢體損傷,她和家人也就沒有太在意。

17歲時秀娟的腰部突然失去知覺,雙腿變得僵硬。母親帶她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高位截癱,脊髓損傷99%”,病因竟是那次意外摔傷沒有及時就醫留下的後遺症。

秀娟的家境貧寒。65歲的父親遠在天津打工,姐姐已成家,哥哥弟弟也在他鄉謀求生計。家中只剩下年邁的母親和她在簡陋的土牆房相依為命。“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給她治病!”拿到醫院的診斷書,秀娟的家人四處借錢拼湊手術費。8個多小時的手術,並沒有換來奇跡,秀娟再也沒能站起來。

滑動看全文

自強,綻放詩意的生命

正當花季的女孩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常行走的殘疾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秀娟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絕望中。

一個寒冬的夜晚,母親抱著秀娟上廁所,由於白天忙農活,晚上非常疲憊,母親腳踩滑了摔倒在地,幸虧秀娟及時用手護住母親的後腦勺,避免了母親有生命危險的後果。那一夜,母親的摔倒對秀娟觸動很大,她不敢想像母親萬一……她蜷縮在被子裡瑟瑟發抖,眼淚止不住地流,整夜未眠。

“我不能變為廢人,不能拖累家人!”自那以後,秀娟堅定了重新站起來的信念。

為了儘早離開病床,秀娟讓母親用木板把她的身體夾著捆綁在桌子和窗戶上,每天強行站立6個多小時,她咬牙堅持雙腿站立的疼痛,嘴皮常常被咬出血,一口白牙變成了血牙。

熬過最艱辛的三年,秀娟漸漸地做到生活自理,與她相伴的是一把火鉗一把輪椅。她把火鉗當成她的“加長臂”,她把輪椅當成她的“雙腿”,梳頭洗臉、穿衣穿鞋、煮飯掃地這些日常小事她都能獨立完成。秀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家人緊縮的眉頭也漸漸舒展。

苦難不能讓她放棄讀書的愛好。2014年,父母省吃儉用還清所有因給她治療欠下的貸款,秀娟開口請求父母去借書和買書。有了書籍後,秀娟起早貪黑,蕩舟書海,書籍引領她走入文學殿堂,秀娟讀唐詩宋詞,讀孟子、莊子、三國演義,讀平凡的世界,讀院壩裡破土頑強生長的麥冬草……文字裡有生命的力量,秀娟相信,只要心中有愛,生命就會有奇跡!

秀娟對文字的熱望一發不可收拾。喜歡雲朵是白色的,喜歡天空是藍色的,喜歡一往而深的純真/喜歡把生命裝點成綠水青山,如此這般皆大歡喜。《喜歡》《父親》《母親》《老屋》《你是我最初的光源》《笑》《生命的顏色》……從詩歌到散文,她對生命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化為一篇篇有靈性有溫度的作品,刊發在《巴中文學》、《巴中散文》等各大報刊雜誌,由此秀娟加入了市縣作家協會。

水鄉文學社社長陳傑說:“秀娟是一個自強樂觀,不抱怨命運的好姑娘。”

文朋詩友紛紛致敬身殘志堅的劉秀娟。

站在疾痛的肩上/你煮字療傷/用詩和遠方,托起精神脊樑/種植花香。那抹繁茂豔麗/在五峰嶺連綿的旖旎書寫流年。

如果,用目光攀越的話/必須交出自己的仰角/名叫劉秀娟的女孩,正在用文字堆砌意志的海拔。

一次雨驟蹂躪/歲月殘忍風刀割傷她的脊樑/隱忍著劇痛/在雪與霜中頑強的生長,借蘇軾的筆/在詩歌中播種希望放飛夢想……

滑動看全文

感恩,收穫無限的快樂

“我已經得到了很多的愛,我要把愛和溫暖傳遞,關愛他人,回饋社會。”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一次次受助經歷,讓秀娟深懷感恩之心。

在萬家村生活的這些年,秀娟一直關注著身邊的留守兒童和老人,總想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一次,正在村小讀3年級的侄女來看望秀娟,侄女被秀娟家中100多本書深深吸引,捧起書就看了整整一下午。秀娟看著侄女全神貫注讀書的樣子,再想到前幾年自己想讀書卻無書可讀的悲涼,便萌生了在村裡開辦愛心書屋的想法。

母親不同意秀娟的想法,生氣地說:“我們家就這兩間土牆房,房子又小光線又暗,你都這個樣子了還辦啥書屋!?”。秀娟沒有責怪母親,她拉著母親的手笑著說:“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我們的村子很小,但是書裡的世界很大,每個人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快樂,找到自己的夢想!”。

“秀娟愛心書屋”建好了。每逢週末,村裡的孩子們最喜歡圍在書屋看書,孩子們看不懂的地方,秀娟還會耐心地答疑解惑。看書之餘,秀娟為孩子們吹簫吹笛子,教孩子們唱歌,做遊戲……笑聲回蕩在萬家村的山谷裡。

“幫助他人,我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快樂”,秀娟說,殘疾人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助人為樂,找到生命的價值。

“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所有的際遇。”秀娟覺得自己能做的事還是太少。

和劉秀娟交談時,你總能被她陽光甜美的笑臉,清澈明亮的眼眸,溫暖如春的聲音,常懷感恩的心靈,深深感動。

對於未來,秀娟說,父母為她付出太多,她要用餘生陪伴父母,還要申請加入電商平臺,賣出村裡的土特產,還要攢錢豐富書屋裡書籍的種類,她自己會更加努力讀書,書裡有廣闊的世界等她去飛翔……

滑動看全文

不知感動到你沒?

反正巴小妹已經感動到不行了!

為她清澈明亮的眼眸

溫暖如春的聲音,常懷感恩的心靈,深深感動

在這位自強、樂觀、好學的姐妹身上

都有哪些故事呢?

不幸,折斷飛翔的翅膀

很小的時候,秀娟就渴望像鳥兒一樣飛出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如果不是一次意外摔傷,秀娟或許早已飛出偏遠的鎮龍鎮萬家村,圓了她的“飛翔夢”。

11歲那年秀娟摔過一次,腰部受傷,當時用了膏藥緩解疼痛症狀。後來她常感到身體肋部有輕微間歇性疼痛,運動時痛感加劇且強烈,由於無明顯的肢體損傷,她和家人也就沒有太在意。

17歲時秀娟的腰部突然失去知覺,雙腿變得僵硬。母親帶她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高位截癱,脊髓損傷99%”,病因竟是那次意外摔傷沒有及時就醫留下的後遺症。

秀娟的家境貧寒。65歲的父親遠在天津打工,姐姐已成家,哥哥弟弟也在他鄉謀求生計。家中只剩下年邁的母親和她在簡陋的土牆房相依為命。“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也要給她治病!”拿到醫院的診斷書,秀娟的家人四處借錢拼湊手術費。8個多小時的手術,並沒有換來奇跡,秀娟再也沒能站起來。

滑動看全文

自強,綻放詩意的生命

正當花季的女孩變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常行走的殘疾人,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秀娟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與絕望中。

一個寒冬的夜晚,母親抱著秀娟上廁所,由於白天忙農活,晚上非常疲憊,母親腳踩滑了摔倒在地,幸虧秀娟及時用手護住母親的後腦勺,避免了母親有生命危險的後果。那一夜,母親的摔倒對秀娟觸動很大,她不敢想像母親萬一……她蜷縮在被子裡瑟瑟發抖,眼淚止不住地流,整夜未眠。

“我不能變為廢人,不能拖累家人!”自那以後,秀娟堅定了重新站起來的信念。

為了儘早離開病床,秀娟讓母親用木板把她的身體夾著捆綁在桌子和窗戶上,每天強行站立6個多小時,她咬牙堅持雙腿站立的疼痛,嘴皮常常被咬出血,一口白牙變成了血牙。

熬過最艱辛的三年,秀娟漸漸地做到生活自理,與她相伴的是一把火鉗一把輪椅。她把火鉗當成她的“加長臂”,她把輪椅當成她的“雙腿”,梳頭洗臉、穿衣穿鞋、煮飯掃地這些日常小事她都能獨立完成。秀娟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家人緊縮的眉頭也漸漸舒展。

苦難不能讓她放棄讀書的愛好。2014年,父母省吃儉用還清所有因給她治療欠下的貸款,秀娟開口請求父母去借書和買書。有了書籍後,秀娟起早貪黑,蕩舟書海,書籍引領她走入文學殿堂,秀娟讀唐詩宋詞,讀孟子、莊子、三國演義,讀平凡的世界,讀院壩裡破土頑強生長的麥冬草……文字裡有生命的力量,秀娟相信,只要心中有愛,生命就會有奇跡!

秀娟對文字的熱望一發不可收拾。喜歡雲朵是白色的,喜歡天空是藍色的,喜歡一往而深的純真/喜歡把生命裝點成綠水青山,如此這般皆大歡喜。《喜歡》《父親》《母親》《老屋》《你是我最初的光源》《笑》《生命的顏色》……從詩歌到散文,她對生命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化為一篇篇有靈性有溫度的作品,刊發在《巴中文學》、《巴中散文》等各大報刊雜誌,由此秀娟加入了市縣作家協會。

水鄉文學社社長陳傑說:“秀娟是一個自強樂觀,不抱怨命運的好姑娘。”

文朋詩友紛紛致敬身殘志堅的劉秀娟。

站在疾痛的肩上/你煮字療傷/用詩和遠方,托起精神脊樑/種植花香。那抹繁茂豔麗/在五峰嶺連綿的旖旎書寫流年。

如果,用目光攀越的話/必須交出自己的仰角/名叫劉秀娟的女孩,正在用文字堆砌意志的海拔。

一次雨驟蹂躪/歲月殘忍風刀割傷她的脊樑/隱忍著劇痛/在雪與霜中頑強的生長,借蘇軾的筆/在詩歌中播種希望放飛夢想……

滑動看全文

感恩,收穫無限的快樂

“我已經得到了很多的愛,我要把愛和溫暖傳遞,關愛他人,回饋社會。”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愛,一次次受助經歷,讓秀娟深懷感恩之心。

在萬家村生活的這些年,秀娟一直關注著身邊的留守兒童和老人,總想為他們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一次,正在村小讀3年級的侄女來看望秀娟,侄女被秀娟家中100多本書深深吸引,捧起書就看了整整一下午。秀娟看著侄女全神貫注讀書的樣子,再想到前幾年自己想讀書卻無書可讀的悲涼,便萌生了在村裡開辦愛心書屋的想法。

母親不同意秀娟的想法,生氣地說:“我們家就這兩間土牆房,房子又小光線又暗,你都這個樣子了還辦啥書屋!?”。秀娟沒有責怪母親,她拉著母親的手笑著說:“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他們,我們的村子很小,但是書裡的世界很大,每個人都可以在閱讀中找到快樂,找到自己的夢想!”。

“秀娟愛心書屋”建好了。每逢週末,村裡的孩子們最喜歡圍在書屋看書,孩子們看不懂的地方,秀娟還會耐心地答疑解惑。看書之餘,秀娟為孩子們吹簫吹笛子,教孩子們唱歌,做遊戲……笑聲回蕩在萬家村的山谷裡。

“幫助他人,我自己得到了更多的快樂”,秀娟說,殘疾人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助人為樂,找到生命的價值。

“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感恩所有的際遇。”秀娟覺得自己能做的事還是太少。

和劉秀娟交談時,你總能被她陽光甜美的笑臉,清澈明亮的眼眸,溫暖如春的聲音,常懷感恩的心靈,深深感動。

對於未來,秀娟說,父母為她付出太多,她要用餘生陪伴父母,還要申請加入電商平臺,賣出村裡的土特產,還要攢錢豐富書屋裡書籍的種類,她自己會更加努力讀書,書裡有廣闊的世界等她去飛翔……

滑動看全文

不知感動到你沒?

反正巴小妹已經感動到不行了!

為她清澈明亮的眼眸

溫暖如春的聲音,常懷感恩的心靈,深深感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