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敘永故事|深山藏美景,2200歲古樹獨木成林

瀘州市敘永縣觀興鎮普興村:山頂上有棵千年銀杏樹, 天然形成了獨木成林的壯觀景象。

敘永縣觀興鎮普興村, 一個藏於大山深處的國家級貧困縣小山村,

多年來, 因為一棵千年古銀杏樹, 竟被外人熟知, 並吸引了不少遊人慕名前往。

深山藏美景, 2200歲銀杏獨木成林

敘永縣觀興鎮普興村山高地險、條件惡劣、經濟落後, 耕種的土地多數是25度以上的斜坡, 因此, 傳統的農業生產多年來並未改變村子偏僻落後的面貌。 得益于扶貧政策, 公路修到了小山村, 解決了村民們出行難的問題。

然而, 和其他落後的鄉村相似, 普興村的青壯年都統一外出打工養家糊口, 留下的多數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 和其他山村不一樣的是, 普興村有著寶貴的自然生態資源:千年古銀樹。

據介紹, 這棵古銀杏胸徑達5米, 胸圍約15米, 要十餘人手把手才抱得完;此樹每年產果實近500公斤,

是當之無愧的鎮山之寶。 上世紀90年代, 經四川省林科院專家考證並科學測算, 古銀杏已有2200歲。

古銀杏頑強地生長在山頂上, 天然形成了獨木成林的壯觀景象。 每年銀杏葉黃時分, 普興村因眾多外來遊人的到來, 顯得格外熱鬧。 樹下村民劉洪亮一家是古樹的義務看守者, 據族譜記載, 劉家義務看守古樹, 已經有15代人。

劉洪亮向記者講述了古銀杏的傳說。 明朝時, 一位名叫白秀君的英俊後生, 進京趕考, 中得狀元。 報喜人員風餐露宿, 將喜帖送到了該考生登記的觀興小灣子(現銀杏樹所在地), 經過連續數月查找, 卻始終找不到這名考生。 直到看到這棵銀杏樹, 報喜人員這才恍然大悟。 報喜人員將喜帖, 掛在了銀杏樹之上。

至此, 古樹化身考取狀元的故事流傳至今, 而這棵銀杏樹, 也就留下了“千歲狀元”的美名。

賞杏路難行 “走到山頂要40多分鐘”

每年銀杏葉黃之時, 這棵古銀杏樹就會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的拍攝景點之一。 攝影愛好者劉傳福曾多次前往普興村拍攝這棵古銀杏樹,

回憶起初次尋覓古銀杏樹的經歷, 劉傳福直言:“路太難走, 第一次去過後, 再也不想去第二次。 ”

20年前, 剛參加工作的劉傳福在普興小學教書, 初來乍到, 便聽村裡人多次提及這棵古銀杏樹, 一個週末, 劉傳福約上三兩朋友, 準備一看究竟。 交通不便的山路裡, 劉傳福和朋友步行了3個多小時才得以看見這棵古銀杏樹, “可以說是尋山問水了, 從山底走到山頂就要40多分鐘。 ”而後, 公路修通了, 劉傳福可以騎著摩托車到山底了, 隨著公路硬化後, 外來的轎車和大巴車也能開到山底了。

20年來, 劉傳福看著通往山村的道路一步步地完善硬化, 而上山的路也從最初的山間小道修成了石板階梯路, 唯一不變的是, 坡還是一樣陡、一樣險。

儘管去過多次, 但直到2016年國慶期間, 帶上了魚眼鏡頭的劉傳福才終於將這棵古銀杏拍攝完整。 劉傳福介紹, 雖然早已不在當地工作, 但由於對當地熟悉, 每當自己的朋友想去觀賞銀杏時, 都會向他諮詢路線和“攻略”。

賞杏熱漸起 慕名而來者絡繹不絕

2017年12月29日, 趕在年末, 普興村一組的村民們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開工典禮, 當天, 從普興村一組棟青樹(地名)開始, 一台挖掘機緩緩向山上駛去, 將一條條小道和土地挖開, 這標誌著, 村民們心心念念的銀杏公路終於開建了。

對於68歲的許紹揚而言, 這一天的意義尤為特別。 許紹揚家就在棟青樹, 這裡是每一位遊人去觀賞銀杏樹的必經之路。 許紹揚曾在當地當了20餘年的村幹部, 談及修這條路,他言語中的激動和興奮難以抑制,“90年代就想修這條路了,做夢都想修。”

在許紹揚的記憶中,但凡當地人,都知道村莊山頂有著這麼一棵大樹。上世紀50年代末大躍進時期,古銀杏樹幹被攔腰斬斷,只剩下一截樹樁,然而第二年,古銀杏居然奇跡般地在樹樁之上吐出新枝。目前,新枝已有120餘株,其中,最粗的枝椏直徑已達60釐米以上,遠遠望去,恍若一片樹林,呈現出了千年銀杏,獨木成林的奇特景觀。

“90年代開始,慢慢就有外面的人來看這棵銀杏樹了。”許紹揚介紹,近十餘年,各地慕名前來的遊人越來越多了,逢年過節時,來燒香還願的遊人更是絡繹不絕。

集資修公路 “一年修不好修兩年”

“看到這一條陡坡,也沒有保護措施,車上好多老年人都不敢上山,只能在山底等著。”許紹揚說,遊人慕名前來,原始的小山村甚至不能提供一個喝水歇腳的地方,更別說那段陡坡路,即便是身強力壯者爬上山頂後,也可能累得氣喘吁吁。因此,每當看到在山底等待的老人和孩子,他的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

多年來,普興村村民們一直想從山底修建一條通往古銀杏樹的公路,直到2017年年底,修路的事情終於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7年12月9日,在普興村一組組長劉顯培的組織下,召集了全組戶代表依法召開了村民小組會議,決定修建通往古銀杏的一條公路,全長約3公里,實行占地無償、自願捐款的方式籌集資金。村民們當場全票通過決定,並現場籌捐資金近2萬元。而後,村裡還發出《修路賞銀杏捐款倡議書》,並成立了一個籌備小組。截至2017年12月29日的公路開工儀式前,籌備小組一共籌得資金47000元,其中1萬餘元是一些大戶所捐,其餘都是村民們三五百湊成的。

村民們知道,要修好這3公里的路,第一階段籌得的資金還遠遠不夠,不過,全村人已做好了愚公移山的準備。“一年修不好修兩年,兩年修不好就三年……只要我們人在這裡,就會想方設法修好這條路。”許紹揚說。

2018年3月17日,

美景里程·四川敘永國際山地馬拉松賽暨烏蒙花海彝王騎行挑戰賽即將在四川敘永展開,

歡迎報名參賽,一起來看看這棵千年古銀杏樹!

談及修這條路,他言語中的激動和興奮難以抑制,“90年代就想修這條路了,做夢都想修。”

在許紹揚的記憶中,但凡當地人,都知道村莊山頂有著這麼一棵大樹。上世紀50年代末大躍進時期,古銀杏樹幹被攔腰斬斷,只剩下一截樹樁,然而第二年,古銀杏居然奇跡般地在樹樁之上吐出新枝。目前,新枝已有120餘株,其中,最粗的枝椏直徑已達60釐米以上,遠遠望去,恍若一片樹林,呈現出了千年銀杏,獨木成林的奇特景觀。

“90年代開始,慢慢就有外面的人來看這棵銀杏樹了。”許紹揚介紹,近十餘年,各地慕名前來的遊人越來越多了,逢年過節時,來燒香還願的遊人更是絡繹不絕。

集資修公路 “一年修不好修兩年”

“看到這一條陡坡,也沒有保護措施,車上好多老年人都不敢上山,只能在山底等著。”許紹揚說,遊人慕名前來,原始的小山村甚至不能提供一個喝水歇腳的地方,更別說那段陡坡路,即便是身強力壯者爬上山頂後,也可能累得氣喘吁吁。因此,每當看到在山底等待的老人和孩子,他的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

多年來,普興村村民們一直想從山底修建一條通往古銀杏樹的公路,直到2017年年底,修路的事情終於取得實質性進展。

2017年12月9日,在普興村一組組長劉顯培的組織下,召集了全組戶代表依法召開了村民小組會議,決定修建通往古銀杏的一條公路,全長約3公里,實行占地無償、自願捐款的方式籌集資金。村民們當場全票通過決定,並現場籌捐資金近2萬元。而後,村裡還發出《修路賞銀杏捐款倡議書》,並成立了一個籌備小組。截至2017年12月29日的公路開工儀式前,籌備小組一共籌得資金47000元,其中1萬餘元是一些大戶所捐,其餘都是村民們三五百湊成的。

村民們知道,要修好這3公里的路,第一階段籌得的資金還遠遠不夠,不過,全村人已做好了愚公移山的準備。“一年修不好修兩年,兩年修不好就三年……只要我們人在這裡,就會想方設法修好這條路。”許紹揚說。

2018年3月17日,

美景里程·四川敘永國際山地馬拉松賽暨烏蒙花海彝王騎行挑戰賽即將在四川敘永展開,

歡迎報名參賽,一起來看看這棵千年古銀杏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