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簡單單讀書

教學之余常愛讀書, 讀至津津有味, 節假日也足不出戶。 莊上人問我, 讀書有啥用?為啥讀書, 不覺得煩嗎?讀過書的人不這樣問,

比如高中生、大學生, 他們瞭解讀書的樂趣, 認同讀書的必要性。 一些農民讀書不多, 甚至終其一生不讀書看報, 有此疑問就理所當然了。

為何要讀書?讀書幹什麼?我從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現在想來, 這似乎不算什麼問題。 就像農民喜歡種地, 精耕細作把莊稼侍弄好;商人早出晚歸, 經營生意;工人努力掌握科學技術, 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 幹一行愛一行, 事情就應該這樣, 簡簡單單, 沒有深意。 讀書亦然, 率性而為, 不一定非讀出什麼名堂, 也不旨在增長智慧。

這件事就是好玩。 讀書讀出滋味真的好玩, 看自己想看的書, 隨手翻閱, 津津有味, 能與書中人物同感悲歡、共訴衷腸。 經濟窘迫無錢遠足時, 讀讀遊記, 可以臥遊名山大川, 人未到心已至,

浮想聯翩, 有身臨其境之感。 常說看景不如聽景, 讀遊記也是一種聽景吧, 不急不躁, 徐徐前行, 邊讀邊想, 遐思無限, 自己心中又能生出無限風光。 比如讀《世界上100個必去的地方》, 幾天時間就可周遊世界, 欣賞怡人美景。 旖旎風光, 眼前浮動。 省時省錢, 又無勞頓之苦。 讀志怪小說, 聯想到現在許多未知之謎, 頓感這古今天地間大自然造化真是有趣。 讀新聞亦然, 地區衝突, 外交斡旋, 政治家博弈, 軍事對壘……《西遊記》中有許多有趣的事情, 吳承恩熟讀佛家經典, 創造了孫悟空這一獨具個性的人物, 數百年間帶給人們許多快樂。 我也努力讀完佛教十三經, 思之又思, 歎之又歎, 感歎于作者超脫的詼諧與大膽, 由佛經故事而幻化出的孫悟空、沙僧、豬八戒既反叛又歸順,
矛盾而統一, 趣味盎然。

讀書除了有趣, 還能消磨時光。 有人說人生有百分之五的快樂, 百分之五的痛苦, 其餘時間皆平平淡淡。 這樣算來, 還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怎麼過呢?看星星看月亮, 看街上行人、路上汽車, 樹木、莊稼、小河天天在眼前晃動, 日日如此也沒有多少意思, 若把閒時用來讀書, 恰逢能產生共鳴的書籍, 當是人生樂事。 若生活百無聊賴, 無所事事, 空虛也就無趣。 季羨林說, 據我個人觀察, 世上絕大多數人的一生一無價值, 二無意義。 也聽人喟然長歎:這活著除了消耗糧食, 有啥意思?人生苦短, 無所事事時又是那麼漫長。 在這長長的無聊時光中做件事, 像錢鐘書《寫在人生邊上》所言,

人們在向著同一個方向前行時, 路上無聊, 尋一件事做, 打發這無聊的時光。 讀書正是不錯的選擇。 工作是消磨時光的一種方式, 讀書又填滿其餘的閒暇時間, 人生就顯得很充實了。 況且賈平凹還說, 讀書能知天地之大, 人生之艱, 讀書讀出一點新知, 其樂無窮。 讀書與古人或遠方作者爭論, 君子動口不動手, 屬於君子之德風;賭博因輸贏大打出手, 屬於小人之德草。 偶有新知寫寫觀感, 樂而樂哉。

讀書好玩, 消磨時光, 還能忘憂。 社會繁雜, 聰明人多, 小人也多。 處在社會的最基層, 常常受到那些“四肢發達”之人的排擠與壓迫。 咱不與他過招, 咱沒有招, 也過不過他, 他擠咱, 咱挪挪, 繼續看自己的書, 無故加之而不怒。 “躲進小樓成一統,

管他冬夏與春秋”, 自我營造一個清涼地, 在忘憂園中“寄蜉蝣於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 抱明月而長終。 ”與聖賢吟哦, 豐富的精神生活沖談了現實生活的苦痛與無助, 心若止水, 浸潤清風明月, 樂而樂乎。 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 凡能夠減除痛苦、煩惱, 使之變成歡樂的都是藥。 讀書能安樂, 治愚治病、除苦解憂。 人說讀書人心寬體胖, 惱不著氣不著, 大概就是只顧讀書樂, 無暇世間憂吧。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 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