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十九大精神在基層」暖心!這家供銷社的扶貧方式值得點1000個贊

轉自中華合作時報

閱讀提要

黨的十九大對脫貧攻堅作出重要部署, 提出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不久前召開的總社六屆五次理事會議在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指出, 發揮供銷合作社優勢, 積極參與精准脫貧攻堅戰, 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 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 供銷合作社應該如何用好自身的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呢?在貴州凱裡, 當地的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組織體系及網路流通優勢, 走出了一條溫暖人心的脫貧扶貧道路。

周日扶貧大集帶來邊寨味道

貴州省凱裡市供銷合作社與貧困戶

有效對接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

1月21日, 貴州省黔東南州凱裡市行政中心廣場的“周日扶貧大集市”人聲鼎沸, “還有田魚沒, 我要4斤!”“土豆給我裝一袋!”市民“下單”的聲音此起彼伏。 與往常不同的是, 這天還有工作人員現場架起火爐、蒸鍋等炊具, 加工製作臘肉、香腸、鹽菜肉、小米渣等特色產品, 並開展試吃活動。 一位中年女士喜滋滋地說:“這都是我們每家每戶過年要吃的東西, 味道非常正宗。 我還要多買點送給遠方的親友。 ”

市民在“周日扶貧大集市”上選購新鮮的農產品。 韋繼娜 攝

凱裡市供銷合作社主任王春告訴記者, 2017年, 凱裡市委、市政府領導在基層走訪調研時發現, 當地農副產品品種多但很零散, 加上邊遠村寨交通不便, 銷售不暢成為制約貧困戶脫貧的重要因素, 便提出儘快組建企業對貧困戶的農產品應收盡收, 帶動全市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於是, 凱裡市供銷合作社社屬企業凱裡市供銷商廈與凱裡市農林扶貧工作局下屬企業凱裡市扶貧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

於2017年9月組建成立了凱裡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專門負責貧困戶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工作。

緊接著, 為創新產銷對接機制, 凱裡市供銷合作社又籌畫了“周日扶貧大集市”活動。 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將市行政中心廣場於每個週末給市社使用。 去年12月3日, “周日扶貧大集市”正式開市了。

集市上, 水產交易區田魚活蹦亂跳, 黑毛豬交易區由屠夫現場為市民分割豬肉, 蔬菜交易區的蔬菜水靈得似乎還帶著泥土的芬芳。 市民感歎:“這些菜就是新鮮, 吃起來口感都不一樣。 ”

市民在“周日扶貧大集市”上選購各類農特產品。 羅浩芝 攝

此話不假。 “周日扶貧大集市”的農副產品由凱裡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從凱裡14個鄉鎮、街道的貧困村收購而來, 從田間到集市不超過24小時, 還經過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扶貧開發公司、農業部門的三次檢測, 新鮮和安全都有保障。

“周日扶貧大集市”現場。 韋繼娜 攝

一邊是市民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 另一邊則是貧困戶的農產品賣難問題迎刃而解。 據統計, 截至2017年年底, “周日扶貧大集市”已舉辦6期, 銷售各類扶貧農產品11.26萬斤, 銷售額達33.62萬元。

在凱裡市深度貧困村凱棠鎮白水村, 70多歲的苗族老婆婆張阿花, 兒子殘疾, 兒媳離家出走, 她一個人帶著孫子靠養豬和種紅薯維持生活。 因為豬得長大才能賣掉,時間長效益慢,張阿婆的日子很不好過。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凱裡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派人從她家按每斤1元的價格收了6000斤紅薯。“6000元足夠她家置辦年貨,過個好年了。今後,我們還要指導她種植效益更好的農產品,比如銷路好的甘藍、萵筍、蘿蔔等,讓她對脫貧致富心裡更有底。”公司總經理楊君國告訴記者。

“我們在每個行政村都設有收購點,提前一天會通知村民準備好。收回來一部分配送到學校、機關單位的食堂,一部分拿到集市上賣。”王春說,“貧困戶有什麼,我們就收什麼,而且是高於市場批發價收購,低於市場零售價銷售。因為我們能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建立起到村寨地毯式上門收購和統一配送的長效機制,既實現了貧困戶增收,又方便市民,這是供銷合作社扶貧的好路子。”截至2017年12月底,扶貧開發公司已收購農產品20.92萬斤,助農增收60.29萬元,涉及農戶1438戶,其中貧困戶772戶。

“目前正值學校放假,學校配送的工作暫停,新鮮農產品銷售受到影響。為了使收購貧困戶農產品的工作正常開展,我們從延長農產品保質期、發展農產品精加工上下功夫,在集市增加了現場加工臘肉等銷售方式。”楊君國說,“之前我們做過統計,全市還有貧困戶的一千多頭黑毛豬待售。我們全部收購後加班加點製成臘肉、香腸,與本地特色的鹹豆腐等產品組合成年貨大禮包,在大集上出售,也可以供企事業單位團購作為工會福利。”

醃制臘肉現場。羅浩芝 攝

而凱裡市社對解決貧困戶賣難問題的規劃還不止於此。在城市,他們計畫在市里建10個以上的社區便利店和一個大型平價中心超市,專銷貧困戶的農產品,逐步取代戶外的“周日扶貧大集市”,還要在杭州、廣州開直銷店,保障質優價廉的農副產品銷售管道通暢;在鄉村,計畫每一個鄉鎮建3個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產業規劃等多樣服務,以產業為支撐帶動農戶脫貧。王春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就是要在城鄉之間搭起橋樑,讓農民不僅種出好東西還能足不出戶賣出去,真正實現生活富裕。”

因為豬得長大才能賣掉,時間長效益慢,張阿婆的日子很不好過。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凱裡市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派人從她家按每斤1元的價格收了6000斤紅薯。“6000元足夠她家置辦年貨,過個好年了。今後,我們還要指導她種植效益更好的農產品,比如銷路好的甘藍、萵筍、蘿蔔等,讓她對脫貧致富心裡更有底。”公司總經理楊君國告訴記者。

“我們在每個行政村都設有收購點,提前一天會通知村民準備好。收回來一部分配送到學校、機關單位的食堂,一部分拿到集市上賣。”王春說,“貧困戶有什麼,我們就收什麼,而且是高於市場批發價收購,低於市場零售價銷售。因為我們能減少中間流通環節,建立起到村寨地毯式上門收購和統一配送的長效機制,既實現了貧困戶增收,又方便市民,這是供銷合作社扶貧的好路子。”截至2017年12月底,扶貧開發公司已收購農產品20.92萬斤,助農增收60.29萬元,涉及農戶1438戶,其中貧困戶772戶。

“目前正值學校放假,學校配送的工作暫停,新鮮農產品銷售受到影響。為了使收購貧困戶農產品的工作正常開展,我們從延長農產品保質期、發展農產品精加工上下功夫,在集市增加了現場加工臘肉等銷售方式。”楊君國說,“之前我們做過統計,全市還有貧困戶的一千多頭黑毛豬待售。我們全部收購後加班加點製成臘肉、香腸,與本地特色的鹹豆腐等產品組合成年貨大禮包,在大集上出售,也可以供企事業單位團購作為工會福利。”

醃制臘肉現場。羅浩芝 攝

而凱裡市社對解決貧困戶賣難問題的規劃還不止於此。在城市,他們計畫在市里建10個以上的社區便利店和一個大型平價中心超市,專銷貧困戶的農產品,逐步取代戶外的“周日扶貧大集市”,還要在杭州、廣州開直銷店,保障質優價廉的農副產品銷售管道通暢;在鄉村,計畫每一個鄉鎮建3個服務平臺,為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產業規劃等多樣服務,以產業為支撐帶動農戶脫貧。王春說:“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就是要在城鄉之間搭起橋樑,讓農民不僅種出好東西還能足不出戶賣出去,真正實現生活富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