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大會址”日記|母親帶孩子參觀:給他搭建起革命歷史框架

【編者按】

2017年10月31日, 黨的十九大閉幕僅一周, 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集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浙江嘉興南湖紅船, 在廣大黨員幹部群眾中引起熱烈反響。

連日來, 全國各地前往一大會址紀念館參觀的黨員群眾絡繹不絕, 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他們回顧建黨歷史, 重溫入黨誓詞,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澎湃新聞推出“一大會址”日記, 派出記者常駐中共一大會址, 近距離觀察、感受、記錄會址每天的新聞, 講述一大的紅色故事, 傳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

2018年2月1日, 參觀者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門前拍照留念。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李佳蔚 攝

2月1日, 星期四, 晴。

沐浴著冬日暖陽,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準時開館。 正在放寒假的學生族依然是參觀的主力軍。

洪捷和兒子西西在展廳一邊仔細參觀, 一邊輕聲交流。

“媽媽, 這就是昨天看到的大炮。 ”進入第一部分展廳後, 今年讀六年級的西西快步走到“靖夷銅炮”跟前, 回過頭輕聲問他的母親洪捷。

洪捷點了點頭, 西西便站在這尊有著一百七十多年歷史的炮臺跟前, 出神地看著。 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 清政府為抵抗英軍侵略而鑄造的銅炮。

炮身上刻有文字:靖夷,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

炮臺的上方有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照片, 洪捷就借此給孩子簡要介紹當時的歷史情況。

洪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 參觀一大會址之前, 母子倆已經做了一番功課, “我先給他講了一些相關歷史知識, 然後我們一起流覽了紀念館官網, 我問他對什麼感興趣, 想看什麼, 希望他帶著目標過來參觀, 這樣效果就更好。 ”

正如母親洪捷所料, 西西進入展館後非常認真。 他對展廳裡的實物和圖片展品更有興趣, 遇到生字就轉頭問母親。

參觀過程中, 母子倆一邊駐足凝視, 一邊輕聲交流。 洪捷說, 雖然孩子還小, 對許多意義深遠的革命歷史不能完全理解,

但她希望通過參觀, 先給孩子搭建起革命歷史的框架。

“你現在看到這些展品, 聽到這些名字, 可能還不太清楚, 但等你中學時學歷史時, 你就可以對應進去, 知道祖國是為什麼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 又是怎麼一步步富強起來的。 ”洪捷在參觀中對兒子西西說。

為了加深西西的印象, 走到他特別感興趣的展品跟前時, 洪捷就打開手機“掃一掃”, 讓兒子再聽一遍語音介紹。 洪捷說, 參觀結束後, 她還會交代兒子寫一篇“參觀之最”, “把他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寫下來, 或者最感興趣展品。 ”

11時許, 洪捷母子二人參觀完整個展廳, 走出了紀念館。 這時記者又遇到了兩位元時隔三十多年, 再次來瞻仰中共一大會址的年長者。

退休後, 單先生再次參觀一大會址, 在特展區域駐足觀看。

“我們上次過來時, 還是改革開放初期, 當時紀念館還沒有這麼大。 ”今年60歲的退休工人單先生和太太在參觀時, 感慨不已。 他們走過展廳各個部分, 逐一仔細地觀察, 單先生覺得紀念館變得更好了, 藏品也豐富了許多。

“這些變化說到底是中國富起來了,人民生活更好了。”單先生說,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時,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人民走向富強的。

單先生和太太在展廳邊走邊看

單先生回憶,他上次來參觀一大會址是讀中學時,由學校組織前來的。當時,他們從松江出發,乘公車到徐家匯,再轉乘26路無軌電車到一大會址,“以前過來參觀要花一個上午時間坐車,今天我們從松江坐地鐵直接過來,就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這些變化說到底是中國富起來了,人民生活更好了。”單先生說,參觀一大會址紀念館時,他深切地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帶領人民走向富強的。

單先生和太太在展廳邊走邊看

單先生回憶,他上次來參觀一大會址是讀中學時,由學校組織前來的。當時,他們從松江出發,乘公車到徐家匯,再轉乘26路無軌電車到一大會址,“以前過來參觀要花一個上午時間坐車,今天我們從松江坐地鐵直接過來,就一個多小時就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